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调侃李克农,被责令检讨,李克农料准了他将来的下场

古寺钟声绕青山 2024-11-29 16:57:33

一次庆功宴上,乔冠华没想到他的“玩笑”不仅引来周恩来的严厉批评,更成为对自己未来的“预言”:“你眼里没人,以后会吃大亏的。”

多年后,当命运的风暴席卷而来,这句预言,竟一一语成谶...

才子外交家

乔冠华早年间学习刻苦,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哲学系,1933年来到日本留学。和很多早期共产主义者一样,他也是先接触到了日本共产党,后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当时日共在各大高校的活动很频繁,且活动的相关内容多数被日本政府所不容,乔冠华后来就是因为参加日共活动而遭到驱逐。

被驱逐出日本后,乔冠华转入德国攻读博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远在德国苦读的乔冠华,无心在课堂听课,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哲学深造回国投笔,为国人发声。

1938年他来到广州,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广州却突然沦陷。随后乔冠华辗转来到香港,在港期间,他担任《时事晚报》的主编。以“乔木“为笔名,每天都撰写一篇文章,在短短半年内投稿一百多篇,总计五十多万字,他还密切关注国际军事势态,撰写了大量的国际问题评论文章。

“乔冠华不仅文采好,口才也好”当时他身边的朋友都是这么评价他。他的文章,不仅仅文笔优美,而且总能一针见血的提出关键问题。甚至就连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和周恩来都读过”乔木“的文章,也是赞叹不已。

毛主席有次和人聊天时说:“你看过‘乔木’的文章吗?他的文章写的好得很呢!有思考有气魄,文章犹如千军万马,我看他写的一篇文章足足抵得上两个坦克师哩!”

乔冠华也不仅只有纸面上的功夫,在香港期间他还积极投身于各种读书会、时事报告会,甚至时不时的还发表演讲。且乔冠华的演讲,同样具有号召力,他有着深邃的国文基础,演讲起来情感丰富,且观点就如他写的文章一样铿锵有力,很能带动观众情绪。

正因此,乔冠华在知识分子群体和海外华人群体中很有号召力,我党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主动将其发展为党员。乔冠华提交入党申请书时,周恩来还说:“有一个乔冠华入党,可以带动一大批知识分子一起入党!”

1941年,港九战争爆发,周恩来提议让停留在香港的文化人士撤离香港,而这一任务就落到了乔冠华的身上,他也没辜负组织的信任,接到任务后没日没夜的来回奔波,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上百位文化人士,并将他们一一送出香港。

随后乔冠华跟随一众文化界人士一同来到重庆,不久后他见到了自己敬仰已久的周恩来。周恩来仔细听完乔冠华的任务汇报之后说道:“你的工作完成的很出色,你也辛苦了,你讲的这些都很重要!”

随后乔冠华回应:“周副主席,请继续给我安排工作吧!”周恩来却关切和蔼的说:“乔华同志,别心急,你刚刚远赴而来,不妨多休息几天再工作怎样?对了,你的肠胃不好,要多加注意休息。”

乔冠华没想到,从未见过面的周恩来对自己了解的这么细致,此后他便跟随着周恩来,从事着外事活动,在周恩来一手的栽培下,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

抗美援朝的谈判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不久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与朝鲜联军进行反抗。经过数年的血战,战线被稳定在了三八线,美国在武力取胜无望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苏联向朝鲜表达停战谈判的意愿,随后开城谈判就此展开。

毛主席和周恩来决定由李克农主持谈判,乔冠华进行辅助,组成谈判班子。且在谈判期间,对他们的身份严格保密,以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

谈判当日,双方剑拔弩张,美国代表频繁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其中,在划定军事分界线上,美国代表方认为“三八线”不能体现美军的海陆空的优势,荒唐地提出“海空军优势必须在地面上得到补偿,且要求中方以“三八线”以北撤出一段距离,甚至想以实际发生冲突地方为边界线。

而乔冠华则凭借着灵活的言辞对美方进行还击:“如果照美方的逻辑,中国凭借着一个军就把美方陆海空三军赶到了三八线,那么如果是三军对三军,中朝军队早就把美方赶下大海了吧!” 乔冠华的反驳不仅使美方无言以对,也增强了朝中代表团的信心。

面对中方代表的灵活,美方干脆就采取了“拖字诀”。李克农就让代表团干坐着不动,与美方比拼能耐里和意志力。果然,美方代表团先按耐不住,先提出休会,而就在这拖的策略之后,便是快。双方刚刚复会之后,乔冠华便又立即提出休会,这一过程只用了二十五秒。这一策略让美方措手不及,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然而在谈判期间,李克农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太好,他长期患有哮喘,但却依然坚守岗位。在一次会议中,他因为突发哮喘几乎晕倒,是乔冠华及时的拉住了他,才没有在谈判中露怯。

此时周恩来和毛主席打算让外交副部长接替他的工作,但是李克农认为,这个节骨眼上再换人只会不利于谈判,且他还是对整个谈判情况最了解的人,于是李克农仅接受了简单的治疗,便接着上了谈判桌。

为此他常常一边开会一边大把的吃药,且每天还需要给一线的谈判人员准备发言稿,不过大部分是由乔冠华起草,重要的文稿则是自己亲历亲为。李克农一边思考一边口述给身边的秘书记录,他甚至每天还需准备三四种针对谈判进程不同的发言稿,工作尤为的繁重。

而乔冠华在准备发言稿时,也非常慎重,对每一句话都要反复的推敲。然后将文稿交给谈判代表进行传阅,最后再交给李克农审签。这样的流程几乎是每天都在进行,但也为后面发生的事情做足了铺垫……

性格引起麻烦

由于李克农和乔冠华的努力,抗美援朝和解顺利进行,并于1953年七月正式签字停战,且美方并没讨到什么好处,历时三年多的战争结束后,中方代表团一并回国。乔冠华回国之后参加了庆功会,但是喜欢喝酒的乔冠华难免喝多了点,说话也开始不经大脑。

他当着周总理的面,竟随口说:“我绞尽脑汁撰写的报告,都让老头子一个人签字去了”,他口中的老头子指的便是李克农,周总理听后很不高兴,当着众人的面前批评了乔冠华,并责令明天酒醒之后交一份检查。

乔冠华和李克农的年纪也差了十几岁,属于是两代人的间隔。乔冠华当然不知道,曾经李克农的情报救了了党一次又一次,“老头子”每次任务都是尽心尽力。他也当然不知道在,在抗美援朝的谈判桌上,李克农忍受着多大的病痛为组织工作,确保了中朝两国的主权。

几天后,乔冠华带着检讨前去找李克农道歉,李克农听闻此事后,并没有责怪乔冠华,反倒是有些担忧的提醒他:“冠华啊,你眼里没有几个人,总是这样,以后可能是要吃亏的。”而后来,李克农这句话也一语成谶。

1971年到1976年,乔冠华已经代表中国出席了五次联合国会议,尽管受到此时“小团体”的迫害已经失意,但是由于他熟悉情况,而且国际会议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这第六次会议仍然是需要他出席的。

彼时的乔冠华可谓是把精力全部集中在撰写联合国代表大会的发言稿上,废寝忘食的完成这份发言稿后,便因过度劳累大病了一场。而涉及到国际问题的发言稿是需要通过中央审核的,中央发现他的发言稿上有着些错误。

乔冠华出发联合会会议前,曾向中央表示如果他的发言稿有错误,请在当月五号前通知他。中央是当月四号才通知的乔冠华,还好赶在五号开会前,让他有时间修改发言稿。

但此时有些人坐不住了,这个时期“小团体”已经被粉碎,于是那些早年间被乔冠华看不起外交部人员就杜撰乔冠华说“秉承“小团体” 旨意,故意把错误的言语写进联合国代表大会的发言稿, 替‘小团体’篡党夺权制造舆论”。

当乔冠华回国时,发现国内的舆论已经发酵恶化。他本以为自己接受完组织的调查,把该交代清楚的都说清楚了就没事了,可事情并不像乔冠华想的那么简单。

后来组织发现“小团体”上的组阁名单上有乔冠华,便认定了乔冠华是上了“小团体”贼船的人。几天后,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决定,免去乔冠华外交部部长的职务,他的外交生涯也从此划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

《周恩来与才子外交家乔冠华》 赵建军

《乔冠华晚年的政坛起伏》 孟红

《李克农与乔冠华_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功臣》 梅兴无

0 阅读:1

古寺钟声绕青山

简介:古寺钟声绕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