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普嫁大19岁许世友,生6儿女,晚年却和没血缘的孙女许道江生活

羽昕 2024-08-15 16:04:55

在北京一处静谧的小区内,田普坐在窗前,眼前的景色与过往的岁月形成了鲜明对比。

曾经的战火岁月,她与比自己大19岁的许世友一起经历了国家动荡的风云变幻,共同抚养了6个孩子,每一个都带着他们共同的希望和梦想。

岁月流转,儿女们逐渐长大,有的远走高飞,有的扎根故土。

田普的生活似乎应该随着孩子们的独立而步入了一个平静的晚年。

然而,当生活赋予她选择的自由时,她却选择与许援朝的女儿许道江共同生活,这是一段怎么样的故事?

许世友与朱锡明的婚姻与战争

朱锡明与许世友的结合,是典型的传统婚姻安排,两人在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婚后不久,许世友便奉命加入远离家乡的战场,朱锡明只得站在家门前,目送丈夫的背影逐渐消失在山间的道路上。

送别的那天,大别山的风带着凉意,卷起地上的尘土,朱锡明的眼中含着泪水,手里紧握着丈夫留下的军帽,那是许世友临行前脱下,交到她手中的。

许世友离家后,朱锡明便承担起家中所有的重担。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田间劳作到家务繁重,一肩挑起了整个家的生计。

在那段充满不确定和危险的岁月里,朱锡明还先后三次怀孕,生下了三个男孩。

每一次生产都耗尽了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尤其是在资源匮乏、医疗条件极为有限的大别山区,每一次生命的诞生都充满了风险。

前两个男孩出生不久,就因为疾病夭折了。

那时候,山区的医疗条件极差,连最基本的抗生素都难以得到,小病就可能变成致命的威胁。

直到第三个男孩许光的出生,朱锡明才感到了一线希望。

许光出生时,虽然身体弱小,但在朱锡明无微不至的照料下,逐渐长成了一个健康的孩子。

大别山的失守与家庭的分离

随着鄂豫皖根据地的失守,许世友身为红军将领的责任迫使他必须离开大别山,带领着部队撤往更为艰险的战场。

在这一天,许世友与家人的告别非常仓促,他只能在黎明前匆匆与朱锡明、老母亲以及还不太懂事的儿子许光道别。

朱锡明抱着许光,站在家门前,眼看着许世友和他的战士们消失在晨雾中。

村子里的气氛紧张而沉重,大家都知道,一旦红军撤离,日军和国民党的报复将会迅速而猛烈地降临到这片山区。

不久,敌人的侦察兵就开始在村子周囲活动,他们的任务是清剿留下的红军家属和可能的支持者。

情况变得危急,朱锡明和家中的老母亲必须带着许光迅速离开他们的家园,以躲避即将到来的灾难。

他们仓促间打包了最必需的生活用品和一些干粮,老母亲用颤抖的手将几件旧衣服和一些干粮塞进破旧的布袋中,朱锡明则把许光紧紧抱在怀里,用一块大围巾将他裹得严严实实,以防他在逃亡中着凉。

他们选择了深夜出发,借着月光穿过村后的竹林,向着更偏僻的山区深处移动。

竹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朱锡明紧跟着年迈的母亲,两人一路上小心翼翼,生怕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们走的是村中罕为人知的小道,以避开主要道路上可能设立的敌军哨点。

夜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对年迈的母亲来说,她步履蹒跚,几次差点摔倒,每次都是朱锡明及时伸手扶稳。

许光在困乏中时而哭闹,朱锡明只能轻声哄慰,尽力让他保持安静,以免声音引来不必要的危险。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白天藏在山洞中,只在夜深人静时才敢出来活动,寻找可以补充的食物和水源。

之后许世友就失去了她们的消息,谁也不知道她们过得怎么样,许世友以为她们都遇难了。

胶东战场上的英雄与重逢

1941年的春天,许世友接到了一项重要的命令:前往山东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目的是在那里扭转持续恶化的战局。

毛泽东对许世友寄予厚望,相信他能为胶东局面带来改变。

许世友抵达山东后,迅速对现有的部队进行整顿,并规划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其中最大胆的便是对牙山的奇袭。

牙山位于一个战略要地,长期被日军占据。

为了彻底摧毁日军在该区域的控制力,许世友亲自制定了详尽的攻击计划。

他调集了精锐部队,并确保所有战士都了解行动的重要性及其目标。

行动定于深夜进行,以达到最大的突袭效果。

八路军战士们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接近日军驻地,利用地形和夜色作为掩护。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许世友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炮火突然撕裂了夜空,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锋。日军措手不及,陷入了混乱。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八路军成功夺取了牙山,给日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场胜利不仅摧毁了日军的“不可战胜”神话,也极大提升了胶东地区军民的士气和抗战决心。

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山东,许世友的名字成为了每个村庄中的英雄传说。

胜利后的庆功宴在一个简朴的村庄内举行,村民和八路军战士共同庆祝这一重要的胜利。

宴会上,村民们自发组织了歌舞表演,以表达他们对解放军的感激之情。

在这欢快的氛围中,许世友的目光突然被一位年轻女子所吸引。

这位女子名叫田普,她的容貌与许世友的初恋妻子朱锡明惊人地相似。

田普是表演队伍中的领舞者,她的舞蹈充满活力与激情,完全沉浸在庆祝胜利的喜悦之中。

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流露出自信和优雅,她的笑容灿烂,仿佛能照亮整个夜晚。

许世友在人群中静静地观察着,他被田普的气质和容貌深深吸引。

庆功宴结束后,许世友找到了机会与田普交谈。

他们俩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话题,谈论起战争、生活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田普对许世友的坦率和勇敢印象深刻,而许世友则被她的聪明和热情所打动。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两人的关系日渐深厚。

到了1943年,许世友和比自己小19岁的田普结为连理,两人在几十年婚姻生活中共生育了6个子女。

许光的归来与家族的团聚

194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

许世友与长时间失散的儿子许光终于团聚。这次团聚得到了王树声大将的大力协助,王树声是许世友的老战友,也是当时的高级军官。

团聚后的许世友对许光的未来充满了期望。

为了让儿子能够在新中国立足,他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影响力,先后将许光送进了山东军区速成补习学校、第五航空兵学校和大连海军学校进行深造。

在这些学校中,许光不仅学习了军事技能和战术知识,还接受了科学和技术教育,这使他最终成为中国第一批具有本科学历的舰艇长。

许光的军事生涯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在海军中的表现出色,受到了上级的赏识和同僚的尊敬。

然而,尽管事业有成,许光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庭。在完成了数次重要的海上任务后,他选择回到大别山,照顾自己年迈的祖母。

这位坚强的老人在艰难岁月中曾独自抚养他长大,许光深知自己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祖母当年的辛勤和牺牲。

尽管田普与许光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对许光及其家人的关怀与爱护,让这个家庭的关系显得尤为亲密。

1985年,许世友因病住院,病情严重,生命垂危。在这一关键时刻,田普从珍藏的物品中拿出了一颗子弹——这是许世友当年在胶东战役胜利后送给她的定情信物。

田普小心翼翼地将这颗子弹放到许世友的手中,尽管许世友已经虚弱不堪,他的手指还是轻轻触摸了那颗象征着他们爱情和斗争岁月的子弹。

10月22日,许世友在医院中逝世,享年80岁。

许道江与田普的亲密日常

许道江在北京的学习生活始终与照顾田普紧密相连。

按照父亲许光的嘱咐,她时常去看望田普,逐渐建立起了一种深厚的感情。

田普对这位无血缘关系的孙女表现出了特别的喜爱,她享受着许道江的陪伴,也时常分享自己年轻时的故事给许道江听,其中不乏她与许世友在战争和平日里的点点滴滴。

随着年岁的增长,田普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她的行动变得不便。

尽管许援朝在南京有稳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够提供给田普一个物质上更为舒适的养老环境,田普却坚持要回到北京,住在许道江的家中。

许援朝对此表示担忧,他怕母亲在北京没有人照顾,尤其是在他不能经常陪伴在侧的情况下。

情况愈发复杂时,许光出面调解了这场家庭内的小争执。

他向许援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作为子女,最大的孝顺是尊重老人的意愿。

他提到,田普与许道江的关系非常好,许道江也已经表现出足够的能力和愿望来照顾好田普,许援朝无需过度担心。

最终,许援朝被父亲的话语所感动,同意让田普按照自己的愿望回北京居住。

田普听闻此决定后,心情大好,她对能够回到北京并与许道江共同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许道江也为能够更好地照顾到田普感到欣慰,她调整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计划,确保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和照顾田普。

2017年6月30日,田普在北京安详地去世,享年93岁。

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田普都生活在她选择的环境中,得到了许道江的精心照顾。

参考资料:[1]程开喜,张广顺.许世友与田普[J].春秋,1998,0(4):6-6

0 阅读:3

羽昕

简介: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碰撞,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杂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