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昕瞳看历史 2023-02-25 22:59:03

1946年9月16日,国民党军总参谋长陈诚到沈阳召开军事会议,谋划对东北解放区的进攻战略,制定了 "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企图先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主力,切断东北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当时,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兵力约40万人,布置在西起农安、东至松花江上游以南的广大地区。同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发展到36万人。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对南满(一般是指松花江、嫩江以南的地区)的进攻,10月下旬,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肖华,率军区机关从安东(今丹东市)向通化转移,所属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密切配合,将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诱至山势险要的新开岭以东地区一举予以全歼,伤俘8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战略物资。全歼了号称"千里驹"的第二十五师这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战役中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国民党军对临江的进攻,对此后东北民主联军坚持南满具有重要意义。

新开岭战役后,国民党调集重兵进攻南满,企图将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就地消灭或压迫其北撤。此时,南满解放区仅剩长白山麓的临江、靖宇、抚松、长白、辑安五县的狭小地域,人口仅有40万,并面临继续被压缩的危险,尤其是已进入严冬,部队衣食、弹药极难筹集。为了加强南满地区的领导,中共中央东北局于1946年11月派陈云、肖劲光主持南满分局和南满军区的工作。对于要不要坚持南满根据地的问题,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南满处于国民党重兵包围之下,根据地日益缩小,加上山区贫瘠,供给困难,大部队难于坚持,主张将第三、第四两纵队北移,仅游击武装坚持南满的斗争;另一种意见则主张主力坚持在南满地区作战,以利牵制敌人,并为尔后的反攻创造条件。

11月27日,陈云、肖劲光从哈尔滨来到辽东军区驻地临江。在听取意见,了解情况,摸清思想后,12月14日晚,南满分局书记、军区政治委员陈云,在师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七道江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不走了,一个纵队也不走,都留在南满,当孙悟空,大闹天宫,在长白山上打红旗。东北的敌人好比是一头野牛,牛头牛身子是朝着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下一条尾巴。如果我们松开了牛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己,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坚持南满,抓住牛尾己,使南北满形成掎角之势,是东北全局的关键。"与会人员最后一致赞成陈云的意见,作出了坚持南满根据地的决策,并得到了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批准。

为了迫使国民党军两面作战,破坏其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计划,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确定在东北战场采取的方针和部署是: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满密切配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打击敌人。以南满部队在临江地区迎歼进犯之敌,保卫解放区;北满地区的主力伺机南渡松花江,在长春、吉林以北地区寻歼分散之敌和由长春、吉林出援之敌,策应南满部队作战,以求改变东北战局。东北民主联军依据这一方针,从1946年12月中旬起,在南满、北满两个战场,与敌人展开了历时三个半月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也称"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的战斗。东北民主联军在御寒装备较差、食品弹药不足、交通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在相距千里的两个战场上,展开了防御与进攻相互结合的配合作战。

为了真实地反映南北满东北民主联军之间的密切配合,以下按照战斗发生的先后,概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历程。

第一,1946年12月17日,东北国民党军集中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第七十一军、第六十军、第五十二军各一部共6个师的兵力,由辉南、柳河、桓仁、宽甸一线向临江地区发起进攻,企图第一步打通通化、辑安一线,尔后将南满东北民主联军消灭或困绝于长白山中。鉴于国民党军兵力上占据优势的现实,南满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实行内外线配合作战,先分散敌人,然后在运动中寻机歼灭部分进攻之敌,粉碎国民党军的攻势。据此,第三纵队在临(江)通(化)地区进行运动防御;第四纵队于18日深入敌后,在本溪、抚顺、桓仁地区转战10余日,攻克敌据点20余处,歼敌3000余人,迫使国民党军从进攻方向抽调两个师回援,第三纵队随即乘机反击,歼灭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军一部。

为配合临江作战,1947年1月5日,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主力第一、第二、第六纵队和3个独立师共12个师附3个炮兵团,冒着-40℃的严寒,越过冰封的松花江,向长春、吉林北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第一纵队首先以一部包围吉林北其塔木重要据点,主力和第六纵队分别在张麻子沟、焦家岭歼灭自九台、德惠来援之敌,最后乘胜进攻驻守其塔木的国民党军,先后歼灭国民党新编第一军的两个团和保安团队一部。第二纵队攻克伏龙泉等地,迫使国民党军暂时停止了对临江地区的进攻,从南满调出两个师的兵力北上增援。同时,由于寒流侵袭,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冻伤减员日益增多,遂于1月19日转回江北休整。

第二,1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就东北和全国作战形势致电东北民主联军首长,指出:东北各战场作战获胜的经验证明,"只有采取勇敢进攻方针,才是胜敌之道","围城打援是歼灭敌人重要方法之一。"同时指出,关内几个主要战场,我军开始取得主动,歼灭战规模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不可能向东北增兵。"只要你们能用一切方法一年内歼敌十二个师以上,就可使自己转入有利地位。 如此打两三年(因敌被歼后又可补充),就可从根本上转变敌我形势,并建立巩固根据地。"于是,东北民主联军首长决心进一步加强南北满的配合,力争更多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求根本改变东北战局,配合其他战场作战。

1月30日,国民党军集中第五十二军、第六十军及新编第六军各一部共4个师的兵力,再次向临江地区发起进攻。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于2月6日向国民党军发起反击。第四纵队主力再次深入敌后,于宽甸、辑安之间歼灭国民党军一部,并袭入桓仁城,牵制与迷惑了国民党军。当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第一九五师孤军深入至通化以北的高丽城子时,第三纵队及第四纵队一部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歼灭其2000余人,并攻克三源浦要点。国民党军又被迫停止了对临江地区的进攻,并由北满抽调1个师回援南满。

2月13日,南满的国民党军在获得增援后,又集结第六十、七十一、五十二军及新编第六军各一部共5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三次进攻。18日,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乘国民党军还在运动中,突然发起反击,在通沟歼左路之敌第六十军暂编第二十一师1个团,并乘胜收复金川、辉南、柳河、辑安等城镇。第四纵队一部于16日向抚顺、本溪挺进,21日,于碱厂歼敌1000余人,吸引敌第十四师等3个师于自己周围,策应了正面主力的作战。至22日,第四纵队在第十师的配合下,歼灭国民党第九十一、九十二师各一部。在东北民主联军的打击下,国民党军仓皇逃回通化。在通化县571高地指挥作战中,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杜光华壮烈牺牲。

为了配合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2月21日,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3个纵队、3个独立师,共12个师,第二次越过松花江,向国民党军发起攻击。第六纵队和第一纵队一部以远距离奔袭手段,攻歼九台北城子街为重要据点的国民党新编第一军1个多团。独立第一师于德惠以南的拉拉屯歼保安团大部,第一、第二纵队于布海以南中长路两侧,歼援敌1000余人。27日,第六纵队与独立第二师围攻德惠,第一、二纵队及独立第一、二师在德惠、九台之间打援。在驻北满的东北民主联军强大攻势威胁下,国民党军被迫再次从南满、西满抽调12个团北援。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于3月2日撤回江北。南满部队乘胜作战,于2月6日收复辑安县城和辉南重镇金川,2月28日占领柳河县城,3月4日夺回辉南县城。国民党军对临江的第三次进攻又以失败告终。

第三,当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结束二下江南的作战行动北撤休整时,国民党军集中新编第一军、第七十一军等部,在空军一个大队的配合下,大举北犯,扬言与我决战于松花江两岸。北满部队主力立即反击,于3月8日第三次渡过松花江南下作战,第一、三、六纵队及三个独立师密切配合,相继在德惠县靠山屯、郭家屯和苇子沟一带歼灭国民党军第八十八师大部和第八十七师一部,乘胜包围农安县城。杜聿明急调热河第十三军第五十四师和南满新六军新二十二师北援,于3月5日进至农安、德惠一带,并令打开小丰满水库闸门,将北满部队阻隔在松花江南岸与之决战。为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北满部队于3月6日撤回江北休整。

3月27日,敌集中新编第六军、第五十二、五十三、六十、九十三军各一部共约20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四次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以部分兵为牵制其两翼,集中主力歼击其较弱的中路。4月3日拂晓,中路的国民党军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被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小部队引诱至三源浦西南红石拉子(今红石镇)地区,预先设伏在该地的第三纵队主力和第四纵队一部突然发起攻击,激战10个小时,全歼第八十九师,其余两路国民党军闻讯后慌忙撤走。至此,国民党军对临江地区的四次进攻全部宣告破产,北进计划也随之破灭。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历时108天,东北民主联军南、北满部队共歼国民党军共约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削弱了东北国民党军的机动力量,迫使其由攻势转入守势,从而使北满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南满的局面也获得显著改善,为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战役的全过程中,东北民主联军南、北满部队在战略上密切配合,在战役上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打击和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避实就虚,先发制人,以战役上的积极进攻达到了战略防御的目的,充分彰显了团结协作的战略优势、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机智灵活的战术风格。

0 阅读:110

昕瞳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