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0年,国家再次祭出改革“大杀器”!巨变袭来,直指3大矛盾

小年的政经 2023-04-15 02:00:00

2023年开年,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抨击主流媒体的奇怪风气,许多“正能量”宣传作品屡屡翻车。

这背后,隐藏着3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例如人民网撰写的文章《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宣传两个底层民众靠劳动发家致富的故事。

文章本来没什么大问题,但一经发布便遭到了群嘲。“好好干,日子越来越甜”,甚至成为少数人反讽社会的名梗。

再比如央视的正能量视频,讲述一个重庆棒棒勉力谋生的故事。

但因为画面中,赤裸的“棒棒”和马路的另一侧的保时捷同屏出现,再次刺激了观众的神经。

最终,对媒体“正能量”宣传的不满,在讨论“孔乙己文学”的话题里达到顶峰。

主流媒体鼓励倡导年轻人“脱下长衫”,放下身段、先就业再择业。但却有年轻人回怼,当前仍是鲁迅笔下的“吃人的社会”,戾气十足。

这些主流宣传作品,如果单独摘开看,其实并没有什么错。

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语境下,却遭遇舆论反弹,这反映出我们社会存在深层矛盾。

这些矛盾如果放任不管,不但影响社会稳定,更影响整个中国的未来。

于是时隔62年,国家再次祭出了一个改革“大杀器”。

一、官媒翻车,背后的3个矛盾

主流媒体纷纷“翻车”的背后,是当下社会的3个深刻矛盾:

首先是文章创作者、舆论掌权者“脱离群众”的矛盾。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40年、两代人的时间。许多平民家庭在改开后抓住机会,顺利实现了阶级跃升。

他们的子女,很多从小生活优渥,长大后进入名牌大学。这些人的人生一路风顺,毕业后从象牙塔直接进入媒体工作,但却没怎么接触过社会。

此外,包括一些上了年纪的领导,或许小时候生活很苦。但工作后生活变好了,养尊处优一二十年。

这批掌握舆论权的人,写文章之前如果不深入基层实际调研,不了解普通百姓遇到的艰难困苦,长此以往,将会面临脱离群众的风险。

所谓“文章写尽太平事,不肯俯首见苍生”。到那时,舆论矛盾也只会愈演愈烈,难以收场。

其实,正能量的宣传作品本没有错。但是主流媒体除了有“教化民众”的社会职能外,更重要的是揭露社会问题、推动进步。

所以宣传作品出来后,老百姓一看,只有“教化民众”的部分,却没有针砭时弊的部分。于是就感觉问题分析流于表面,辜负了媒体机构所拥有的“舆论监督”的职责,颇有些让人恨铁不成钢。

民众对于媒体机构的批评,其实也是对他们的殷切期盼,希望它们做得未来更好。

但是回过头来想,所谓“官样文章”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为什么在2023年初这个时间点,大家的意见这么大?

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问题突出。

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但与此同时,2月份官方披露的16-24岁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却来达到18.1%。

如果画一条线,可以看到自2018年有记录以来,青年人的失业率持续上行,从10%震荡上升至18%。

这背后,既有新冠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又有中国大学毕业生供给增多,但产业升级却较慢,提供不了那么多就业岗位的矛盾。

所以,大学生们苦叹“脱不下长衫”,只能去一窝蜂地考研、考公。

但是,这也不能怪他们。

根据某团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该企业骑手“本专科率”已经达到了25%,高于“七普”全社会本专科率的15%。

很多大学生已经“脱去了长衫”,这个时候再批评他们放不下身段,姿态就太过“高高在上”了。

而对于很多已经工作的中年人来说,或许不太在意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但他们一定会关注接下来的第三个矛盾:

社会上升通道在缩窄、贫富差距拉大,劳动与付出获不得相应回报。

例如,在《靠力气赚钱》的视频里,大家看到的则是一个棒棒干了20年之后,却依旧还是只能当棒棒的情景。

这背后,是不是存在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

同时,有的人付出的汗水没有棒棒多,赚的钱却是棒棒的几十倍上百倍,足够买一辆保时捷。

好好干,我的日子会不会越来越甜不知道,但我老板的日子大概率会越来越甜——这里面反映出大家对于社会分配不公的不满。

总而言之,上述三个矛盾——即干部脱离群众、经济下行、贫富分化,可以说是我们当前社会面临的最深刻的三个矛盾。

它们不是一时兴起的,但在2023年初集中映射在舆论场上,证明这些矛盾已经积蓄已久、接近集中爆发的时点。

今天,我们必须下狠手解决。

那么,该怎么办?

二、62年前,大兴调研之风

时隔62年,国家再次兴起的“调查研究之风”,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终极办法。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全国所有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必须亲身参与到调研活动当中去。

其目的,就是通过大兴调研之风,来解决“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解决老百姓急难盼愁的问题。

回顾历史,62年前我们党在“三年自然灾害”危急存亡的关头,也曾有过一次“大兴调研之举”。

1959年,受到全民参与“大跃进”的影响,我国农业出现了建国之后的首次生产下滑。

1960年,全国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粮食供应紧张,人民普遍面临“吃不饱饭饿肚子”的巨大灾难。

在这个严峻的时刻,毛主席痛切地感受到,党中央很大程度上是吃了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没有深入调查研究的亏。

很快,中共中央便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讲话,强调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工作就没有基础,并号召党内同志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干”。

经过初步研究,中共中央于1961年3月讨论并通过了“农业六十条”,规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允许和鼓励发展家庭副业等等。

新条例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仍坚持“公共食堂和供给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随后,老一代领导人带着“农业六十条”草案,深入农村开展了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在湖南宁乡,刘少奇不住宾馆招待所,自带草席被褥,把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设在了养猪场。了解到了农民生活的现状以及公共食堂的诸多弊病后,刘少奇沉痛地说,应当把因政策错误导致的损失刻碑警示。

在河北武安,周恩来召集群众,向他们征求意见,最后却变成了社员的诉苦大会。他诚恳地向大家道歉,表示工作没有做好,总理没有当好。

在北京顺义,发现问题严重性的邓小平向群众明确表态“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吃不吃食堂由群众自己决定。

在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带头下,各地方干部也都深入田间地头,和广大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像这样全党上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农村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

1961年5月,在深入农村调查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对“农业六十条”草案进行了修改,决定解散公共食堂和取消供给制,事关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自那时起,我国农业生产便摆脱了被动局面,粮食产量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

三、62年后,新的问题,新的方法

在62年后的今天,世事沧桑巨变,我们的老百姓再也不用为了吃不饱而发愁,但新的时代又有了新的困境和挑战。

在以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简言之便是产量太低,不够吃、不够穿。

如今,中国工业产能世界第一、GDP世界第二,总量上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完全没问题。

但是,依然有少部分老百姓饱受贫困困扰,同时有更多的人感觉生活幸福感下降。

十九大指出,这是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例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大量产业、人口、资源流向一线城市,同时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发展受限;

再例如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分配不平衡,贫富差距日益增大。

新的历史阶段,新的社会矛盾涌现时,我国恰好又经历了三年多复杂的抗疫历程:疫情过后,社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信心不足、消费不足、就业不足的困境。

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今天国家再次号召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就是为了仿照62年前的历史,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那么,具体要调研什么、如何调研?

中央文件中列出了12个方面的调研内容,包括推动产业升级、确保粮食能源安全、推进共同富裕、解决就业难、教育难、医疗难问题等等。

“方案”强调,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要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选题时不能“嫌贫爱富、避重就轻”,要求针对工作中最突出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

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等基层单位,掌握实情、把脉问诊,发现和查找政府工作中的差距不足。

此外,为了听真话、看实情,避免“群众变群演,光拣好听的说,只报欢喜的事”的情况出现,此次调研采取了“四不两直”的方式。

什么是“四不两直”?就是调研前不发通知、不打招呼,调研时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唯有这种调研方法、不搞形式主义,才有可能让领导干部解真情况,听到真东西。

但是更重要的是,调研完了之后呢?

柏年还记得,2021年一位北京人社局副处长,当一天“外卖小哥”的新闻曾经爆红网络。

这也是一种基层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该处长12个小时只赚到41元,亲身体会到外卖小哥的不易。

调研完后,该处长曾试图和外卖企业商谈,解决外卖小哥劳动保障不足的问题。但该企业家大业大,利益关系复杂,最终并没能很好推进。

直到今天,作为城市里交通事故率最高的群体,外卖小哥们依旧被劳动保障不足、算法压榨等问题困扰。

调研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解决问题。

所以这一次中央方案就要求,各级部门要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对调研出的问题解决情况,进行长期督查和跟踪。

不能光发现问题,不解决问题。

同时,这一次大兴调研之风,也并不像普通人想的那样,只是一场轰轰烈烈、来得快去得也快的运动。

文件里就明确指出:“调查研究要成为党员、干部的经常性工作”。

上次“大兴调研”后,国家高层针对“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提出了“干部参加劳动”的解决方法,该运动持续贯彻了近20年。

而这一次调研,会产生哪些长效的社会改革,我们可以期待一下。

毛主席曾说,“共产党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就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

62年后,今天我们面临的斗争形势,一点也没有减轻。

外部面临中美博弈的“百年变局”,内有经济转型之痛。

在这时,国家再次提出大兴调研之风,为的就是清除社会积蓄已久的弊病。

这不是结果,而是中国第二次巨变的开端。

希望到最后,我们的老百姓能真的相信“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到那时候,中华民族的堡垒才不会从内部被攻破。

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更有希望。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吧。

0 阅读:58
评论列表
  • 2023-04-15 06:56

    已无文章可写,只能冒个泡,打个卡。

  • 2023-04-15 08:22

    想改就改,不想改就不改?

小年的政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