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道,千古无人超越

文化的足迹 2023-07-25 07:47:07

一个道字,几千年来千人千解,似乎没有什么正解,大家都是在猜谜语,所不同的是,有的是在求道,有的猜着猜着就把自己当成神了,尤其地神经。就个人的感受而言,东西读得多了,感觉还是庄子的说法最妥帖。

庄子从不去给道下定义,不去说什么是道。

不说什么是道,那就告诉我们道在哪吧?于是,有了《庄子.知北游》中东郭子问庄子“道在何处”,庄子的回答是“无所不在”。这等于说道存在于万物之中,它不是具体可视的存在者,东郭子再深问,庄子更是漫不经心地说:道在蚁蝼中,在瓦片中,在尿溺中……,其实都是说道是一个整体,你不用问它是谁?

既然道是整体,也就无法下定义,那我们又怎么去理解这个整体呢?

《庄子.齐物论》:“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个人觉得这是最好的解释,道不是一个下定义的对象,是要用我们的一生去身体力行去感悟,经历了风风雨雨,人间险恶,对老庄的很多说法,真的会感慨万端。很多人都叹息早点读老庄书,一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纠结,有那么多的过失,其实读了早点读也没用,人不经历这一切,看了老庄的书也是停留于字面。“道行之而成“,这是因为道是隐于万物的整体,不去经历,也感受不到。

再说“物谓之而然”。

物是形而下的器,是有形的存在,物各有特定的形,马是马,绝对不会长成猪,这是可以指认的对象,可以”指“就有所“谓”,有所谓也就有了“名”,有了”名“,就有了定义,这就是”谓之而然“,人类的认识以感官为锚,其所然,其所不然,必定打上了各自的主观印记,小到一马一猪,大到天下苍生,诸侯百家,各有各的然,各有各的不然,谁也不是绝对真理,谁也不是整体。所以,庄生要齐天下之物论,唯有道不可指认,正国为不能指认,也就没有人,这就是永在,就是庄子所谓的“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为什么说道是整体呢?

这个整体确切地说是”共相“,《齐物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一就是整体,老子说的“道生一”,其实说的是道的化生从整体开始,一分为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也是整体分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宇宙生成论的过程。

庄子很忌讳从生成论谈道,他论道都是在谈“道枢”、“环中”,是寓于万物之中的,庄子称之为“寓诸庸”。

庸,庄子自解为用,这等于说通一是道之所用。道如是用,则物我相通,这就是得,是道的呈现。“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

后人的解释,会比庄子更贴切,更深刻吗?

我个人感觉后人解道没有超越庄子。

1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