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网女单冠军候选人,像李娜又不像李娜

十八般网球 2021-09-11 16:48:36

这两年随着黄金一代的退役,中国球迷对于大满贯的参与度就越来越弱。虽然中国女双时不时会取得一些好成绩,但是我们心里也明白,在网球的国际舞台上,双打始终是“配菜”,单打才是真正镁光灯闪耀的地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甘寂寞的中国观众也有着自己“苦中作乐”的观赛角度,恰巧今年晋级美网决赛的两位00后新人拉杜坎努和费尔南德斯都有一点亚裔血统,观众们也发现她们各自的长相有几分歌星杨丞琳和影星蒋雯丽的味道,这调侃又似乎让这场美网决赛和我们中国人更贴近了几分。

尤其是来自英国的拉杜坎努的母亲是中国沈阳人,细心的观众也发现拉杜坎努举手投足间有几分李娜的影子。后来拉杜坎努也透露说李娜是自己的偶像,难怪她犀利的反手进攻颇有李娜的风采。这样,我们终于又可以在大满贯女单决赛看一场有立场的球了。

当然对于全世界球迷来说,这场对决的看点当然并不在此。这将是第一场在00后之间的大满贯决赛对决,两位选手均未满20岁,代表着青春和未来。不得不说相比更加固守传统的法网和温网,美网显得时髦和创新,在这种氛围下美网也似乎总是在冥冥中更欢迎新生事物,新人们似乎也更容易在这里打破垄断和“世袭”。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还在说天才,尤其是心智方面的天才。作为具有天赋的年轻选手,利用顶尖选手对自己了解研究有限的一点优势,取得一两场爆冷容易,但是持续不断地对高手取得胜利,经受住了随着轮次不断深入呈指数级上升的压力考验,这样两位年轻选手的会师,无疑又燃起了我心中期待的小火苗。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天才往往是一鸣惊人的,尤其是“第一鸣”的高度很可能决定了一名选手的上限。通往最顶尖的那条路上似乎存在一个结界,你一下子冲过去就豁然开朗,但是如果冲了几次每次都被头破血流的撞回去,就再而衰、三而竭了,很多所谓的天才也都是折在这里。

网球场上大家喜欢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nothing to lose!”没有什么可输的,尤其对于这样二十岁不到的球员,他们走进大满贯第一场球是很容易保持这样的心态的。但是越往后打,想要做到就越来越难,大满贯八强四强战几乎就是黑马绞肉机。

但是在今天上午的比赛里,两名小将的表现让我惊叹的是他们完全不像是一个大满贯经验匮乏的新手。拉杜坎努在第一盘开局阶段局局落后,但就是硬生生地全部搬回来反而送了萨卡里一个4:0的开局,在收官阶段她也没有犯太多年轻人都会犯的“不敢赢”的错误,硬是顶住了萨卡里的反扑拿下比赛。费尔南德斯更不用说,连续四轮面对大阪直美、科贝尔、斯维托丽娜、萨巴伦卡这样世界顶级高手,都是从三盘苦战中笑着走出来。

当年轻人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时候,心态反而成了老将们的桎梏。身型健硕的萨卡里和萨巴伦卡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金刚芭比”,在关键分上玻璃心碎了一地,不断地出现低级失误,仿佛她们才是那个第一次战战兢兢走进大满贯中心球场的处子鸡。她们也都曾经20岁过,但直到现在依然如此脆弱,这种心智上的天才是不是网坛更加稀缺的隋珠和璧。

我更愿意相信的是,所谓的nothing to lose,并不是你什么都没有,而是你拥有了很多。拿过大满贯冠军的选手在场上更放松,确实是因为他们拥有过,更容易放下得失,但是当他们真正求之不得极其渴望的时候,当年小德的法网和小威的24冠,都是意外环生。

而对于年轻人,我更相信内心充盈的选手往往更容易在场上从容自若。我并不了解拉杜卡努和费尔南德斯从小的经历,但是我相信他们的成长之路上应该充满着爱和肯定,这让他们对于胜利的心态是争取而不是索取。

我觉得这和年轻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很像,这两天我在安慰一个失恋的友人,我发现从小缺少关爱的孩子在恋爱的时候也特别容易陷入极度的渴求、控制、依赖,极度付出的背后是极度的索取,更容易把爱情视为救命稻草。那么在球场上,这样的经历是否又会让我们更容易对胜利的执着难以自拔而迷失了心智呢?

看过李娜的自传,就知道她从小缺失的父爱和教练在训练中对她苛责式的“关爱”对她的职业生涯有着很大影响。所以我一直觉得李娜在球场上极度缺乏安全感也很容易紧张,即使在势在必得的14年澳网决赛,她也在第一盘相当患得患失。在网球的世界里,我们也看到很多强势的家长控制下的球员,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无论从网球运动员还是一个普通孩子成长的角度,这都是我们应该深刻思索的。

所以,虽然拉杜坎努颇有几分李娜的影子,但从她球场上更放松的神情、更灿烂的笑容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我更期待她又和李娜有点不一样。也希望每一位球员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能多一点晴朗,多一点阳光。

0 阅读:385
评论列表
  • 2021-09-11 17:22

    又不是中国籍,套什么近乎

    内心的指引 回复:
    就是

十八般网球

简介:最有态度和人情味的网球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