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企业管理层年轻化不只是“大势所趋”,而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的现实。35岁的总经理,32岁的各部门总监比比皆是,那人到中年的中层干部除了所谓的“资深”还有什么优势呢?这些人又该如何从容应对中年压力呢?
对于大龄中层干部来说,这些压力当然是千钧在肩;而对于企业的当家人来说,让公司全员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才是经营要务。这个事情,不妨听听大BOSS们怎么说,毕竟整个社会的权力和资源都集中在这些精英大佬手中。接下来,聆听董事长对于大龄中层干部的教诲,指引这些中坚力量如何不被更年轻的后浪取代!
壹、长江后浪推前浪,机灵与智慧的尖峰博弈
一位正在准备换一家公司“加盟”的资深职场人士找我交流,他感叹现在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总经理的职缺,招聘来的是35岁左右的青年才俊;而行销总监,则招32岁左右的生猛后浪。想想看,这根本就是要逼死那些读完硕博才工作的人。
现在的企业组织里,80后的同事占了40%以上,世界改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年纪渐长的,面对年轻的后浪,到底累积了哪些称得上是「优势」的能力呢?
这让我想起曾经一位企业家叶总曾经跟我说,他对我的期待是五年后再相见时能刮目相看,届时他可以用wise(智慧)取代smart(机灵)来描述、称赞我,这期许,我对这句话我一直谨记于心。
但到底什么是smart,什么是wise呢?我自己的定义是,把事做好是smart,把事做好、更把人做好,就是wise。事情做好,你会锋芒毕露,做好事加上做好人,就会深藏不露。
贰、老船长的魅力,不是乘风破浪,而在把握平衡的艺术
还有一位令我非常敬佩的董事长,他在专业领域上人人都尊称他是杜博士。在行业内,如果说他是第二,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如果你与共过事,就能深深体会到这位博士董事长的智商、情商都是双料冠军。
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企业的董事长,作为一个老板,除了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更要明白自己不擅长什么。杜董就深知自己的专长,在擅长的领域他当仁不让,产品研发、对外关系,一手包办;但是在营销、运营、生产管理这些不太懂的领域,他充分授权。
举个例子,有一次在会议中,他和运营团队的意见分歧,他缓缓地叙述自己的意见,最后加了一句:“我就是从一个用户的角度给大家一点个人意见,至于定性结论和行动方针,你们可以自行决定。”与那些说授权又不放心然后回头过问的老板不一样,杜董之后真的绝不插手议论那个项目。
而且,尽管他是业界巨子,杜董却本人非常低调,一点架子也没有。在各种业界大佬环伺的聚会中,他总是面带微笑地带领团队的新人,一位位地引荐他同业的朋友以及客户厂商,不厌其烦地请这些大老们好好照顾这些后辈。甚至还对大家说,这些新人在工作上怎么帮助他。你想想看,在前辈这样的照顾下新人肯定心悦诚服的。如果前辈有什么需要后辈去完成的任务,也铁定会使命必达。
的确,聪明与智慧间的分寸拿捏经过进一步地磨练与萃取后,会更清晰易辨,比如:
在生意上要斤斤计较,但对人要能随和洒脱。
看数据要过目不忘,但能熟知哪些数字该马虎健忘。
对坚信有益的要把持己见,但洞悉错误要能善于变通。
待团队要人人平等,但为争取团体福利也要尽心竭力。
要保持博学多闻,但能时时警惕备有从头学起之心。
面对人群要平易近人,但懂得收放之间要灵活自如。
老船长懂得时刻保持好这方方面面各种象限的平衡,或许就是“前浪”相比“后浪”的价值所在。
结语
管理层年轻化,资深高管如何不被后浪取代?董事长作为大BOSS亲授的秘诀是:越资深,就要会做事,更要懂得做人;聪明与智商是基本,智慧与情商才是加分;这样才能在后浪推前浪中,享受着冲浪的快感,而不是秒死在后浪推来的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