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与一位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位退休大叔一起泡温泉,大叔谈到他们那个时代的受教育情况。由于身处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他们那一代并没有接受过目前看似正规的基础教育,到了上大学的年纪,由于家庭成分比较好,工农兵推荐上大学。而且,大学几年短短的学习生活基本上就是半工半读,上午文化课、下午实践活动。尽管那一代的推荐大学生有很多“不成器”,然而跟他一起加入祖国航天事业的又不少却也在工作中成为国家航天航空事业的先驱者!提及当代的大学生,尽管学习过的理论多一些,实践上却远远落后。
“高分低能”一直是国内教育的“软肋”。而形成这一软肋的原因,更多的在错误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对于学科精神的理解,成人方面出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了学生们从一入学就被关在了厚厚的考试卷子的世界。然而,回溯教育起源,是否也是每天埋头做考试题来意淫生存技能?国外教育也像国内这般大张旗鼓抓考试成绩排名吗?
在有些教育专家的认知里,觉得这种做法是最尊重基础的。可现实真的如此吗?
语文教育是否培养起了阅读兴趣?营造了自由写作氛围?每个地区每年涌现多少青少年写作人才?理化生等自然科学教育,可培养了大众实验氛围?营造出学科学、爱科学的社会科学氛围?每年有多少有趣的青少年科学发明成果?音乐教育让学生学会了识谱?演唱?提升了全民的艺术素养?美术掌握了素描?国画?……
毋庸置疑,成人世界对于分数的狂热追求,已经让教育远远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初心,也让各大学科教育背离了学科的初衷!同时,无论那些被虐的体无完肤的高考淘汰者,还是作为天骄的大学生们。这种方式的教育让每个人学会了什么实质性的生存本领呢?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一味应试教育给每个人造成的恶果也将越加明显。那些徘徊在社会边缘的大学生们,跳出应试的圈子,踏入社会可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