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谨慎小心是好事,但过于优柔寡断就会坏了事,人多多少少都还是需要有些魄力的。
战国后期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就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他曾经“窃符救赵”,在中国历史上亲笔书写下一页流传千古的光辉篇章。
战国后期,秦国最为强大,企图以武力征服其他国家,这一次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独力难支,一面向楚国求救,一面请魏国发兵相助。
魏安釐王答应了赵国的请求,派大将晋鄙率10万大军前往营救。
秦昭襄王听说魏、楚两国都来帮助赵国,便亲自到前线督战。
他派人恐吓魏安釐王说:“邯郸我志在必得,谁敢救邯郸,等我灭了赵国,就去收拾谁!”
魏安釐王一听,被吓破了胆,生怕引火烧身,赶紧派人连夜追上晋鄙,让他就地安营,暂缓行进。
晋鄙只好将军队驻扎在邺城,原地休整。
此时邯郸的形势十万火急,赵王见魏国救兵迟迟不到,只好派使者前往催促。
可魏安釐王实在是畏惧秦国,表面上虽然答应了赵王,背地里却仍然命令晋鄙按兵不动。
赵王见魏军没有动静,知道丞相赵胜是魏国公子无忌的姐夫,就让他写信向魏无忌求助。
魏无忌收到赵胜的信,十分着急,立即进宫劝说魏安釐王,可魏安釐王说什么都不答应。
魏无忌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加上又念及和姐姐、姐夫的情谊,因此对赵国的安危极其挂怀。
但是却始终劝服不了魏王,只好打算自己带着门客到赵国去,与赵国共存亡。
他手下门客多数都愿意去,只有一人站出来反对。
这个人叫侯嬴,他劝阻魏无忌说:“你们这样过去,不仅于事无补,反倒是羊入虎口。”
魏无忌叹了口气,无奈地说:“我也是没有办法啊!”
侯嬴思索片刻,让魏无忌屏退左右,悄悄问他说:“大王最宠幸的妃子是不是叫如姬?”
魏无忌疑惑地答道:“确有其事。”
侯赢继续说:“听说大王的兵符放在寝宫里,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接触得到。公子曾经替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常怀报答之心。如果公子求如姬把兵符偷出来,如姬肯定不会拒绝。等公子拿到兵符,接管晋鄙的军队,不就可以援救赵国了吗?”
魏无忌听后,想到偷窃大王的兵符,擅自调动魏国的军队,可是死罪,便有些犹豫不决。
但又想到:如果不率军救援赵国,赵国一旦灭亡,下一个就该轮到魏国了。国家都没有了,还何谈顾惜自己的生命呢?
于是,下定决心,让如姬偷出了兵符。
魏无忌拿到兵符,侯嬴又问他说:“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晋鄙接到兵符,不将军权交给你怎么办?”
魏无忌听后,也没有了主意,说道:“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侯嬴答道:“我有一个朋友叫朱亥,有万夫不当之勇,公子可以带上他,如若晋鄙不肯交出兵权,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魏无忌心里清楚,“对付他”其实就是“杀掉他”,偷窃兵符、假传王命已是大罪,如果再擅杀大将,那必定会遭到满朝非议,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无穷后患,但是事急从权,为了赵国、为了魏国,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后来,魏无忌拿着兵符到了邺城,晋鄙果然不相信他的说辞,拒绝交出兵权。
朱亥见状,如晴空霹雳般大喝一声:“你竟敢不听大王号令,是想造反吗?”
还没等晋鄙反应过来,朱亥就拿出事先藏好的四十斤重的大铁椎,把晋鄙给砸死了。
晋鄙死后,魏无忌顺利接管军队,但他深知这支军队是临时拼凑而来,兵士中有父子也有兄弟,一家之男丁全部出来打仗,家中田地无人耕种,妇孺弱小无人照顾,如此一来必不能舍身死战。
于是,他当即下达一则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同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是独子的,都回去;剩下的人跟我一起去救赵国!”
最终,魏无忌率领八万自愿出征的将士到达邯郸城外。
这八万魏军在魏无忌的亲自指挥之下,同心同德,一往无前,将秦国军队杀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甚至还有两万秦兵无路可逃,被迫向赵国投降。
这一战,秦国大伤元气,魏无忌不仅救了赵国,也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短暂的和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必须为故事的主人公信陵君魏无忌点赞。
试想一下,如果魏无忌优柔寡断,关键时刻拿不出魄力,结局又当如何?
第一次,如果怕获罪,不敢偷盗兵符,赵国将无他国营救,必遭秦军覆灭,而赵国灭亡之后,灾难很快就会降临到魏国头上,到时魏王、公子、将军、百姓皆难逃亡国之祸。
第二次,如果怕惹祸,不敢杀晋鄙,魏无忌拿不到兵权不说,事情还会被捅到魏王那里,届时魏王因偷窃兵符、假传王命怪罪下来,魏无忌虽然地位尊崇,恐怕也难逃牢狱之灾,甚至还会有杀身之祸。
第三次,如果因贪多,强行拉着心怀后顾之忧却没有战斗意志的军队去打仗,说不定不仅救不了赵国,还会把自己国家的威仪和人力给损失殆尽,到最后就不光是兵败身死的问题了,而是遗臭万年,成为笑柄。
所以,人在关键时刻一定要有魄力,如果没有魄力,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仅成不了事,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被动;
反之,认准了要做的事,敢于拍板,敢下决断,立说立行,那就必定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一剑破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