意想不到!被中国用核武器轰炸45次的罗布泊,现在竟然变成了这样

渔经有略 2024-11-07 02:07:55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枚核弹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引爆。

现在已经了过去了整整六十年,仅罗布泊一处核试验基地就引爆了45枚不同当量的核弹。

如今的罗布泊已经不再是试验基地,竟然也不是一片荒漠。

按理说,现在的罗布泊应该成为了一处真正的生命禁区。

可事实上,这里和我们的想象完全相反,罗布泊不仅生意盎然,还能不断产出重要物资。

这么多年罗布泊发生了什么?一片多次被核弹洗礼的土地,又怎么能变成宝地?

中国“蘑菇”的盛开

自我国建国之后,一直面临着两个致命威胁。

第一个是卫星,如果攻击发生在观测范围外,我国甚至无法进行有效的反击。

另一个则是核弹,这种可以让巨大区域生灵涂炭的武器,可以让我国百分之九十的宜居地带变成无人禁区。

能造成这种威胁的不止有美国一个国家。

那个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同样可以威胁到中国。

如果不是一众天才学者挺身而出,恐怕核弹这把利剑,还要一直悬在我们的头顶。

中国想要造核弹,只能选择那些无人区,这样既可以避免被其他国家卫星监视到,同时还可以避免核爆的辐射灾害影响到其他地区。

毕竟日本本土落下的两枚核弹是最好的例子,恐怖的辐射危害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

国内符合要求的有几个,而且罗布泊不是第一选择。

最初的理想地区是敦煌,可经过调查发现,敦煌的气象问题不适合作为核试验场所。

即便排除气候问题,敦煌地区也有大量古建筑,在这里建设核试验基地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间接打击,最终只能将目光放在第二选择——罗布泊。

罗布泊的过往也辉煌过,这里在古代曾是中第二大的内陆湖,周围诞生过广袤绿洲,足以养活上百万的人口。

只是随着气候和人力,罗布泊最终彻底干涸,留下了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几乎没有人类活动迹象,很适合作为核弹试验场地。只是罗布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运输,地区太过偏远而且没有道路,导致向罗布泊地区运输物资很困难。

有多次核试验基地出现断粮的情况,最紧张的时候甚至只有主食。

唯一还算好消息的是,罗布泊的内陆湖虽然干涸,但罗布泊地区还有不少的小型淡水湖,我国的学者们就在这种生存条件下,开始建设属于我们的核弹基地。

那个年代中国没有几台电脑,再加上苏联专家撤离,哪怕一些十分重视中国朋友的专家留下笔记,可面对一颗当今人类技术结晶的武器,也需要巨量的计算。

而这些先驱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头脑和算盘作为工具,竟然真的铸成了属于我们的“蘑菇弹”!

从1962年11月开始建立,到1964年10月16日成功引爆。

这颗汇聚我国当时所有相关顶尖学者的核弹,只用了短短两年。

这一声巨响也意味着我们终于不用担心外国人用核弹威胁我们,那一刻中国人的命运才真的属于自己!

虽然核弹引爆成功,但罗布泊的使命还没有结束。

核弹不可能说只用一枚就够了,比如现在的美俄两国,预计的核弹数量超过六千枚。

而且当时的核弹也一定存在可优化的地方,技术革新升级是很有必将要的,清王朝的灭亡就是一个例子。

以至于接下来很多年,罗布泊都是“轰轰烈烈”的状态。

1964年的第一颗核弹只是开始,从这一年一直到1996年罗布泊一直进行着各种核武器实验,总计超过45次核弹爆炸,几乎涵盖核弹测试的所有形式。

1996年之后的罗布泊也真的成为了人类禁区,核辐射的指数恐怕要超越日本长崎和广岛,仅次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之所以没必要继续进行核试验,有多方面的影响。

其一是国际局势变化,让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其他技术上。

随着苏联解体称多个国家,苏联对我国的影响直线下降,而且解体后的多个国家对我国态度友好,很快也建立了外交关系。

另一个巨大威胁——美国。

中美关系也不像早年那样恶劣,随着美国新总统上任,中美关系稍微缓和,虽然不至于成为朋友,但也到不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其二是技术限制,或许已经触及到当前无法突破的壁垒。

我国停下试验肯定是已经将核武器优化到了最佳。

想要取得新的巨大进步,肯定需要新的理论支持才行。

就像是弩箭再怎么改造,上限肯定无法超越热武器,只用技术层面取得新的突破,才有可能在这种尖端武器迈出新的一步。

罗布泊也终于恢复了百年前的平静,只是有些东西被彻底改变了。

罗布泊的变化

核辐射的恐怖污染,让罗布泊成为了连野草都很难生存的恐怖地带,这里完全看不见生物的踪影,我国最开始也放弃了对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地区的改造。

罗布泊地区荒无人烟,改造的效率低下,投资也远超其他地区,短时间内罗布泊不会有太大改变,还不如用于建设其他地区。

谁也没想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曾经的核废料也不再是完全没有作用,甚至是会对周围造成危害。

而且罗布泊地区还有意外发现,那就是这里可以产出一种无害的肥料原料——钾盐。

我国的肥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部分原料缺失,导致我国不得不选择进口填补国内缺口。

而钾盐就是其中一项,如果可以将罗布泊的钾盐投入使用,就算无法改变我国农业肥料大部分依赖其他国家,最起码可以减少依赖,人我国农业不被他国轻易把持。

罗布泊的发现可以填补一部分空缺,这让恢复罗布泊生态被提上日程。

想要恢复生态,消除核辐射污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水源。

罗布泊的淡水湖很难维持大量人口生存,更不要提建设开采钾盐的工厂。

当地列出众多方案,可最终都因为缺乏可行性被否决。

唯一的方法只有将其他湖泊的水引入罗布泊地区,才能弥补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当然了,引来水资源不是唯一实行的计划。

放射性污染的治理、地貌特征恢复、生态恢复、植树造林等规划也提上日程。

短短几年时间,罗布泊部分区域虽然仍有污染,但已经达到了可以居住的水平,只是考虑到安全性,还没有正式招募开工。

而水资源在引入博斯腾湖的湖水后,也让罗布泊地区的水循环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虽然无法追上过往的辉煌,可成为满足生存条件的地带不成问题。

而且水循环的恢复,进而带动当地生态的恢复。

绿色的植被沿着水域生长而出,消失几十年的生物群系逐步迁移。

除了自然的恢复,我国人口也少量迁移到了罗布泊附近地区。

主要是相关工厂的建立,带动了周围建立小镇,这片多年没有大量人类生活痕迹的土地,引来了属于它的第二个高峰。

有了人类活动迹象,罗布泊周边地区也迎来了大规模开发。

毕竟这里是新建立的城市,有太多的机会等着来这里发展的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旅游行业。

作为拥有独特风景地貌,而且还是曾经中国诞生“两弹一星”的土地,每一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只要不接触核弹引爆的中心区域,周边地带和当年在这里工作的先驱一样,不会受到影响。

这些还都是意料之内的发展,罗布泊地区还有意料之外的发现。

要知道曾经的罗布泊也是有人类生活了,肯定会有痕迹留下。

在史书的记录中,我国在推测地点进行了多次考察,终于让古楼兰的遗迹重现于世界,也将罗布泊地区的历史拼图,补上了一处空缺。

结语

从绿洲到荒漠,罗布泊见证了文明的灭亡。

从荒漠到城市,罗布泊又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再度复兴。

无数先驱为了后人抛弃优渥条件,主动前往这片不毛之地隐姓埋名几十年时间,成功造出大国重器——核弹。

45枚核武器彻底摧毁了罗布泊仅存的生态体系,同时也摧毁了悬在中华人民头顶的利刃。

但罗布泊也没有就此落寞,成为如今我们版图上无人之地。

短短几十年时间,罗布泊就有了超越历史过往的繁荣,哪怕是过去历史记载中的楼兰文明,也无法和今日的罗布泊相比。

即便很多地区无法进入,可从当地的展馆也能看出前辈们的不易。

历史上的一幕幕过往,将会成为下一代人的精神传承和历史教训,再一次推动未来的中华民族前进。

或许在几百年后,未来的中国人回望罗布泊的历史变迁,也可以对我们的选择给出一个非常高的评价。

0 阅读:79

渔经有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