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经验——对于重要性水平,有哪些“倒反天罡”之举?

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2024-06-22 18:58:40
内审经验——对于重要性水平,有哪些“倒反天罡”之举?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对于重要性水平,外审有成熟的说法,核心是对报告影响重大的东西就要设置更高的重要性水平。

内审则要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视角!

小编就用有点儿跑题的视角随便聊一聊,供大家思考!人在社会或人在职场,会遇到很多被奉为圭臬的成功经验,比如:二八原则!

我们要将80%的资源用在20%的关键人物身上。

我们要把80%的精力和时间放在20%的关键业务上。

我们要把80%的服务放在20%的核心客户身上。

等等。

“二八原则”确实很实用,很多领域中都可以作为参考,但是,职场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倒反天罡”的现象。

1.物业服务的“重要性”

为啥物业公司总是被人诟病,再好的物业服务也难以获取业主们更高的赞赏?

原因很简单:物业服务违背的重要性原则。

理论上,谁是你的优质客户,你就要为谁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但这事儿放到物业身上,恰好相反。

那些按时交物业费,不挑剔,不对物业提出需求的业主,往往被物业人员忽视,甚至不记得有这号业主。

而那些天天欠费,天天闹事儿,天天骂物业的业主则被物业人员记住,并愿意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

2.人事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最忌讳的应该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喝!”

谁会哭累,谁会哭功绩,谁天天让领导擦屁股,谁就能得到重用或赏识。

而那些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干活的人,往往不被重视。

真正干活儿的,真正的好员工,实际上是那些默不作声干活儿的人。

人性,仿佛与“重要性”原则天生相冲。

事儿多,水平菜的员工,往往经常麻烦领导,反倒让领导获取了成就感,树立了所谓“领导权威”。

相反,那些听话的,老实干活的人却没让领导无感。

3.制度设计与规则设计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或风控框架,从设计之初,考虑的就是防范全面风险,堵住所有漏洞。

于是,无论大风险,小风险,大漏洞小漏洞,都需要设计一套风控策略或管控机制。

不分大小王,一视同仁!

这就造成了:我们设计出来的控制程序,80%都处于闲置或无效状态,甚至起不到一点作用,相反,反而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如果有同事参与过信息化建设,或某类软件上线,更会深有体会!

比如:一般成熟的软件系统,其核心功能都是健全的!

但在上线过程中,新功能开发、报表或表单开发,新流程设计等等,几乎占用了90%以上的时间和资源。

而这些新东西,却是连核心业务都算不上,顶多占用10%的价值。不重新开发也能运行。

反而,这些新开发出来的东西对业务改进起不到多少促进作用,更多时候,只是为了适应某些员工或领导的个人习惯而已。

企业制度、流程、表单等设计,也是如此!

4.内审工作的重要性

审计,就要是找异常!

异常,天生就是少数。

那我们审计是不是就与“重要性”相冲呢?

非也!

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其实与普通业务部门一样,都是对“影响业务成果”的大小来看待重要性的。

对内审来说,金额大,重要性就大。

异常数据大,重要性就大。

舞弊可能性大,重要性就大。

能查出的问题越大,重要性越大。可总结为:风险大,重要性就大,我们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再直接一点:哪里能查出的审计问题多,哪里能获取的审计成果大,哪里的重要性就大,就越需要更多投入。

如果你要问:审计人员对“重要性原则”的倒反天罡是什么?

如果我说是“标准化”,不知道会不会被骂?

将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流程、审计对象、审计要点统统标准化!

于是,你会发现:你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不出审计成果的标准化程序上了!

你说,这算不算倒反天罡?

亲,多点赞转发!

0 阅读:1

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简介:专业的、认真的、戏谑的、纯原创、纯实战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