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一个在国外待了10年的人,回国后居然觉得自己像个土包子?这事儿搁谁听着都觉得离谱。但28岁的曼曼,却真实地经历了这样的"文化冲击"。
2024年5月,当她收拾好在英国的所有行李,和伦敦说再见时,内心却异常平静。这种平静,来自于"终于呆够了"的释然。
要知道,当年刚毕业时的她,可是怎么都不愿意离开英国呢。
"花了200多万,值不值?"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曼曼说,这笔投资让她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辩证地看待事物。
从最初的"英国哪儿哪儿都好",到现在能笑着说"回国逛街像土包子进城",这转变来得并不容易。
记得刚到爱丁堡时,连着好几天都在抱怨。这座"北方雅典"在秋冬季节冷得让人措手不及,风大得能把人吹跑。
更要命的是,到了冬天,下午三点多天就黑了!但随着时间推移,她却渐渐爱上了这座充满历史感的城市,爱上了这里慢节奏的生活。
然而,生活总是在对比中显现真相。以前觉得英国交通发达,直到回国才发现:从爱丁堡到伦敦,在英国要坐四个半小时的火车,这距离要是在国内,高铁一个半小时就搞定了。
"人啊,总是想要自己没有的东西。"曼曼笑着说。在英国时,羡慕国内生活的便利;在国内时,又会想念英国的悠闲。
不过现在的她,已经能坦然接受这种差异了。
有意思的是,这些年在英国养成的小习惯倒是改不掉:乘坐小轿车还是习惯性地开司机那边的门,遇到不认识的邻居还是会笑着说"hello",坐出租车下车还是会说"thank you"。
这些看似违和的小细节,却真实地记录着她在英国的十年光阴。
从最初的不舍,到现在的坦然,曼曼说:"选择了一种人生,就意味着要放弃另外一种。选择没有好坏,我们只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这大概就是她在英国十年最大的收获:学会在不同的文化中找到平衡,也在纠结与困惑中找到自己。
走好每一步路,这就是你的人生。对于刚刚回国的曼曼来说,这一路的经历,既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谁能想到,一个南京姑娘的英伦梦,居然是从北京奥运会开始的?
1995年,曼曼出生在江苏南京的一个小康之家。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她从小就被父亲的创业精神深深影响着。
要说这个爸爸也是个有意思的人,从做进出口贸易,到去云南大理搞文旅、开民宿、弄咖啡馆、搞旅行社,甚至还拍过纪录片和电视剧。
这种不安分的折腾劲儿,为曼曼日后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2008年的夏天,对13岁的曼曼来说,注定是个特别的夏天。
"那天我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和小伙伴们一起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说起这段往事,曼曼的眼睛还是会发亮。
就是从那次夏令营回来后,曼曼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将来一定要去英国读大学!
说干就干,她选择了南京金陵中学国际部就读。这一步,为她后来顺利考入爱丁堡大学埋下了伏笔。要知道,爱丁堡大学可不是一般的学校,这所苏格兰首府的高等学府,被称为"北方雅典",光是这个名字就够让人心生向往了。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到爱丁堡,课业压力大得让曼曼手忙脚乱。
但就是这样一座古老的城市,却渐渐俘获了她的心。这里没有围墙的开放式大学,让城市的人文历史自然而然地融入每个学生的生活。
曼曼说:"在暖阳下看樱花盛开的时刻,在王子街的落日余晖里,你会觉得能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哪怕只是一小段时间,也是莫大的幸运。
从南京到爱丁堡,从夏令营的短暂相遇到真正的留学生活,曼曼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英伦梦。而这,不过是她人生故事的开始。
谁能想到,这个被奥运会点燃梦想的南京女孩,最终会在英国度过整整十年的光阴?而这十年,又会给她带来怎样的改变?且听下回分解。
"说出去是走在时尚前沿,其实每天都在和Excel较劲。"这句话道出了曼曼在英国职场的真实写照。从外贸小白到时尚买手,从爱丁堡的"女儿国"到伦敦大厂,她的职场之路走得可一点都不时尚。
刚毕业时,200多万的留学花费压得曼曼喘不过气。好在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外贸工作,负责给高街品牌采购配饰。
本以为能大展拳脚,谁知道疫情来了个"暴击",工作进度慢得像蜗牛爬,最后只能无奈离职。
但人生总有惊喜。凭着3年工作经验,曼曼成功跳槽到爱丁堡一家私企,成为了一名时尚买手。
"每周只上四天班,薪水在25000-28000英镑之间。"听起来是不是很爽?更绝的是,这里的工作氛围简直了:办公室里整天放音乐,同事边哼歌边码字;可以只穿袜子或拖鞋办公;下午四点半就能收工回家;老板还特别爱夸人......"这不就是养老生活吗?"曼曼说。
但这种"提前养老"的感觉很快就让她坐不住了。于是,她又跳槽到了伦敦的发发大厂。
要说这个发发大厂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没有固定工位,想坐哪儿坐哪儿;没有打卡要求,完成任务就行;办公室里全是时尚达人,运动装的买手穿运动服,美妆买手个个妆容精致。
但现实很快就给了曼曼一记重拳:作为买手助理,她要同时管理50-100个品牌,每天要同时处理20件事。
更要命的是,那些表格和系统操作项目,让她彻底沦为了EXCEL"女工"。
"就算是大买手出差看秀,也是整天看衣服,回来做表格下单。"曼曼说。
更让她看不到希望的是,公司中层以上就没有非本地人。是外国人升不上去就走了,还是公司偏向于用英国人和欧洲人做领导?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最终,在今年5月合同到期时,因为没有合适的永久岗位,曼曼选择了离职。
回头看看这一路,从外贸小白到时尚买手,从轻松的养老节奏到繁忙的大厂生活,曼曼收获的不只是工作经验,更是对职场本质的认知:所谓光鲜的时尚圈工作,背后都是满满的Excel表格;所谓轻松的工作环境,也可能让人失去追求进步的动力。
这大概就是成长吧,在不同的经历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说到在伦敦的生活,曼曼给了个特别形象的总结:"伦敦赚钱伦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话听着像段子,但职场人都懂这里面的酸甜苦辣。
月入2万8的高薪,在国内听起来很体面,但在伦敦?抱歉,可能连个外卖都点不起。"没有一二百块钱都不敢点外卖",这话说得一点不夸张。
算算房租一交,剩下的钱经常入不敷出,这就是典型的"月光族"生活了。
但要说在英国工作也是有福利的。看看人家这上班环境:下午四点半就能下班,办公室想穿拖鞋就穿拖鞋,老板还特别注意work-life balance。
最绝的是,在发发大厂连固定工位都不用抢。就跟在图书馆自习似的,想坐哪儿坐哪儿,只要跟自己团队坐一块就成。每天下午三点还有下午茶,同事们边吃甜点边聊天,画风不要太惬意。但你以为这就是理想的工作生活?
且慢,让曼曼告诉你职场的另一面:弹性工作制听着美好,实际上时间管理压力山大。一个人要同时处理20件事,这种多线程操作可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慢慢会让人失去冲劲。"感觉像提前进入了养老模式",曼曼说这话时还挺无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