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将“天、地、人”三者并排共列,此处的“王”便是代表人。老子自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告诉我们,以中华文化思想的观点来作答,答案便是《周易·系辞传》中的一句话,“参赞于地之化育”。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位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到府衙找他。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大量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直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然大惭。
“参赞天地之化育”,正是人道价值之所在,人生于天地之间,忽而数十年的生命,仿如过客,晃眼即逝,到底它的意义何在?
道学将天地称作婆娑世界,意为“堪忍”,人类生活其上,勉勉强强过得去。
因为天地并不完备,缺陷丛生,但是人类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自身的智慧与能力,创造一个圆满和谐的人生,弥补天地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