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相机产业都受到了手机摄影的冲击。
随着智能手机产业的迅速扩张,手机现在不仅仅是生活中必备的通讯工具,更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帮手,各类功能集于一身,各种app应用让手机功能可以无限扩大。而其中手机的摄影能力,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提升。
首先,手机摄影硬件得到了提升。摄影的硬件核心部分是由cmos感光元件、镜头、处理器组成,从这几方面看,手机cmos尺寸、分辨率、感光性能都已经达到了取代原有卡片相机的水平;镜头方面,通过多镜头组合方式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便携镜头体系;处理器就不用多说了,手机处理器性能比相机要强大很多,软件和算法也比相机要先进。这些硬件的组合,让手机摄影功能成为了可用、好用的随身摄影系统。
其次,手机软件和算法对图像质量有弥补作用。手机在硬件上基本淘汰了原来的小型卡片相机,但是硬件规格依然无法与单反、无反相机相媲美,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手机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运算能力。手机通过图像处理系统与软件算法结合,从运算处理层面对图片进行了优化处理,让原本硬件上存在的不足得到了一定程度弥补。比如手机上的人像模式,可以拍出人像虚化背景的效果,这就是内部算法合成到效果,并非真正的大光圈长焦镜头带来的虚化效果。
再次,手机具有很强大的图片后期处理能力和快速传播能力。手机本职工作是通讯工具,而且智能手机具有和电脑越来越相近的智能操作系统,这一切让手机拍摄照片后可以直接进入修片流程,通过专门的手机修图软件,例如snapseed、手机版lightroom等软件可以轻松搞定简单修图处理,修图后直接传播到社交媒体,非常简单轻松,这方面比相机具有太多优势。
最后,手机随身携带,无处不在,拍摄便利性超过相机。手机作为日常随身携带物品,拍照与不拍照都要随身携带,这等于随时随刻将一台照相设备装在身上,成为了随手拍摄、随时记录的最佳装备,这一点比相机也有明显优势。
综上几点,手机已经成为摄影利器,虽然画质无法与单反和无反比,不能达到极致的光学效果,也没有专业的操控设计,但是手机的便利性、易用性、便携性、强大处理性能、网络分享性,让手机成为摄影方面独特的存在,成为普通大众的摄影工具。
手机这种all-in-one的属性,使得摄影功能也像手机替代的其它功能一样(音乐播放、浏览网页、简单办公处理、阅读、购物等)成为普及到所有大众的一种功能,虽然不是最专业的水准,却可以最普及,这就是手机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照相机产业的关键。
曾经民用领域的卡片相机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光辉,基本逐步退出了市场,因为手机不仅可以达到卡片相机的拍摄效果,还有更强的修片、传播性能,谁也不愿意在手机之外再携带一台性能类似的相机在身上,所以淘汰命运不可避免。当下存在市场上的卡片相机都已经是更高规格的硬件配置,1英寸起的cmos尺寸,光学变焦镜头,大光圈、强大的视频拍摄性能等等,这些手机还无法做到的部分成为了当下卡片机的卖点。当然,在性能上手机更无法与单反、无反相机比拼,这也是现在单反、无反相机还能一直存在于市场上的重要原因。但这种专业性是不是普通民众所需要的?这种高画质在日常生活记录摄影中有没有必要性?这种专门的摄影操控设计是不是能让大众所接受?相对昂贵的器材价格加上不太便携的体积,是不是符合大众消费需求?显然这些方面已经不能成为大众消费的理由,民用领域对单反、无反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原来想购买一台入门单反用于拍照的消费者,在用上智能手机后发现原有的一点点摄影需求已经可以用手机满足,而不用再购置一台相机了,这样,单反、无反相机的销量也受到了智能手机的冲击。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专业摄影人群依然是单反、无反相机的忠实客户,不会因为手机摄影能力提升而受到冲击,因为手机毕竟无法满足专业的摄影需求。比如配套使用闪光灯系统、各类或广、或长焦段的镜头应用、无延迟的反应速度、无损存储格式、专业快速的操控,这些手机还是给不了摄影师的。手机摄影也逐步走进专业摄影领域,但是这仅仅是让专业摄影人士多了一个创作工具,用于街拍、纪实创作多了一个辅助器材。而开展专业的摄影还是离不开"傻大笨粗"的单反或无反设备。
单反、无反摄影在未来依然会长期存在,但我个人认为会越来越小众,成为一小部分人的圈子,而大众摄影设备肯定是以手机为主力的。
运算力算出来画面在摄影里面叫做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