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到底做了什么,慈禧下令将她塞进10寸井中,过程让人心惊胆战

圣恒看历史 2024-06-19 21:56:55

珍妃,她长相秀美,活泼机智、思想开放,她用自己独特的性格赢得了光绪帝的深深宠爱。然而,她的命运却与慈禧太后紧密相连,最终在八国联军侵华之际,被慈禧太后下令投入了那口传说中的十寸井中,其过程之惨烈,让人心惊胆战,那么她到底做了什么而引起慈禧如此的愤怒,给自己造成这样悲惨的结局呢?

珍妃

珍妃,这位清朝末年的宫廷女子,出生在官宦世家,家族显赫,她是户部右侍郎长叙的女儿。珍妃有四位嫡母,都出自宗室觉罗名门:第一位嫡母为大学士觉罗宝兴之女;第二位嫡母为惠端亲王绵愉(嘉庆帝第五子)四女;第三位嫡母为大学士宗室载龄(康熙帝第三子)之女;第四位嫡母为副都统宗室奕贵之女,珍妃的这四位嫡母都没有长大成人的孩子。因而聪明伶俐,犹如人间精灵般的珍妃,在家中是非常讨人喜爱的。

珍妃的母亲赵氏虽然为侧室,但她为珍妃的父亲一连生下三个孩子,长子志锜和瑾妃、珍妃全部出自赵氏之腹。赵氏思想开放,很有远见,在对孩子的培养上是非常给力的。

这使珍妃的成长背景与宫廷中其他女子是截然不同的。

珍妃并非在紫禁城的深宫大院中长大,而是在父母的支持下,和姐姐瑾妃一起跟随着二伯父长善(官至广州将军)南下广州,在广州这片繁华的土地上度过了她们的少女时光。

瑾妃和珍妃

那时的广州,作为对外开放的口岸,与西方国家的交流频繁,思想风气相对开放。在这样的环境下,珍妃接触到了许多西方先进文化,形成了开放的思想观念,这也为她日后在宫廷中的独特表现埋下了伏笔。

珍妃的伯父在广州担任官职,家境殷实,为她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广州的日子里,珍妃不仅学习了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还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她阅读了大量的西方书籍,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经历让珍妃的思想逐渐开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宫廷文化。

光绪十四年(1889年)是珍妃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珍妃和姐姐瑾妃一同被入选宫中,这一消息传来,珍妃的家族上下都为之欢欣鼓舞,而珍妃本人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13岁的珍妃正式入宫。这一天,整个皇宫都热闹非凡,宫女太监们忙碌地穿梭于各个宫殿之间,为皇帝的婚礼做着准备。

珍妃身着华丽的宫装,头戴凤冠,步态轻盈地走进了皇宫。她的美丽和气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倾倒,甚至连光绪帝也对她一见钟情,从此,她的生活便与皇宫紧密相连,与光绪帝的命运紧密相连。

可是,碍于慈禧的压力,光绪帝不得不选慈禧的亲侄女叶赫那拉•静芬为皇后,她是慈禧安插在光绪帝身边的眼线。

在慈禧的授意下光绪帝封13岁的珍妃为珍嫔,封她的姐姐瑾妃为瑾嫔。

珍妃有着开放的思想、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她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深受光绪帝的宠爱。那时的光绪虽然贵为皇帝,但他也才刚刚成年,渴望有个心仪的人真心陪伴。珍妃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有了她的陪伴,光绪帝以往精神上的压抑也得到了安慰。

光绪亲政后,满腔壮志豪情,他想给大清注入新的血液,希望通过变法来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珍妃有些想法和观点跟光绪一拍即合,二人之间便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情。很快,珍妃成了光绪帝唯一宠爱的皇妃,二人整天形影相随,如胶似漆。

《国闻备乘》:“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

珍妃都做了什么,而被投入井中

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初一,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珍嫔为珍妃,瑾嫔为瑾妃。

然而,正因为珍妃的思想开放和与光绪帝的亲密关系,她逐渐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满。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末年的实际掌权者,对光绪帝的控制欲极强。她不喜欢珍妃在光绪帝面前出谋划策,更不喜欢珍妃挑战她的权威。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太后对珍妃的厌恶日益加深。

1、珍妃第一次被惩处

到了十月二十九日,这一日,对珍妃与瑾妃而言,是人生中的一道巨大裂痕,她们的命运在这一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珍妃曾一度在宫中风光无限,却因忤逆太后以及被认定习尚浮华不尊家法,被一同降为贵人。这不仅是她们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更是心灵上的一次沉重打击。

据史书记载,降妃的前一天,光绪帝在请安时遭遇了慈禧的冷漠对待。他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但慈禧铁青着脸,不予理睬。光绪帝这一跪,便是两个多小时。最后,慈禧的话语如刀,她恶狠狠地说:“瑾妃、珍妃的事,你不管,我来管。不能让她们破坏家法,干预朝政。下去吧!”这段话,不仅是对光绪帝的训斥,更是对珍妃、瑾妃命运的宣判。

珍妃遭到了“褫衣廷杖”的惩处,这是何等的屈辱与痛苦。在清朝的历史上,皇妃遭此惩处是极为罕见的。

翁同龢,这位曾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臣,也曾试图为珍、瑾二妃求情。他在慈禧面前,恳请缓办此事,但遭到了拒绝。这一结果,不仅让珍妃遭受了更深的苦难,连瑾妃也受到了妹妹的牵连。这姐妹二人,本是同根生,却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共同承受了无法言说的痛苦。

而这场事件的波及范围,远不止于此。十一月初二日,慈禧再次降下懿旨,将珍妃手下的太监高万枝处死。这一举动,无疑是对珍妃的进一步打击,也是对整个后宫的一次震慑。在这桩事件中,先后受到株连的珍妃手下的太监还有永禄、宣五、王长泰、聂德平等数十人。他们有的被发配充军,有的被秘密处死,有的被立毙杖下。这些无辜的生命,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成为了牺牲品。

2、珍妃第二次被惩处

光绪帝对珍妃独宠,对隆裕却是熟视无睹,甚至冷言相向,遭到隆裕报复。隆裕每看到光绪和珍妃幸福地在一起,就心生嫉恨,忍不住落泪,她无能为力,只得跑向慈禧那告状,可是却遭到慈禧的斥责。加上隆裕的性格不讨喜,总是给慈禧带来烦心事,让慈禧觉得自己这侄女怎么一点都不像自己,这么没出息,真是让人失望。

她感到很憋屈,就想法报复。

唐海沂《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记载“白大姐说,隆裕为了报复,就和李莲英及珍妃宫内的太监勾结起来,把一只男人靴子放在珍妃的宫里,妄图污蔑她有奸情。为了这件事白大姐也受过拷打。后来又因珍妃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经常进宫演戏的一个戏子的衣料一样(据说戏子的衣料是光绪送的),隆裕抓着这件事又大作文章,致使珍妃遭受廷杖(扒开衣服,用涂有黄油漆的竹竿打)。”

隆裕对于珍妃打击后来也得到了太后的支持。

3、珍妃第三次遭惩处

而珍妃的一些新潮思想,如照相机事件等也引起了慈禧的反感,终于又一次引发了挨打事件:

小德张曾对自己过继的孙子张仲忱说过,被记述在《我的祖父小德张》一书。

光绪成年大婚时,老祖宗作主,把她娘家的内侄女隆裕立为皇后。这正是光绪内心最不满的大事,婚后对隆裕皇后就非常冷淡,对珍妃极为宠爱。……老祖宗看见后特别生气。光绪经常临幸珍妃宫,隆裕皇后就气肚子,向老祖宗诉苦,说珍妃不好。……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一件。有一天,二人在御花园散步,正在玩赏高兴时,被老祖宗撞见,珍妃来不及换衣服了,老祖宗大怒道:‘好哇!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做。想当皇后怎么着,谁封的?皇帝也太宠你了!’光绪和珍妃马上跪在地上叩头,请罪。老祖宗立即叫随身的崔玉贵二总管给扒下来。回宫后还打了珍妃30竹竿子。

小德张所谈和德龄的《瀛台泣血记》中珍珠串珠袍事件能吻合,有可能是有史可据的珍妃二次获罪受杖的记载。

伺候珍妃的白姓宫女,遭到牵连,她被驱逐出宫,失去了曾经的生活与依靠。这名宫女曾见证了珍妃的辉煌与落寞,她的离去,也象征着珍妃在宫中的最后一点温暖与牵挂的消逝。

4、珍妃第四次被惩处

珍妃生性大方,消费观超前,花钱如流水,对于宫中的太监们时常有所赏赐。这些太监们得到了小恩小惠,自然对珍妃竭力奉承,都将她捧得高高的。时间一长,珍妃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失去了自我节制,开始变得任性妄为,竟然在用钱上栽了个大跟头。

在清朝的深宫大院,例银制度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皇室成员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能力。皇后每年的例银不过千两,递减至妃这一级别,每年仅300两,嫔为200两。这样的例银对于一位妃子来说,原本应该足够维持体面的生活,然而,珍妃却用度不足,又不会节省,导致亏空日甚。

珍妃,做为光绪帝的宠妃,美貌和机智并存,却也因不善理财而陷入困境。她从小生活在富贵之家,对金钱并无太多概念,进入宫廷后,虽有了例银的限制,她无法适应节俭的生活。她喜爱奢华的衣物、首饰和点心,喜欢重赏下人以获得更多的尊崇,她常常花费大量例银在这些方面。

随着亏空的日益严重,珍妃开始寻找各种方法来弥补这一缺口,于是,珍妃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宫廷之外。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暗中与商人勾结,进行各种非法交易,以此赚取钱财。

为了填补亏空,珍妃还走上了卖官鬻爵的道路。她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在朝中为一些官员谋取职位,收取贿赂。这些官员为了讨好珍妃,不惜重金相送,而珍妃也毫不避讳地收下这些贿赂。

然而,纸包不住火。珍妃的卖官鬻爵行为很快就被朝中的大臣们所知悉。他们纷纷向慈禧太后告状,要求严惩珍妃。慈禧太后对珍妃的所作所为早已有所耳闻,但一直隐忍未发。如今见大臣们纷纷上奏,便顺水推舟,将珍妃降为贵人,以示惩戒。

她因聪明伶俐、善解人意而得到光绪皇帝的宠爱,却又因任性妄为、不知节制而走上了不归路。她的卖官鬻爵行为不仅败坏了自己的名声,还连累了家人。

胡思敬《国闻备乘》中写道:“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

光绪当年十月二十九日下旨:“朕钦奉慈禧……皇太后懿旨……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称淑慎……乃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皇帝深虑渐不可长。据实面陈,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藉以为夤缘蒙蔽之阶,患有不可胜防者。瑾妃、珍妃均着降为贵人(第七等),以示薄惩,而肃内政。”……

最终珍妃遭受了后宫女人前所未有的酷刑——“褫衣廷杖”。这一刑罚,历来都是针对朝中大臣的严惩,而珍妃却成为了首位受此酷刑的嫔妃。慈禧太后对她下此毒手,不仅是对她个人的惩罚,更是借此警告光绪帝,让他明白在宫廷的权力斗争中,谁才是真正的掌权者。

此时,在宫廷内部,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权力斗争相当激烈。光绪帝渴望掌权,推行变法,以挽救国家的危亡;而慈禧太后则坚守着旧有的权力格局,不愿放权,而珍妃是光绪帝的重要支持者,她积极参与变法活动,为光绪帝出谋划策。

在慈禧看来,珍妃的所作所为不仅破坏了宫廷的规矩,更是对她本人权力的挑战。因此,她决定对珍妃进行严厉的惩罚,对她动用酷刑——“褫衣廷杖”以儆效尤。

据史书记载,当时珍妃被扒去衣物,趴在地上。太监们手持木棍,狠狠地打在她的身上。珍妃痛苦地呻吟着,但无人理睬,这场酷刑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珍妃几乎昏死过去。

这场酷刑对珍妃来说,无疑是一场无法言说的噩梦。她的身体在这场残酷的折磨中遭受了巨大的伤害,每一寸肌肤都仿佛被烈火灼烧,留下了触目惊心的伤痕。那些伤痕如同一条条扭曲的藤蔓,在她的身体上蔓延开来,无情地侵蚀着她的健康与尊严。

珍妃在酷刑中疼痛难忍,她的身体不断抽搐,汗水与泪水交织在一起,湿透了衣衫。

然而,对于珍妃来说,更让她痛苦不堪的并非身体上的伤痕,而是精神上的羞辱和打击。

太医张仲元脉案对珍妃受伤的记载:

“抽搐气闭,牙关紧闭”、“人事不醒,周身筋脉颤动”、“恶寒发烧,周身筋脉疼痛”

更为残酷的是,珍妃遭到廷杖后掉了孩子并从此终身不孕。

此后,珍妃被幽闭于钟粹宫后的北三所。珍妃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成了宫廷中的笑柄和耻辱,从此再无出头之日。

在《故宫通览》的记述中,我们得以窥见这位曾经风光一时的妃子在生命最后阶段的悲惨生活。

珍妃被囚禁在一个小院内,这里原本是明代奶妈养老居留的地方,安静而祥和。然而,当珍妃入住后,这里却变成了最黑暗、最痛苦的囚牢。

小院的正门被牢牢关上,打上内务府的十字封条。珍妃住在北房三间最西头的一间,屋门从外面倒锁着,吃饭、洗脸等日常所需均由下人从一扇活窗中端进递出。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曾经享受荣华富贵的珍妃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珍妃的日常饮食为普通下人的饭食,粗糙无味,与她曾经的珍馐美味形成鲜明对比。

而且慈禧限制珍妃平时不准与人说话,让珍妃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和寂寞,让她在无尽的黑暗和绝望中挣扎。

逢年过节或每月初一、十五,这些本是人们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却成了珍妃的受难日。看守她的一位老太监代表着慈禧的威严,对她进行训斥。训斥在午饭时进行,老太监指着珍妃的鼻子列数她的罪状,珍妃只得跪着听训。

那位老太监,成为她挥之不去的噩梦。

每当午餐时分,老太监便准时出现在她的面前,那冰冷而严肃的面容,让人心生寒意。他指着珍妃的鼻子,一字一句地列数着她的“罪状”,声音虽不高亢,却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打着她的自尊,让她难以承受的。

训斥结束后,珍妃还必须向上叩头谢恩。

珍妃只得默默地跪在地上,听着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在这个深宫之中,她已经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每一次的训斥,都是对她尊严的践踏,每一次的低头,都是对她曾经尊贵身份的嘲讽。

更令人心痛的是,珍妃每天只许上一次厕所。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难以想象的折磨。

珍妃被投入井中,过程凄惨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国家面临空前的危机。紫禁城中的慈禧太后,深感大势已去,决定携带光绪皇帝等一干人等西逃西安,以避战乱。然而,在这国家命运岌岌可危的紧要关头,宫廷之内却上演了一出令人扼腕的悲剧——珍妃被投入井中。

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慈禧太后决定带着光绪帝逃难。然而,她并不打算带上珍妃。她以珍妃腿脚不便为理由,想要将她留在北京城内。珍妃坚决反对这一决定,她认为皇帝应该与紫禁城共存亡,不应该逃避。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慈禧太后,她下令将珍妃带到乐寿堂的井口旁。

在井口旁,珍妃与慈禧太后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她不肯听从慈禧太后的命令,坚持自己的立场。慈禧太后怒不可遏,说“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下令将珍妃投入井中。

参与者崔玉贵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珍妃接到慈禧召见的懿旨后,由东北三所出来,经一段路才能到颐和轩。我(崔玉贵)在前边引路,王德环在后边伺候”。

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这时屋子静得掉地下一根针都能听得清楚。

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话说得很坚决。老太后下巴扬着,眼连瞧也不瞧珍妃,静等回话。

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

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就这几句话戳了老太后的心窝子了,老太后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说:‘我没有应死的罪!’珍小主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坚定。她不相信自己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判处死刑。

老太后却没有一丝动容,她的眼神冰冷而残忍。她看着珍小主,就像看着一个无足轻重的玩物。老太后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

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头去。来人哪!’

就在这时,就这样,崔玉贵和王德环一起连揪带推,粗鲁地抓住珍妃的手臂,将她从地上拖了起来。珍妃挣扎着,试图挣脱他们的束缚,但她的力量在太监们的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最终珍妃推到顺贞门内的井里,她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传说,当时的珍妃奋力挣扎,但无奈井口狭窄,太监和宫女们又人多势众,她最终被强行塞入了那口十寸井中。

不过传说大都不可信,现在“珍妃井”的构造并非珍妃被投入时的样子。

由于慈禧西逃后来之后,每夜噩梦,慈禧就找高人,希望能通过某种方式驱散心头的阴霾,就做了这个特殊的石头件,将井口掩盖上,还在孔洞间穿上了一根铁棍。在现在看来,这样能更好地保护人的安全,防止失足坠落其中,而在当时,这个设计便是为了将珍妃的魂魄锁在井中。

因此,珍妃当年被推下去的井口,是远远大于10寸的,大小应该与古代常见的水井差不多,足够容纳一个活人。

珍妃身后事

害死珍妃后,慈禧心中惶恐不安,于是命人将珍妃的尸骨打捞出来,以“贞烈殉节”的名义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的宫女墓地。然而,这不过是慈禧太后自欺欺人的手段罢了,她试图用这种方式掩盖自己的罪行,平息珍妃的怨念、掩世人耳口。

到了民国二年。珍妃的姐姐瑾妃,此时已晋升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她深感瑾妃深知妹妹珍妃在生前备受光绪皇帝的宠爱,然而命运弄人,珍妃在宫廷的权力斗争中不幸成为牺牲品,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看到妹妹的遭遇不公,心中充满了对妹妹的思念与愧疚,因此决定在光绪皇帝的崇陵妃园寝中为妹妹修建一座陵墓,让她得以安息。最终将珍妃迁葬至光绪皇帝的崇陵妃园寝,并为她修建了一个小灵堂,供奉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的“精卫通诚”纸匾,颂扬了珍妃对光绪皇帝的一片真情。瑾妃每当思念妹妹时,她便会来到灵堂前,默默祈祷着妹妹能够安息。这个小灵堂成为了她寄托哀思的地方,也是她对妹妹无尽思念的见证。

总结:

珍妃被强行投入井中,这一过程之惨烈,让人无法想象。一个活生生的女子,就这样沉没井底,她的惊恐、绝望和痛苦可想而知,即使现在想起来,也让人心惊胆战。

珍妃深受光绪帝的宠爱。然而,她却不知收敛,恃宠而骄,擅自涉足后宫之外的朝政事务。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后宫与外戚的争斗尤为激烈,而珍妃却偏偏要涉足其中,与慈禧太后针锋相对。她的行为深深触怒了慈禧太后,也为她日后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珍妃的错,不仅在于她的不知收敛,更在于她的无知与傲慢。她未能掂量自己的分量,在皇权斗争中与慈禧太后对着干,她以为凭借光绪帝的宠爱,便可以肆无忌惮地行事,却未曾想过,皇权之下,无人能幸免。

更为严重的是,珍妃还卖官鬻爵,谋取私利。这种行为不仅触犯了朝廷的律法,更让她的名声扫地,也给她的家族带来了极大的耻辱。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本就处于弱势地位,而珍妃作为一个后宫嫔妃,更是无法摆脱这种束缚。她虽然有着新思想,但更多的受到了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控制,因而珍妃的悲剧是必然。

0 阅读:23

圣恒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