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封神》,好奇还有什么是乌尔善不会的?
从美术到历史,从场景到道具,简直是全才。
到底有啥是他不涉猎、不研究、不精通的?
写作:庞大的知识储备首先,他的历史阅读量特别大。
《封神》编剧冉平感慨,自己做了好多年编剧,历史知识几乎没有空白的地方了。
可是,但凡他知道的,乌尔善全知道;
乌尔善知道的,他却不一定知道。
乌尔善不仅会拍广告、拍电影、办展,还会做学术。
比如,他会把执导类型片的创作规律,总结撰写成论文。
在C刊发表过7篇论文,而且都是第一作者(他还带陈坤、舒淇上分,挂了三作、四作)。
办《封神》训练营时,他要求每个新人演员必须读《史记》、《尚书》、《诗经》。
所以,他选出来的“质子旅”,个个腹有诗书气自华。
比如,“太子”陈牧驰直播时,可以随口说出“子路负米”、“陆绩怀橘”这些典故,甚至可以侃侃而谈“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恬愉为务,自得为功”……
可见,乌尔善的“培训班”,给他们打下了多么扎实的文化基础。
美术:对艺术史如数家珍,始终警惕“日本化”、“西方化”之前,一直有人说《封神》严重“倭风”。
但其实,早在筹备阶段,乌尔善就要求所有视觉元素,都必须来自中国经典艺术。
要求所有设计不可以走“日本方向”,不可以走“美漫方向”,否则就会被他一票否决。
概念设计师们纷纷表示,如果你想拿一张日漫图,或者游戏元素图去蒙导演,那绝对会被一眼识破,因为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乌尔善,在美术方面的知识量,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他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服饰如数家珍。
甚至对服装设计的面料、染色、织法……都能说得八九不离十。
就连归老外团队负责的特效,他都能抠到最细微处——
设计雷震子时,他说想要鸽子那样的横向眼睑,可以抵抗气流对眼睛的冲击。
不仅老外听得目瞪口呆,就连纪录片观众都被他的知识面给震住了……
表演:严选新人火眼金睛,跟着上了3个月表演课全球严选新人时,乌尔善看了一万四千份视频资料,每一次筛选考核都亲自参加。
看人的眼光精准又毒辣,简直火眼金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教新人之前,居然自己找刘天池报班,上了3个月的表演私教课。
刘天池问他为什么?
他说,想知道演员当众孤独创作的感觉,这样作为导演,发出指令的时候会更有效。
从斯坦尼体验派到美国的方法派,他都研究了一遍,最后选中了查伯克体系,为新人演员们制定了6个月的训练计划。
这不就相当于,家长为了给孩子找到合适的补习班,自己先去报班上学了?
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
就连60多岁的费翔,都被乌尔善送进训练营上了3个月的课,跟着质子们上武术课、马术课、礼仪课、击鼓课,拍摄的一年半里,学习都没断过。
哪怕忙着拍戏的时候,他也不忘把当天没有戏份的新人演员叫到现场,让他们坐在导演的监视器前,听他一帧一帧讲戏。
分析老戏骨们的表演方式,讲解自己的调度方法,还有台词的正确处理方式都娓娓道来,毫不藏私。
特效:胸中有丘壑最近,黄渤在直播时透露,第二部“神仙打架”的特效分镜,乌尔善其实已经画好了。
但他从没见过那么多层次叠在一起的复杂场面,人间一层、巨人一层、仙界一层、百兽一层……
看完他问乌尔善,我的天哪,这到底有几层?
乌尔善才说,自己有时候晚上睡觉,整个人都是晕的,脑子都跟着天旋地转,在虚空中不停演练。
这些恢弘震撼的画面,他其实已经在心里搭建好了4D的场景,明确知道自己想拍出怎样的效果。
黄渤听完都忍不住感叹,这种程度的特效,不是说在中国制作很难,而是不管拿给世界上的哪个国家做,都难!
管理:剧组放周末,还有节假日,全员上桌吃饭《封神》剧组还有一点特别牛,它居然是有周末,有节假日的,这在全年无休的影视行业,简直是“神话”一般的存在。
别的剧组就像管理水平低下的草台班子;《封神》剧组就像在正规企业一样。
有时间表,有节假日,员工每天打卡上班,按时下班,所有人都不用熬夜,加班还会有加班费……
这种科学高效的剧组管理方式,以往只能在高度工业化的好莱坞见到。
有人质疑乌尔善,说让剧组放假,这不是降低工作效率吗?
但乌尔善说,让工作人员每周休息,并不意味着效率降低,工人一定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否则会产生事故。
别的剧组群演、农民工只能蹲着吃盒饭;《封神》剧组大家一起排排坐吃饭堂。
员工食堂,也是乌尔善严选。
所有人都可以免费用餐,专车接送分时段就餐。
一楼有各地特色菜,水饺、面条、羊杂汤、烧饼、凉皮……还可以单点炒菜和火锅,满足不同人的口味;
二楼是专供演员的健身餐,少盐少油。
中秋节甚至提供月饼,啤酒随便喝,管够。
真正做到了,不论是群演,还是配角,乃至瓦工、漆工、保洁……都能上桌吃饭。
电影拍完,剧组的主厨甚至被五星级酒店挖去当主厨了。
钱不是让少数几个流量赚了,而是让基层的工作者一起赚,解决了近一万人的就业问题,还让大家吃饱喝好休息够……
实话实说,打工人谁会不喜欢这样的项目经理呢?
情绪:始终稳定《封神》刚上映第一周,黄渤看到票房后,一颗心哇凉哇凉的。
他说,这就好比一栋摩天大楼的毛坯建好了,但还有20层没钱装修,导演只能凭一己之力去填坑。
可是,乌尔善居然没有在线发疯,而是真的闷头自己拿去填坑,情绪稳定得吓人。
其实,选演员的时候,乌尔善就说过,自己决定耗费10年的时间,来做这个事情,如果新人连6个月的努力都做不到,那么凭什么得到信任,还谈什么热爱?
他说:“你看过黄金,就不会被黄铜所迷惑。”
耐心,踏实,隐忍,似乎是他创作时一贯坚持的节奏。
认真的导演就是艺术生思维,电影就是他的作品,砸锅卖铁也要完成,不像别的导演只当成赚钱的商品。
看了纪录片,对乌尔善彻底入坑。
每个环节都言之有物,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审美高级,才华横溢,强大的资源协调能力,不畏艰难的长周期任务设置,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更令人惊叹的是,情绪内核始终稳定。
现在的人都在拼命彰显自己,他却是一个永远只露出冰山一角的人。
更期待第二、第三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