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琐事视角的九一八事变:一个东北军官兵的真实经历,末日天启

历史爱杂谈 2024-05-21 08:12:05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研究东北近代史,不可能绕开九一八事变。东北沃野千里的黑土地,物阜民丰,在1930年之前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农业、服务业都是一片欣欣向荣。但是这些都伴随着九一八事变戛然而止,自此东北三千万民众沦为亡国奴,被日寇剥削与压迫。

对于“九一八事变当天在上层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谁命令不抵抗”的问题,在此不做讨论。

只说一说一个东北军普通军人在九一八的真实经历,虽是个人琐事视角,却可管中窥豹,再现一些历史镜头。

01

赵龙韬,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辽宁海城人,普通农民家庭,在叔父与兄长的资助之下得以上学,而且成绩不错,16岁从海城县立中学毕业,曾被胁迫在“一面坡”绺子里当字匠(四梁八柱之一)。

脱身之后经同乡介绍给张首芳(张学良的大姐)当家庭英文教师,民国十一年(1922年)进入奉军北大营军士教导队当字兵(有文化的兵员,也称“贴写”),受训结业之后担任中尉连附(相当于副连长)。

后又考入东北讲武堂炮兵科,毕业之后升任少校连长。

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颁发文凭:左为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前夕,赵龙韬在东北讲武堂担任炮兵教官。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炮兵:拥有大中型火炮850门,迫击炮2400门

据赵龙韬回忆,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讲武堂的教官以及学兵就已经议论纷纷,察觉到日本关东军有搞事情的迹象。

其中一个讲武堂教官公开说:“今年中秋节前后,沈阳恐怕是要再次上演五卅惨案哪,应该做一下准备!”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会来得如此突然。在九一八事变的前一天是星期五,赵龙韬因为当天没课,所以待在位于大东边门附近的家里。原计划是要在第二天去位于东大营的讲武堂上课,顺便领八月份的军饷。

结果当天晚上正睡觉时候,就听到北大营方向有密集的枪声,于是对妻子说:“日本兵每次搞演习都会有事先通知,而且都是白天。这次可能不是演习了,要出事啊!”

紧接着又听到了炮声,作为讲武堂炮兵教官的赵龙韬,能够听出来这是实弹,再次断定是出大事了。

于是没有了睡意,带着手枪在院子里转来转去。

四更天的时候,在外耍钱的邻居慌慌张张的跑回来,说:“日本兵进城了……”

日军在北边门外集结,即将进入沈阳城

两人谈话之间,炮声已经停止,天光放亮,赵龙韬随便吃了一口早饭,心事重重的穿上军服,准备到讲武堂去看看,了解一下到底咋回事儿。

结果还没等出门就迎头撞上了一个亲戚。

这个亲戚赶紧道:“日本兵进城了,见到穿军装的就打杀,你快把这身衣服换下来吧!”

然后亲戚又帮他把军服、枪支、证件、军事书籍等藏到了厢房的棚顶上。

日军在街头抓捕军人与警察

02

早上八点左右,赵龙韬出去到胡同口看了看,只见街面上空无一人,所有买卖铺户都关着门。

约莫一刻钟之后,他看到一队日军驾驶着三轮挎斗,上面架起来机枪,向着大东边门外的奉天军械厂那边开去。

日军占领奉天军械厂:亚洲最大兵工厂,后来侵华日军武器由此生产

注:奉天军械厂可独立生产所有口径的山炮、野炮、榴弹炮、迫击炮、平射炮、高射炮,其中辽造11年式150毫米重型迫击炮、辽造19式240毫米重型榴弹炮乃战争之神;甚至还可以生产火炮牵引卡车

等到日军队伍过去之后,街坊四邻开始露头了,三三俩俩的小声交谈:

“听说了没,粮秣厂的饼干罐头都被鬼子兵抢空了!”

“第三小学旁边,还有被鬼子兵杀死的尸体躺着呢……”

等到上午的时候,又有传来新消息:

“驻扎在老皇宫的第六处军官,都被日本兵抓走了。”

“兵工厂被日本兵占了去,仓库里的好东西老鼻子多了。”

“日本兵开进了航空处,那里有个武器库,管库的军官把枪支弹药摆的整整齐齐的让日本兵验收,还让人打收条……”(后来赵龙韬才知道,那个管库的军官名叫吴云鹤,是他军士教导队的同学。)

“机场的飞机也都被日本兵抢去了,从捷克买回来的40架飞机还没拆封……”

赵龙韬后来一一证实,这些消息全是真的,绝非虚言。

东北军的战机:总计400架各型号战机全被日军接收

东北军自产辽H1式轰炸机:2挺刘易斯机枪,4枚航弹

注:东北军的空军制造厂还可以自行生产辽F1式战斗机

中午时候赵龙韬去了一个讲武堂同学家里,这个同学在北大营独立步兵第七旅当中校营长。此时同学不在,只有妻子在家。

据同学妻子言:丈夫之前派过来一个勤务兵,说是北大营驻军新成立的骑兵队以及王以哲的独立第七旅,被日本人包围,不由分说就开枪射击。开始时候因为没接到抵抗命令,所以不还击。后来眼看日本兵攻势越来越凶,再不抵抗就不行了,就砸开军械库取枪还击,好歹是闯了出去,眼下已经撤往东陵方向……

日军在沈阳城街头设防:左边浓烟滚滚之处即北大营

等到下午的时候,沈阳城已经被日本人全面占领,买卖铺户停业,老百姓也不敢随便外出,全城静悄悄的,如同一座死城。

有人就开始考虑出城。

赵龙韬有一个讲武堂的同事名叫郑锦堂,是河北昌黎人,收拾东西准备回关里老家。结果刚一上街就被日本兵发现,搜查出了他带着的手枪,当场用刺刀挑死。

03

在位于东山嘴子的东北讲武堂当中,有一个学兵是赵龙韬的堂侄。第二天上午,堂侄换上一身便衣从讲武堂跑了出来找到赵龙韬,说:“讲武堂的学兵还有在校教官准备一起往东边道方向跑。”(东边道是奉天省内行政区划,包括丹东、通化、长白等地。)

赵龙韬认为东边道很快也会被日本人占领,往那边跑毫无意义。正好堂侄准备回海城老家,于是赵龙韬就将妻子与孩子都托付给堂侄,他自己则是选择去关里。

但是听说此时东北军各部已经撤往锦州、热河方向,准备入关。

而对于他们这些未归队的军官与士兵,已经是爱莫能助。

所以赵龙韬只能跑单帮,将宅子托付给邻居照看之后,在九一事变发生后的第三天启程,走铁路坐火车去关里。

结果发现北宁路的沈阳总站是无人管理状态,没法登车。于是赵龙韬又去了皇姑屯站,这里还行,有人管着卖票,只是火车已经没有了定时,挤满人之后即开动。

当时有很多人争抢着上车,都是要逃往关里,每趟车的车顶上都是人。

赵龙韬幸运的挤上车,路上辗转一天之后,在天津下车。

天津当时是东北军的地盘,他有个名叫贾陶的讲武堂同学在天津公安局,所以赶紧去投奔(贾陶后来是开国少将,担任炮兵参谋长)。

经过贾陶的介绍又结识了孙铭久,然后一起去了北平,前往设在正阳门里的东北军军官收容处报到,可领取军饷。

虽然衣食无忧,但是赵龙韬此时最迫切的心情就是跟随大部队打回东北,于是每天都关注这方面消息。

结果连续半年都没有任何动静,想到关外家乡以及妻子儿女,自觉茫然无措,苦闷至极……

04

赵龙韬后来进入南京陆军大学,是第11期学员。毕业之后在西北“剿总”参谋处担任上校参谋,后跟随孙铭九参与“西安事变”。

抗战爆发之后曾任东北军130师少将副师长,在常德会战当中负重伤,伤愈之后改任第6战区兵站总监。

新中国建立之后,曾担任炮兵技术学校副校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病逝于1987年,享年87岁。

8 阅读:715

历史爱杂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