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逃离“体制内”?国企改革风暴袭来,背后是国家的3重考量

小年的政经 2023-04-27 01:35:02

中国有句老话,“物极必反”。

今天当所有年轻人都认为,进入“体制内”是好主意的时候,“体制内”还会有这么香么?

一场针对“体制内”的改革风暴正在袭来。

3月份的时候,柏年发了篇文章,讲述政府机关在当前的财政压力下,即将进行的“编制大改革”。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黑龙江哈尔滨、湖北十堰等地就传来消息,改革第一刀,先砍向“编制外”。

例如哈尔滨就要求,5年内裁撤完所有编外人员,多出来的工作全部由编内人员负担。

这下子,编制内部分人“喝茶看报”的清闲日子,也要一去不复返了。

除了公务员,体制内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国企”,其实也将迎来一场改革风暴。

一、改革第一枪——反腐风暴

2023年3月23日,国家纪委通报,6个国企高管在当天落马、接受组织调查。

这六个高管不是普通人,其中一个是央企总公司的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另外四个各自是央企下属公司的总经理或副总,只有一个级别稍低是副处长,但同样掌握实权。

其中5人,出身于能源行业央企,涉及国家电网、大唐集团、中国电投集团等单位。

另外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统计,在国有金融行业,仅3月份以来被查处高管就有8人,包括中国银行原“一把手”、光大集团原董事长等,妥妥的“大老虎”。

同样是3月份,其他领域落马干部,还涉及中国铁道总公司、中核集团、中航工业、中国船舶、中石油等。

一天之内6个国企干部落马,今年两会之后国企反腐的密集程度之高,史无前例。

这一轮国企反腐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国家的用意有三个。

首先,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社会矛盾加剧的大背景下,杜绝国企成为加剧社会不公、滋生公众不满情绪的温床。

现在全国98家大型央企,控制着409家上市公司,员工总人数超过2000万,2022年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净利润1.9万亿元。

除此之外,还有多数牛毛的各类地方国资企业,这是一块儿庞大的“肥肉”。

21世纪初以来,国企参照现代化公司改制、按照经理人制度经营,国家对其的控制力度下降。本意为了提升国企运行效率、增强盈利能力,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国企却变成了少数人操纵的“独立王国”,滋生出许多腐败问题。

往大了说,有个别国企官员掏空公司、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恶劣行为。

往小了说,让公司给自己的日常开支买单报销、人事任命上“任人唯亲”,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也屡见不鲜。

就拿去年江西“周公子”事件来说,其本人靠父母关系,任职于当地一家国企,一张炫富的朋友圈最后引爆网络。

你要说“周公子”的事情,单独论起来,大倒是不大。但是在当前年轻人失业率已经接近20%的大背景下,国企内“二代接班”的痼疾,却引起了公众的极大不满。

“周公子”后来甚至成为一个网络名梗。

长此下去,不只是“大老虎”能贪污国家财产。一个个像周公子这样的“小蚂蚁”,也能损害社会主义的本质,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所以“二十大”之后,这些事情要严打。

当然,过去国企内部也有纪委,也设有各种监管部门。但实践中只能纪委“管下不管上”,往往很难发挥关键作用。

如果核心领导腐败了,纪委部门要么被边缘化,要么沦为利益共同体,很难起到替国家和人民监督管理的作用。

所以后来,国家在反腐败斗争中摸索出了一套经验,那就是通过更高层级——中央巡视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二十大”之后,新一轮中央巡视工作,已经大幕拉开。

这一轮巡视的国企,覆盖航天、能源、电力、通信、粮食等行业领域30家中管企业和5家金融单位,每个企业都是富甲天下,肥得流油。

而哪里油水多,哪里就容易出现硕鼠,这是必然规律。

因此此次巡视共安排15组,其中7位组长是新一届纪委委员,专业人员的豪华配置,保障了反腐成效。

同时巡视工作将会分为三轮,包括巡视进驻、巡视反馈和巡视整改。

巡视进驻期间,巡视单位将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掌握一手情况;

巡视反馈则是通过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被巡视单位进行警醒和鞭策;

巡视整改将督促被巡视单位严肃整改,深层次解决问题,形成一套长期反腐的机制。

二、国企改革第二枪——降本增效

除了“打老虎、打蚂蚁”外,这一次国企反腐风暴的第二个用意,就是为接下来国企“降本增效”的机构改革,打下人事基础。

传统上,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是我国财政收入“三本账”中的其中一本,另外两本账分别是“税收收入”和“卖地收入”。

三年疫情以来,由于巨额的抗疫支出,叠加上卖地收入下滑,许多地方的财政出现问题。部分公务员、事业编薪资下调,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工资发放拖延的情况。

政府在勒紧裤腰带时候,国有企业当然也需要降本增效,提升其盈利上缴,为国库做出更多贡献。

所以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要求:

“一增”就是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

“一稳”是要保持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

“四提升”就是要实现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那上述目标如何实现呢?

我们都知道,国企很多都居于垄断行业,垄断行业本来应该有垄断利润。但是长期以来,国企盈利能力却一直低于私企。

2021年,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为4.4%。相比之下,私营工业企业资产收益率却达到7.2%,高出国企近6成。

为什么国企的盈利能力差?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国企很多居于社会公共行业,例如水电燃气。为了全社会利益着想,国企卖出的产品价格就不能高。

但是剔除掉上述因素,我们对比国企和私企存在竞争的同一行业。根据《第一财经》统计的2018年至2020年数据,36个工业行业中,私营企业在其中的29个盈利能力都超过了同行业国企。

虚线上方行业民企盈利更强

这种现象,就不能用“社会福利”等因素解释了。根源还是在于国企内部存在体制臃肿、人浮于事、成本膨胀等老毛病。

所以,一场国企经营改革亟需拉开。

那些国企中尸位素餐的“关系户”,未来该降薪的降薪、该淘汰的淘汰。

那些不合理的隐性福利,该砍掉的砍掉,节省下来的资金都要形成利润,上缴国家财政。

例如,金融行业被认为是传统高薪行业。但现实中做得好的国字头、中字头金融企业,本质上却是拿着国家的牌照做垄断生意。

于是从2022年开始,一场金融行业“降薪潮”已经席卷而来。以中金公司为例,2022年其高管薪酬总额同比下滑56%。

但是,国企降本增效改革中,也曾遇到过问题。

那就是部分国企干部,在本企业呆了十几二十年,本地利益复杂、搞“山头主义”,面对国家改革要求阳奉阴违。

那这种干部,就会在本轮反腐风暴中被清除出领导队伍,换上更有改革魄力的新鲜血液。

三、国企改革第三枪——防范金融风险

国企改革的第三个意图,是防范金融风险和债务风险。

最近两天,西南某省政府公开表态,其因负债过高,已经无法独立有效解决债务问题,希望国家给予资源支持。

一颗金融大雷可能被引爆。

这里所以说的债务,主要指“城投债”,发行方是地方城市投资公司。

最近二十年,我们搞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像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比如园区建设、拆迁、不收费的国道,没有门票的公园等等,都需要地方政府花钱才能实施。

地方政府钱不够花,2010年前国家法律又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向银行贷款,也不能发债。

于是各地政府便成立了一些国有企业,由这些企业出面去银行贷款,帮政府筹钱,这就有了所谓的城投公司和城投债。

这些城投公司,事实上和政府完全深度绑定。你成立个公司就能去银行贷款吗?当然不行了,得抵押资产才行。

所以有些地方政府把土地、公路、自来水公司都放到城投公司名下,然后城投公司再以这些资产为抵押去贷款。

有了这些,金融机构就愿意借钱了。

城投公司的运转模式整体是成功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起了大量的公路、旅游项目、工业园区,大家口中的“基建狂魔”就这样喊起来了。

但是在借钱搞基建的过程中,因为涉及到大量资金交易,也特别容易滋生腐败。同时在借钱的过程中,部分城投公司和背后的政府单位,债务负担逐渐加重。

2023年,新一波城投债偿债高峰到来,预计年内将有超过4万亿城投债务到期。但与此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很多城投公司面临偿债困难的问题。

目前,全市场城投债规模高达13万亿。一旦资金周转不开,城投债出现大面积“暴雷”,不仅伤及政府信用,更危害全社会的金融稳定。

所以这一轮国企改革,不仅仅是反腐,还要严管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过去存在瑕疵的基建项目和借债要追查,新增的不合理项目要砍掉。

国有企业,决不能成为危害中国金融安全的“软肋”。

四、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上面说了这么多,这一轮国企改革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又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就是对于国企内部员工来说,过去躺在国家资源上“吃老本”的好日子要消失了。

未来国企员工要“能进能出”,企业全面实施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市场化用工制度;

不要有被国企招进去,就可以一辈子高枕无忧的想法。如果不能胜任工作排在末等,则有被调整甚至开除的风险。

同时员工收入“能增能减”,凡事只看业绩,以往的稳定高薪和隐性福利将不复存在。

即使在国企内部,职工也要保持学习、保持竞争力,以免改革到来时无所适从。

而对于准备择业的年轻人来说,请好好思考一下,在大家争先恐后涌入体制内的今天,跟着进入体制内,还是最好的选择么?

稳定、高薪和福利,是今天年轻人对国企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但是从国家的角度看,在当前经济下行、蛋糕缩水的背景下,如果只有国企“岁月静好”,那必然是全社会和基层民众在“负重前行”,这种情况国家肯定不能容忍。

所以这一轮国企改革,打破隐性福利势在必行。

“物极必反”,或许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而对于更广大的普通人而言,这一轮国企改革,甚至也带来了财富机遇。

就拿国企降本增效、提升利润来说,国企的主要股东是政府,但不全是政府。很多大国企在A股上市,一旦改革成功、国企利润提升,相对应的股票价值也会提升。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中国股票市场上出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简称“中特估”概念的原因。本质上就是押注这一轮国企改革能够成功。

当然,对于不炒股的人来说,国企改革对我们也有好处。

毕竟国企上缴利润,转化为财政资金后,政府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相应的支出就会增加,我们普通人都会感受到切切在在的实惠。

等改革完成后,国有企业和普通企业差距进一步收窄,社会分配将更加公平,我们距离“共同富裕”也就更近了一步。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吧。

7 阅读:3573
评论列表
  • 2023-04-27 09:02

    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数字货币,反腐两大杀手锏,希望尽快实现。

  • Gyj 3
    2023-04-27 16:03

    我就问开除了辅警,交警敢上路查车吗?能完成罚款任务吗?

  • 2023-04-27 22:02

  • 2023-04-28 09:01

    东北编制本来就比较乱,有关系事业编一两年转公务员比较多。

  • 2023-04-27 19:42

    编制内还是妥妥的,刚刚香

  • 2023-04-27 19:03

    一个上市国企,被一个无赖利用上下勾接,内外配合套了2个亿,走路。最后这个无赖因在诈骗别人是被公安抓获,自己给交代出来。逼不得已这个国企才承认这事。[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3-04-28 01:59

    我这钢铁央企,刚进来就搞岗位合并,以前4个人干的活,现在一个人干。然后打听了一下退休的老师傅退休金,好家伙8600一个月并且还年年上涨。

小年的政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