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廉价”地生气(深度好文)

谁的情感大放送 2024-06-22 20:02:04
适当地生气可以表达我们内心的诉求,促进有效的沟通,而不理智地生气却会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静心思量,人生的很多痛苦,其实都是源自盲目地生气。

富书作者:沁言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收听音频见留言区

狄更斯曾说:情绪心态之健全,比一百种智慧更重要。

积极的情绪,可以滋养我们的生命,让每天的生活都如春风拂面般令人愉悦。

但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我们难免会被负面情绪纠缠,生气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适当地生气可以表达我们内心的诉求,促进有效的沟通,而不理智地生气却会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静心思量,人生的很多痛苦,其实都是源自盲目地生气。

以下这几种生气的行为,不仅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反而会消耗我们的能量,让我们离幸福生活越来越远,应该早点看清。

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动怒

会陷入情绪的泥沼

你是否也遇到过下面这些情况:

上班路上,连着好几辆车变道加塞,路口又遇到超长的红灯,让人心情瞬间跌入深谷。

订好了早上9点的闹钟,却在8点钟时被快递电话吵醒,美好的周末立马被毁掉了一半。

出去露营,走到半路才发现,伴侣忘带了某个装备,你没忍住一顿指责,玩的兴致也受到了影响。

这些四处隐藏的“小火苗”,总能随时将我们“点燃”,而每次一生气,身体就容易变得异常疲惫。

有位网友在分享生气的体验时,这样说:

“每次的歇斯底里,几乎可以让我缩短一年的寿命;每次摔门拍桌,都能让我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无法工作。”

的确,生气容易,恢复难。

倘若遇事能保持几分冷静,情况却会大不一样,甚至还会迎来新的转机。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一个女生带着男朋友、好闺蜜一起去外地旅游,快检票时才发现手机落在了地下车库。

距离发车还有十几分钟的时间,她急得不知所措。

这时,一旁的男友先镇定地打开手机,确认了下个班次的发车时间,然后让女友和闺蜜先检票上车。

他自己则是飞奔到停车场,火速拿回了手机,也终于赶上了同一班列车。

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他的心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不停地安慰女友。

视频下面的评论区,满满的都是对男生的夸奖,认为这是情绪稳定的最佳典范。

如果一开始,这个男生大发脾气,当然就没有了后面那番行云流水的动作,旅游的体验也大不一样。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一书中这样写道:

事情没有朝你想要的那样发展,你生气是再自然不过的,但生气无法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变得更糟。

其实,有些让我们怒不可遏的糟心事,等到静下心再回看时,根本没有想得那么严重。

只因我们在这些问题上投射了不正确的认知,才导致坏情绪肆意蔓延。

人生本应是广袤无垠的旷野,但如果你只是局促于眼前的狭小,就很容易遇到一地鸡毛。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我们无法精准预判未来的生活,但却可以学会掌控自己的心态。

同样一件事,如果你耿耿于怀,就会变成过不去的坎;如果学会转念,复盘总结,那就给自己的成长积累了有效的经验。

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过程,切莫让那廉价的怒火,抹杀路途中的大好风光。

与认知不同的人怄气

是对自我精力的折损

庄子有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井里的青蛙不能和它谈论大海,因为它受到所住地方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能和它谈论冰,因为它受到了时节的限制。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认知自然会出现差异。

能遇到同频的人一起共事、同行,当然是人生难得的幸事。

但如果为了那些不同的认知而怄气,就会折损自己的精力。

闺蜜玲玲从上学时就喜欢某个偶像男团的成员,有时会在朋友圈分享“爱豆”的照片。

有一次她和我诉苦,办公室一位年龄大的同事说她不想着找对象结婚,却花时间追星,太幼稚了。

闺蜜到外地参加了一场歌迷见面会,被同事知道,自然也没逃掉一番冷嘲热讽。

同事在手机上刷到那个歌手唱歌的视频,还会时不时吐槽几句,说人家唱歌难听。

闺蜜没少生气,但是碍于同事的关系,又不好闹翻脸,只能憋在自己心里。

因为这件事,她已经不想和那个同事说话,但有时还要被迫一起完成小组项目。

闺蜜问我,要不要找一些自己偶像的励志经历,推荐给同事看,改变她的看法。

我告诉她千万不要这么做,因为这样未必会改变同事固有的观念,可能还让别人认为这是在强行“推销”,进而更加反感。

其实,不管是追星,还是其他的爱好,只要没有妨碍别人,就都属于自己的私人行为,并不需要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对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每个人都会持不同的态度,你的所爱,未必是他人的追求。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如果你总是希求别人与你的心思完全一致,那只会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面对别人的非议,最好的回应就是置若罔闻。

不必为此烦恼,更不必掉入自证的陷阱,因为那是在侵占自己的“心智带宽”。

董宇辉在面对网络上的质疑时,曾这样说道:

永远不要向误解你的人解释自己,而是要学会向内心索取答案,因为你的喜怒哀乐并不都需要这个世界的肯定。

一个人的强大,首先是拥有稳定的内核,不因外在的评价影响自己的节奏。

学会将外在的声音调成静音模式,真正取悦自己,才会活得舒心。

为扯不清的人际关系恼火

是给生活徒增纷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千丝万缕,充满微妙。

唯有成为一个“拎得清”的人,才能避免诸多烦恼。

所谓“拎得清”,就是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能摆正位置,洞悉本质,知晓进退。

畅销书《我的外婆,从不内耗》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作者老家的叔叔和婶婶经常闹矛盾,婶婶为此受了很多委屈。

另一房的表姐知道他们的矛盾后,坚定地站在了婶婶这边,给她很多支持。

可到了分家的时候,叔叔没有露面,反倒是婶婶和表姐一家争家产,吵得不可开交。

表姐心里很是不解,自己之前帮婶婶说了那么多话,现在婶婶却要和她撕破脸。

外婆帮她分析了其中的缘由:

当初,叔叔和婶婶虽然有矛盾,但他们毕竟是两口子,只要没分开,就还是利益共同体。

现在要分家,表姐一家就是他们共同利益的威胁者,婶婶当然要站出来争个高下。

表姐以为自己帮别人求取了公道,别人就应该感恩,但实际上是没有看清事情的本质。

外婆开导表姐说,不要为这件事影响心情,只要看清对方是怎样的人,想好以后怎么处关系就行了。

外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就是一个特别能“拎得清”的人。

她出生在旧社会,出嫁前,父母给她买了一套四层公寓,外婆用这座公寓办了一所夜校。

夜校收留了很多从家里逃出来的女性,教她们识字,帮助她们掌握生存的技能。

可是后来,有一些女性还是回到了家庭,回到了旧式的婚姻中。

她们为了向家人邀功,不惜将外婆的付出抹杀得一干二净。

大家以为外婆会生气,可是外婆并没有,她知道事情后,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就继续做自己的事了。

但这样的人下次再来求助时,无论表现得多可怜,外婆都会直截了当地拒绝。

她说:“不要过多介入他人的因果,也不要让他人介入你的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剧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摆渡者。

而人际关系里最大的糊涂,就是带着自己以为的善意,擅自改写别人生活的轨迹。

看不清人与人相处的边界,盲目付出自己的情感,无疑是自寻烦恼。

知分寸,懂进退,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廉价的纷扰。

摆脱廉价的怒火

活出精彩的人生

古语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快乐装入行囊,而不应该让诸多的美好被坏情绪侵占。

避免生廉价的气,我们可以这样做:

1、给自己的怒火降降温

当我们受到坏情绪的侵袭时,要想办法自救,而不能放任它吞噬我们的能量。

最近,“公园20分钟效应”悄然兴起,心情不好时,很多人会选择去附近的公园溜达一圈。

哪怕不做任何运动,只要静静地待上20分钟,看看花草,听听鸟鸣,心灵就会得到治愈。

当我们在广阔的天空下眺望远方,静心感受人间烟火,很多烦恼都会慢慢稀释。

2、让自己的心态转个弯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可能所有的事都符合我们预期。

记住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另外那90%则是你对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

遇到不如意之事,调整心态,因时而变,便可从山重水复中寻得新的方向。

与其纠结“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不如多思考“这件事教会了我什么,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

以成长型的思维看待问题,那么一切发生皆可变成最好的安排。

3、学会沉浸式做自己

闲暇时光,不妨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烹饪自己喜欢的食物。

沉浸在自己的热爱中,我们就会与内在的自我产生联结,进而感受到每一个具体的当下。

当我们获取了美好的体验,就不会只盯着那些小小的阴霾不放。

一个人的内心变得足够丰盈时,也会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去面对负面的情绪。

《人生只有一件事》的作者金惟纯认为,人生除了“活好”,没有别的事。

而“活好”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选择。

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生活才会对我们温柔以待。

0 阅读:1

谁的情感大放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