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最近被舆论冲到了风口浪尖。
起因是有个游戏 UP 主在小破站吐槽了一句《如懿传》,结果迅速被如懿传粉丝组团辱骂。
这个主播也不是好惹的,逆反情绪一下上来了,索性逐集拆起了剧,逐个情节吐槽。
一些梗跟着火了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 up 主加入,俨然成了一门 " 如学 "。
随着吐槽逐步升级,这股风迅速又刮到了某书和某瓣。
然而正当这些up 主们吐槽得欢乐之际,面对这些负面评价,周迅并未选择沉默,反而亲自下场举报了一些吐槽帖子和视频。
一封举报给他们全干下架了,有些据说连账号都注销了。
这一来,战斗一下子就升级了,网友对周迅的厌恶达到了顶峰。
从对角色的吐槽转向了对 " 三斤(金鸡、金 | 马、金像奖)影后 " 的全盘否定。
形成了" 堵我口舌者,虽远必诛 " 的战狼之势。
周迅工作室官微也已经被攻陷。
周迅的口碑急转直下到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不但出乎她的粉丝预料,可能是连大部分路人都始料未及的。
曾经的四旦中,章子怡拿奖最多,燕子国民度最高,而周迅路人缘最好。
这并不是周迅第一次口碑崩塌。
她上一次被大面积质疑还要追溯到几年前的脱口秀大会。
她担任领笑员,由于反应迟钝,接不住话,常常忘记按灯而导致实力选手被淘汰,导致很多路人粉对她滤镜破碎。
但脱口秀毕竟不是她的专业领域,周迅受教育程度不高,又有点口吃不善言辞,搞砸了也不意外。
只能说隔行如隔山,一个再顶尖的女演员,出现在一档本不属于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上,驾驭不了,完全在情理之中。
而这次的质疑,却是直接针对人品和演技,精准打到了周迅的七寸。
要知道,周迅曾经以灵气和演技出名的,当年的太平公主惊艳过多少人。
如今不止批判如懿传,连带着把周迅之前的影视剧也一起否定了,批判她只会噘嘴,演什么都一个路子。
除了质疑演技,也质疑她的人品。
说她是戏霸,乱改剧本,在剧组只手遮天,如懿传扑街她要背大半个锅。
《如懿传》在豆瓣最新评论,全是一星差评。
那么,网友观众骂周迅和《如懿传》到底在骂些什么?
我们先把时钟拨回到八年前。
2016年8月,《如懿传》在北京开机。
从立项起,这部台前幕后阵容豪华的清宫剧,就被业内视为未来“剧王”。
《如懿传》开机时已经定下江苏和东方两大卫视联播,腾讯视频同步播出,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
开机仪式在乾隆居所养心殿门前举办,导演汪俊下跪接旨,阵仗很大。
这种精神状态也被网友说“很超前”。
该剧拍就拍了八个多月,2017年5月才杀青。
筹备多年,辛芷蕾甚至在新闻中直言:
半个娱乐圈的女明星,都在《如懿传》宣布女演员试镜的时候跑去面试了。
就在一个多月后,于正制片的《延禧攻略》开机了。跟《如懿传》同样讲乾隆与废后、令妃的故事,人设却是完全反着来。《延禧》只拍了四个月,赶在2017年10月杀青。从时间线来看,于正当时估计是想赶在《如懿传》播出后立刻蹭一波热度。
但是没想到,《如懿传》因为部分情节被要求审改,开播时间推迟。
这下反而被《延禧攻略》抢了个先。
于是,2018年7月,《延禧攻略》这部此前无人看好的剧,一开播就大爆特爆。
纷纷爱上了魏璎珞“天生脾气爆不好惹”的性格。
《延禧攻略》甚至出口海外,当时越南比我们多更新新剧集。
我们观剧心切,在微博上打听也要知道剧情的发展。
《延禧攻略》的逆袭,就像魏璎珞的一路的过关斩将,人们果然还是最爱看不过脑的闯关爽剧。
虽然《延禧攻略》比《如懿传》,早播出了几个月。
但在立项方面,《如懿传》要比《延禧攻略》早很多年。
即便如此,本来万众期待的《如懿传》却还是在上线后仅仅一小时,就收获恶评如潮。
周迅僵硬了脸却依然坚持扮嫩,出演了少女时期的如懿。
电视剧里大红大绿的色调,大段直白却没有内涵的台词。
种种“违和感”扑面而来,实在让人接受无能。
《如懿传》就这样收获了多两极分化的评价。
当时被网友群嘲得最凶的是霍建华,剧播完后直接消失了好几年。
到了2019年,几部剧因恶性竞争及宫斗情节过于极端被下架,其中就包括《如懿传》和《延禧攻略》。剧都看不到了,哪想到剧粉的斗争还在路上。一些喜爱《如懿传》的B站up主,剪辑了剧中一些片段,二次传播效果很好。
于是,在风波一步步发酵的历程中,除了种种外因,《如懿传》本身提供了丰富的吐槽素材,也是火越烧越旺的内因。
流潋紫这部作品本就十分拧巴。爱一个人的方式是冷落她,保护一个人的方式是把她打入冷宫。惩罚一个人的方式是让她享尽风光荣宠背地里不睡她。
真爱在冷宫里吃尽苦头,为了活下去只能做针线活设法送到宫外去变卖,换点微薄的银子回来。而纯爱战士皇上表达爱的方式,是每一条络子每一块手帕都亲自看一眼,然后放行让送出去卖。
女主角如懿的人设,也是首当其冲。
部分观众觉得这个角色:白莲花、绿茶、大婆、自私、虚伪、窝囊、双标......
不想宫斗,只想男人。自己人淡如菊,坏事别人替她办,还要被她站在道德高地上斥责。
被诬陷不解释不反击,只有委屈和无奈,所以有了窝囊懦弱之感。
而后期为自保为救人的一些被动选择,又生出又当又立的味道。
同时,也被拿来跟其他宫斗剧主角对比。比如《甄嬛传》的甄嬛,《延禧攻略》的魏璎珞。如懿的「恋爱脑」也仿佛深入骨髓。
成为皇后之后,如懿极力维护皇权。跟隔壁甄嬛的屠龙、魏璎珞的算计相比,显然不够先进。于是连带着剧集主题,也被视为封建糟粕。
同时,部分观众对角色的厌恶和对剧集的不满漫溢到演员身上。形成了对周迅的「塌房」围剿。比如剧中如懿一角年龄跨度大,少女时的她与周迅状态不符。于是「装嫩」「嘟嘟嘴」被嘲,连手部动作也成了「鸡爪子」。
对面部表情的处理,也由「呆滞」发展到「演技差」。但眼下,审判似乎变成了全面讨伐。
针对周迅的演员身份。
质疑她自带造型团队,又擅改剧本,不仅造成角色失败还是耍大牌的表现。
尤其是当年剧集开播前后,曝出周迅片酬近一亿(后被辟谣)的消息又被翻出。
这让她与剧一起,都显得愈发不可原谅。
后来,网友又扒出《如懿传》剧组有职场霸凌现象。
拍摄期间,李纯不仅要忍受角色塑造所需的身体惩罚性表演,如被扇耳光、踢踹等。
2020年,李纯参加了一档访谈节目。
节目中就聊了一段父母到剧组探班的事情。
当时恰好李纯在拍摄的一段被人欺负的戏份,李纯演的角色跪在地上,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女演员用脚勾李纯的下巴,充满了侮辱性质。
当时李纯的妈妈在监视器上看到女儿被欺负的时候,也是当场看哭了,心疼女儿被人这般侮辱和欺负。
除此之外,霍建华在纪录片中也称:
金玉研(扮演者:辛芷蕾)是他打的最多的妃子,打巴掌,用脚踢,踹。
那些画面看着就疼,有一次头上的发钗都被霍建华给打掉了……
被吐槽的还有剧里一些不严谨的细节,比如落选秀女赏赐黄金百两。
而按照黄金兑白银1:10的比例,黄金百两已经相当于清朝皇后的年薪。
虽说要按这个标准可吐槽的国产剧就太多了,但《如懿传》的问题是起初调子起的太高,比如主创称原著尊重历史。
当然在播出没几集之后,这部之前被称之为是请了专门的历史顾问以及宫廷剧导演的作品,遭到了故宫博物馆官方微博的吐槽。
其中在表示皇帝登基时,如何登上三层汉白玉基台时,故宫博物馆的官方微博也表示,和某些电视剧中所描绘的完全不一样,应该是非常复杂的。
而不是踏着充满崎岖坎坷的单臂登上八米高的汉白玉石阶,这样对于熟悉历史的人来说,确实有一些不太尊重。
出了吐槽剧和周迅的演技,另一方面,针对周迅的私生活,对如懿一角的诠释,被质疑投射了她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于是周迅的各路情史被挖,《如懿传》也被说成自传。
至此,戏内外的周迅都成了有腐朽感情观的「大婆」。
曾经灵气四溢的天才演员,华语影史上首位三金满贯影后,变成单纯运气好的草包。
似乎是一夜之间,名声彻底臭了。
事情演变到这个地步,不得不说一些艺人团队的老思路该改改了。
举报侵权删帖的做法,有时候只会火上浇油。
遭遇全网黑怎么办?
如果是原则性问题要立刻做出有力澄清,非原则性问题只是群众寻乐子的,那就躺平任嘲,等风波过去。
看今年“春节春山学”闹得多大,等后来流量下滑,吐槽就自然停了,再过一两个月网友也就忘了。
假如今年2月周迅工作室没有下场举报,原本B站如懿传吐槽视频的流量已经开始下滑。
删帖反而激起更多网友的战斗欲和创作欲,得不偿失。
当对艺人的吐槽已经演变成狂欢,帖是删不完的。
当然,对于像周迅这样出道后一路鲜花掌声的天赋型演员来说,突然面对这样的狂风暴雨会不知所措,也是自然的事。
可周迅的表演真的有这么差吗?我看也未必。
周迅与其他演员的表演,也有风格上的割裂。
第一次出演宫斗剧,她仍保留着电影表演技巧。
克制开合,注重眼神。
导演还有意在视听上与之配合。
但与剧中其他演员,显然有画风上的差别。
可想而知,又加剧了主角的孤立感。
还记得,何炅曾在介绍周迅时说:如果用奖项介绍她容易,她拿过所有的奖。
在不以流量为王的时代里,奖项仍是对表演实力的专业认可。
而如今,这些荣光似乎都可以被一笔勾销,只因为一场吐槽狂欢。仿佛一夜之间,周迅变成了「没有作品」「乱改剧本」「天价片酬」的娱乐圈反面教材。怀疑,是没有问题的,但怀疑就要将其打倒,是有问题的。
灵气、仙气,这些用来形容周迅的词汇,都是超出肉眼凡胎的,并且共同指向了更纯粹的“天界”。
进一步说,周迅身上有一种对抗时间侵蚀的东西,无论是容貌上她那张“未婚妻的脸”,还是人生态度里一往如既的天真。
几年前,周迅出了一本影像回忆录《自在人间》,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赞誉。
朋友眼中的她,真诚、简单,自由也吊儿郎当,她好奇、渴求新鲜,对周遭的世界慷慨又热忱。
脱了鞋,就和朋友们小酌起来;她骑在椅子上,笑得合不拢嘴。
她是朋友口中的“人间精灵”。
无疑,这些都是成年世界里极为罕见的人格特质。
但人们忽略了一点,她对真实的生活参与度不足。
而在“不谙世事”的背后,很难有“洞悉人间”的成熟。
周迅在学校呆过的时间不长,中专毕业后就进入社会,没怎么上班,就被星探选中。
李少红评价年轻时的周迅,她是靠演戏和恋爱去认识世界的。
所以一开始,她认知社会的方法就是间接的。
其次,我们不能忽略周迅的好运气——她可能被朋友们保护得很好。
窦文涛在《圆桌派》里说过,周迅的脸有一种“欺骗性”,会天然地激发人们的保护欲。
看见她小鹿一般纯净、没有邪念的脸,就连最精明、最具城府之人,都想要为她挡剑。
那一刻,其实我们就能看见,一个生活在云端的女孩,对人间的恐惧想象。
同时,这个想象中包含一种隐秘的圈层壁垒和偏见,一个底层工作的普通人,可能会对一位大明星产生威胁。
那么,好演员需要对生活保持洞察和反思吗?
其实,周迅一直不是“反思型”的女演员。
40岁以前,她最擅长的角色,都是那种被生活剥夺之后、一无所有却仍有爱的女人。
从《苏州河》开始,到《如果·爱》《李米的猜想》《夜宴》《画皮》,她一直是在爱情中发痴发癫的少女,这是她能量的来源,而这些角色都是周迅本人。
在《如果·爱》里,周迅所饰演的角色和男友蜗居在破旧的厂房,过着底层北漂的生活。
那个时候,我相信她真诚的表演,来自于她年少时在北京闯荡的真实体验。
此外,周迅的“好”也在于她的空白,作为演员,她是可填充的。
没有轮廓、没有线条,可以像孩子一样去相信,因为脑袋中没有塞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和观念,她可以用直觉去演戏。
这是她“灵气”的来源。
但光靠灵气也有不足,周迅去驾驭角色,和巩俐、陈冲的路径是不同的,她缺乏扎实构建角色的“逻辑推演能力”。
她曾经在《圆桌派》里袒露,自己没有读过太多书,脑海里缺少问题框架。
这个问题在周迅40岁之后的演艺生涯里,就被慢慢地暴露出来。
一方面,她已经远离“尘世”许久了,比如在《小敏家》,走入婆婆妈妈俗世生活的周迅,不再需要她的“灵气”。
比起秦海璐演的母亲,她和生活的隔阂感,一目了然。
也因此,在这些都市情感剧里,她没有太多可去创造的空间。
背后更大的问题是,在今天的内娱,我们很难在大银幕上看到一个女演员自然的成长轨迹,从少女到大妈之间,几乎没有一个自然的过渡。
因此,四十之后,周迅能不能继续成长、与时俱进呢?
我们可以相信,如果有够好的剧本,她的脚是可以踩在地上的。
步入40岁那年,周迅演了《红高粱》,我们看到,她有能力“成为”一个母亲。
近几年,她在陈建斌《第十一回》里表演的底层母亲,也足够让人惊喜。
就拿一个捡筷子的小动作来说,就能说明她在表演上仍旧足够用心。
只是,周迅需要的不再是大众口中的“灵”,也不是“仙”,不是“未经风霜”的遗世独立。
大众想让女神稳坐神坛,想让仙女永不食人间烟火,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完美投射。
说到底,舆论绞杀一个周迅,救不了一部作品。
既然什么也留不住,不如,与那千变万化的瞬间,随性起舞。
这才是仙女的下半场,请真的,自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