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优秀,就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

魏蜀吴 2024-06-20 05:20:42

——陆逊最有成就的事,就是培养出陆抗这样优秀的孩子

(陆逊系列第11篇)

原创作者:余世亮

三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更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时代。

三国教育方面,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并留下许多教育子女的佳作。比如,诸葛亮的《诫子书》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又比如,刘备在《遗诏敕后主》教育子女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曹操也曾颁布了《诸儿令》,他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材而用,说到做到。对于我的部下不偏心,对于你们我也保持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从小儿子们都知道,父亲不会偏袒自己,他们只能恪守规矩,拼命学习。

在《三国志·陆逊传》里,虽然没有找到陆逊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史料,但是正人君子陆逊的言传身教,是留给陆抗的宝贵财富。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语言在行动和事实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教育从来不是单靠语言说教的,而是通过行动来示范的。说一百遍,不如示范做一遍。

陆逊的言传身教,是陆抗的最好教育。

一、陆抗为父亲陆逊洗雪冤屈

陆抗字幼节,孙策的外孙,是陆逊的次子,长子陆延早死。

吴赤乌八年(245年),陆抗20岁时,其父陆逊去世。孙权任命陆抗为建武校尉,率领陆逊的部众五千人,驻守武昌。

(一)陆抗驳斥杨竺对陆逊的陷害,为父正名。孙权让陆抗送父亲陆逊之灵柩回东,陆逊后来葬于横山(今上海松江昆冈乡境内)。事毕后,陆抗进京面见向孙权谢恩。孙权却拿出杨竺告发陆逊的二十件事责问陆抗。孙权屏退陆抗的随员,由宫中的使者面对面地向陆抗诘问,陆抗也需其他的协助,对杨竺陷害陆逊的二十件事,每件事都逐条回答,陆抗反驳得有理有据且合情合理,孙权也无话可说,其怒气渐渐消解。

吴太元元年(251年),陆抗去京都建业治病。病好后要回驻地时,孙权流着泪跟他告别,对陆抗说:“我以前听信谗言,对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没能始终真诚纯厚,因此也对不住你;我前后责问你父亲的诏书,还是请你把它们通通焚烧,不要再让人看到了。”

吴太元元年(251年),孙权已七十高龄,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他让陆抗焚烧掉当年他责备陆逊的诏书,并为自己之前的行为忏悔,说明孙权是想与陆氏家族成员间的恩怨作个了结,自然更希望陆抗抛弃前嫌,能够继续为孙氏家族保驾护航。

(二)把最好的留给别人,使得诸葛恪深为惭愧。吴赤乌九年(246)九月,孙权以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司马。分荆州为两部:以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督右部;以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督左部,代陆逊镇武昌。

当年,陆抗调升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防到柴桑。陆抗离开武昌时,再次全面地修缮武昌城围,修理墙屋,住所的桑树果园,不许人随便毁坏。诸葛恪进入军营,整齐如新。然而诸葛恪在柴桑的旧营,很多地方有毁坏,诸葛恪因此深为惭愧。

(三)孙亮任命陆抗为奋威将军。赤乌十三年(250年)十月,孙权将孙亮改立为皇太子。吴太元元年(251年)五月,孙权立幼子孙亮母亲潘淑为皇后。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同年十二月,孙权急召大将军诸葛恪入朝,拜其为太子太傅。

吴神凤元年(252年)正月,孙权重新封孙和为南阳王,其子孙奋、孙休为齐王、琅琊王。二月,下诏大赦,改元神凤。到他病重时,托付诸葛恪及中书令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以后事。

神凤元年(252年)四月,孙权驾崩,太子孙亮继位为帝,大赦全国,改元建兴。

建兴元年(252年)闰月,孙亮任命诸葛恪为太傅,滕胤为卫将军兼职尚书事,上大将军吕岱为大司马,朱异为镇南将军,各在位的文武官员都晋爵加赏,闲散官员加升一级。当年,陆抗被任命为奋威将军。

此时的东吴官场上却是暗潮涌动,挟东兴大捷之威的太傅诸葛恪没有意外地被合肥新城所拦截,但诸葛恪没有反思过错,而是越发的跋扈,被新帝孙亮与卫将军孙峻设计诛杀。

建兴二年(253年),孙峻不仅杀绝了诸葛恪的族人,连他的姻亲也不放过。当时,本着光宗耀祖为己任的陆抗,因为娶了诸葛恪的外甥女张氏(东吴元老张昭孙女),也被人盯上了,没办法,为了陆氏宗族大业,陆抗不得不与张氏离婚,一不小心便被贴上了渣男的标签。这也说明,此时的陆抗业已成长为合格的政治家。

然而这场内耗并没有结束,孙峻立刻对宗室下手,激发了更大的矛盾,甚至孙亮还因此被废身亡。有父亲陆逊涉嫌参与孙和与孙霸的“二宫党争”的前车之鉴,陆抗没有加入这场内斗大戏当中,而是镇守要地,岿然不动,赢得朝野大臣的信任。

(四)孙休当皇帝时,追谥陆逊为昭侯。谥法,是指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以示表彰。

溢为“昭”者,多中衰之主和不得善终者。周昭王“南征而不复”,鲁昭公被逐,晋昭侯、卫昭公、郑昭公、蔡昭侯皆被杀;楚昭王时吴师入郢,几乎亡国;鲁叔孙昭子为季氏排挤致死。(到了战国,“昭”转为美溢,有秦昭王、燕昭王等,不属此议① )

二、老子英雄儿好汉,虎父无犬子

陆逊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陆抗继承了父亲的军事禀赋,成为孙吴集团后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将领。

(一)都督一方。太平二年(257年),魏国将领诸葛诞以寿春全境投降吴国,吴国任命陆抗为柴桑督,奔赴寿春,打败魏国牙门将偏将军,陆抗因功被调升征北将军。

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联合全公主图谋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废为会稽王,与此同时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后,封孙綝为丞相。

永安二年(259年),陆抗又被任命为镇军将军,都督西陵,负责地段从关羽濑到白帝城。永安三年,加以假节称号。孙晧即位,加授镇军大将军,兼益州牧。

永安六年(263年),曹魏发兵攻打蜀汉,吴主孙休令丁奉、留平、施绩等诸军分向寿春、沔中以救援蜀汉。不久后,蜀主刘禅降魏,陆抗将此事上报孙休,孙休便令丁奉等人回军。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命抚军将军步协率军西入益州攻打永安,被故蜀汉巴东太守罗宪击败。孙休大怒,又遣陆抗率三万人出征,与步协及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共围永安城。诸军从二月围攻到七月,不能攻克,而曹魏命胡烈进逼西陵以救罗宪,陆抗等人只得引军退还。这是陆抗为数不多的败绩。

永安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去世。虽然孙休有儿子,但当时蜀汉刚灭亡,再加上交趾(郡治今越南北宁市)发生叛乱,东吴国内大为震惊,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以前担当乌程令的时候,与孙皓关系很好。便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说孙皓才识明断,很有当年长沙桓王的风采。又更加好学,遵守法度,于是,濮阳兴和张布说服朱太后让孙皓继位。这一年,孙皓二十三岁。孙皓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元元兴。当年,孙皓加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建衡二年(270年),大司马施绩死去,任命陆抗为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所设在乐乡。

(二)扬名之战。凤凰元年(272年)八月,步阐[步阐(?-272年),字仲思,丞相步骘次子]受孙皓征召作绕帐督,前往京城建业。步阐一家自父亲步骘开始,经过兄长步协,到步阐三人在西陵(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中部)共有四十余年。步阐接到命令要他离开西陵,感到非常不安,害怕是自己有过失,又怕是有人在孙皓面前诬陷他,对自己不利。

同年九月,步阐举西陵城投降晋国,并将兄长步协的两个儿子步玑、步璿,送到晋国的首都洛阳当人质。晋国任命步阐当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兼遥领交州牧,封宜都侯。

陆抗听到这消息,立即部署各部队,指派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人径直奔赴西陵,命令军营再筑造一道严密的壁垒,从赤溪直到故市,对内用以包围步阐,对外用以抵御敌寇,日夜催迫,好像敌人已经来到西陵城下一样,部下都以此为苦。

众将领都规劝说:“现在趁着三军锐气正盛,赶快攻打步阐,等到晋国的救兵赶来,步阐一定可以被我们攻下。为什么要把精力花在修筑壁垒上,使士兵百姓疲困不堪呢?”陆抗说:“这座城既地势稳固,又粮食充足,而且城中所修缮的防御设施,都是我当年所谋划的。现在反过去攻打它,既不能很快攻下,而且晋国的救兵定会来到,晋兵到了我们却没有防备,内外夹攻,拿什么来对付?”众将领都想攻打步阐,陆抗总是不准。

宜都太守雷谭言辞极为恳切,陆抗想要服众,允许他进攻一次。进攻果然失利,壁垒才得以合围。

陆抗听说,自己包围西陵的围墙修好后,即准备离开江陵治所,前往西陵督战。部将却对他说:“晋将羊祜率领五万之众进攻江陵,那里才是主战场,请都督移驾江陵督战!”哪知陆抗不为所动,他对众将分析道:“江陵是荆州重镇,城池坚固,守御充足,羊祜空有五万大军也难以攻破。相反,步氏经营西陵多年,与当地诸夷来往密切,我军一旦久攻不下,他必然勾连诸夷为乱,到时候晋人乘虚而入,那才是国家大患。”所以,他马不停蹄地赶到西陵督战。

羊祜当然不会坐视陆抗在西陵建功,他也指挥晋军加快了对江陵的攻击。众将领都认为陆抗不应西上到西陵,陆抗说:“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如果敌军攻陷江陵,必定不能守住,造成的损失不大。如果西陵被晋国占据,江南诸山中的群夷就都会纷扰动乱,那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就说都说不完了,我宁可放弃江陵而来救西陵,何况江陵牢固呢?”

当初,江陵地势平坦广阔,道路通达便利,陆抗命令江陵督张咸筑大坝堵水,淹没中央平地,以便阻绝外敌和内叛。羊祜想凭借所堵的水行船运粮,故意扬言将要破坝来让步军通过。陆抗听说后,叫张咸赶快破坝。众将领都疑惑不解,多次劝阻,陆抗不听。羊祜到当阳,听说坝已被毁,于是改船运为车运,多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西晋的巴东监军徐胤率领水军到建平(建平郡,治所在信陵县,今湖北秭归县南,西陵的西侧),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陆抗命令张咸固守江陵城;公安督孙遵巡哨南岸抵御羊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抗击徐胤;自己率领三军,凭借壁垒迎战杨肇。

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叛逃到杨肇那里投降。陆抗说:“俞赞是军中老吏,是了解我军底细的人,我常常顾虑夷兵平素未经精选训练,如果敌军攻我壁垒,必定先攻此处。”当即连夜撤下夷兵,将有作战经验的将士补充上去。

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来由夷兵把守的地方,陆抗下令回兵攻击,箭和石头像雨点一样射下,杨肇的部众伤亡惨重。杨肇到西陵达一个月,计策用尽,趁夜逃跑。陆抗想要追击,但顾虑步阐在要害之地养精蓄锐,窥伺机会,兵力不够分配,于是只擂响战鼓,警戒部众,做出要追的样子。杨肇的部下恐惧慌忙,都解掉衣甲迅速奔逃,陆抗派小股部队跟踪追击,杨肇大败,羊祜等人都领兵撤回。

陆抗于是攻克西陵城,诛杀步阐全家及其手下的高级将领、官员,自此以下,由他向朝廷请求赦免的有几万人。

此战,陆抗指挥若定,先打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用主力围城打援,终于击败晋军,攻克西陵。陆抗入城后,修治城围,然后东还乐乡。陆抗虽立大功,却脸上没有骄傲的神色,像平常一样谦虚,因此得到将士的欢心。因功陆抗加拜都护。

(三)陆羊之交。这时吴国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于是北方晋国对吴军采取怀柔政策,每次两军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羊祜的部队进入吴国境内,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羊祜常会集部队在江沔一带游猎,但范围往往只限于西晋境内。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羊祜命令一律送还。于是一时晋、吴两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给他,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仰而服下。

对于羊祜的这些做法,陆抗心中很清楚,所以常告诫将士们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很不理解;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孙皓无言以对。

三、忠肝义胆,为“陆忠”续写忠贞篇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称,“吴四姓旧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意思是说,从前评价吴郡四大姓说:“张家出文人,朱家出武官,陆家人忠诚,顾家人宽厚。”可是,孙权在晚年怀疑陆逊的忠诚,使得陆逊忧郁而死。正是陆逊之子陆坑的忠肝义胆,最终让陆氏赢得“陆忠”之美誉!

陆抗从20岁承继父亲陆逊的5000士卒后,他一直在外征战,远离中央,关于朝政知晓并不及时,不过他还是尽职尽责,屡次上书谏言孙皓勤政爱民。具体劝谏如下[陆抗的五份奏章,大家可以略过]:

(一)陆抗表示,要与国家同担忧患,死生相约。陆抗听说朝廷政令多有缺失,忧深虑远,于是上疏说:“臣听说,德行相当,人多的会战胜人少的;力量相等,安定的会制服危乱的,这大概就是六国被强秦兼并,西楚向汉高祖称臣的原因。当今敌方控制全国广大地区,而不是像强秦那样只占有关右的土地;割据九州,岂止像刘邦那样只占据鸿沟以西。而我国在外没有盟国的支援,内部又不像西楚那样强大,各种政务废弛,百姓尚未安定,然而议政的人所仗恃的,仅仅是以为有长江高山屏障疆界,这乃是保守国土的次要之事,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最先考虑的。”

“臣每当远思战国存亡的征兆,近看汉朝倾覆的迹象,到古代的典籍中考求它,从人们的行为中验证它,半夜里抚枕难眠,进餐时不思饮食。从前匈奴尚未消灭,霍去病推辞府第;汉朝的统治之道没有纯正,贾谊哀伤啜泣。何况臣是王室的外甥,世代承受荣宠,身名凶吉,与国家同担忧患,死生相约,大义不容马虎草率,我早晚忧伤,想到这些就愁肠百结。侍奉君主的道理是犯颜直谏而不欺瞒,人臣的节操是竭尽忠心而不顾惜身家性命,我恭谨地将当务之急十七条陈述如下。”十七条原文已经遗失,所以没有记载。

(二)陆抗规劝孙皓要“随才授职,抑黜群小”“哀矜庶狱,清澄刑网”等。当时何定玩弄权柄,宦官干预朝政。陆抗上疏说:“臣听说创建国家,继承祖业,小人不可信用;安于谗言,任用奸邪,《尚书》早有规诫。这就是《诗经》的作者们要怨恨讽刺、孔仲尼要为之叹息的原因。春秋以来,直至秦、汉,政权倾覆的端由,没有不在于此的。”

“小人不明道理,见识本来浅薄,即使全心全意尽做臣子的义务,尚且不足以任用,何况他们奸邪之心素来深厚,而憎爱又是没有定准的呢?如果他们担心失去什么,那是任何坏事都干得出来的。现在交给他们本来该由聪明人担当的重任,授予他们独断专行的威柄,却希望和乐的政声兴起,肃穆清明的教化树立,那是不可能的。”

“当今现有的官吏,特殊优异的人才虽然不多,但有的是仕宦的后代,从小就受道德教化的浸润,有的清贫刻苦而能自立,资质能力足以任用,自然可以根据才能授予官职,贬退众多小人,这样做了,风俗教化才可清明,各种政事才能没有污浊。”

(三)陆抗规劝孙皓“哀矜庶狱,清澄刑网,则天下幸甚”。陆抗加任为都护。听说武昌左部督薛莹被召下狱,陆抗上疏说:“才德出众的人,是国家的奇珍异宝,社稷的贵重资财,各种政务凭此有条不紊,四方借以肃穆清和。原大司农楼玄、散骑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都是当今人杰,一代英才,当初既已承蒙恩宠,循规蹈矩地在官供职,却都在顷刻之间遭受诛杀,有的被灭族绝祀,有的被贬弃到边远地区。《周礼》有赦免贤才的刑法,《春秋》有宽宥善人的义理。《尚书》说:‘与其杀无辜者,宁可不行常法。’”

“然而王蕃等人的罪名还没有确定,死刑已经降临,心存忠义,身受极刑,怎不令人痛心哪!况且对已死之人再加刑戮,典籍本来就没有记载,竟至尸体被焚烧、漂流,被抛掷水边,这恐怕不合先王的正规法典,或许正是《尚书·吕刑》中甫侯所要禁戒的。因此百姓悲哀惊动,士子庶民同感忧伤。”

“王蕃、李勖永远完了,后悔也已来不及,诚恳希望陛下赦免楼玄并召他回京。但刚刚听说薛莹又突然被捕。薛莹的父亲薛综曾向先帝进言,又曾辅弼文皇,及至薛莹继承父业,自觉磨炼名节品行,这次所获罪过,在可以宽免之列。臣担心有关官吏没有详细了解事情真相,如果又加诛杀,将更加失去民望,请陛下垂施天恩,原谅、赦免薛莹的罪过,关注各种案件,澄清刑法,那么天下幸运非常!”

(四)陆抗建议孙皓,要“以畜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当时军队频繁出征,百姓被弄得困苦疲惫,陆抗上疏说:“臣听说《周易》推崇顺应时势,《左传》赞美伺察敌人的间隙,所以夏桀罪恶累累,殷汤出师攻伐;商纣荒淫暴虐,周武王发兵征讨。假若没有到这样的时候,那么即使像纣王那样令人忧伤的暴君,打算讨伐他的诸侯联军也只能半途而返。”

“如今您不致力于富国强兵,努力农耕,积蓄粮食,使文武人才呈献、施展出他们的效用,各官署部门不荒废他们的职事,宣明降职升官的条件来勉励百官,明确加刑给赏的标准来表示鼓励和禁止,用道德训导官吏,用仁义安抚百姓,然后遵循天道,承受天命,席卷天下,却听任众武将舍身为名,穷兵黩武,动辄耗资上万,士卒凋伤憔悴,敌寇并未被削弱,我军却已极为疲累了!既要争夺帝王的资本,却又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这是人臣的奸计,不是国家的良策。”

“从前齐鲁两国三次交战,鲁人两次打赢却很快灭亡。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两国力量大小不同。何况如今派兵出战所攻获的,还不足以补偿损失啊。再说,依仗武力就没有民众,这是古人明白的鉴戒,您实在应该暂时停止进攻掠取的小盘算,以蓄养士兵百姓的力量,伺察机会,以期没有悔恨。”

凤凰二年(273年)春,孙皓就地任命陆抗为大司马、荆州牧。

(五)陆抗临终劝谏孙皓,“若臣死之后,乞以西方为属”。凤凰三年夏七月,陆抗病重,他仍抱病上疏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屏障,既处蜀国下游,又是两面受敌。如果敌军泛舟顺流而下,船行千里,如流星闪电,很快就可到达,是不能依靠其他部队的支援来解救危急的。这乃是社稷安危的关键,而不仅仅是疆界被侵凌的小害。”

“臣的父亲陆逊当初驻守在西方边境时曾经陈述意见,认为西陵是国家的西门,虽说容易把守,但也容易失去。万一守不住,那就不但是丢失一郡,而且连整个荆州也不再为吴国所有了。假使那里发生问题,我们应当倾尽全国的力量去争夺。臣从前驻守西陵,得以涉足先父的旧迹,前次请求三万精兵,但主管官员遵循常例,没肯派往。”

“从步阐事件以后,兵员更有损耗。当今臣所统领的地域有千里之广,又四面受敌,对外要抵御强敌,对内要安抚各族蛮夷,然而上上下下现有士兵只有几万,又久已疲弱困乏,难以应付突然的事变。臣愚意认为,各位王爷年纪尚小,没有管理国事,可以姑且设立傅相,辅导他们贤能的资质,不要占用兵马而妨害国家的要事。另外宫中宦官,开设招募,士兵百姓怨恨兵役劳役,逃避而来应募。”

“请特别颁发诏令,对这些人加以考察、检查,一律整编出来,以补充边界上常受敌人攻击的防区。如果臣所统率的部队能足够八万人,又减少、止息众多其他事务,做到信赏必罚,那么敌军即使有韩信、白起那样的名将重生,也无法施展他的计策。如果兵员不增加,现行制度不改,却想完成大业,那么这是我所深深担忧的。臣死之后,请您对西方边境多加关注。希望陛下思考、接受我的意见。那么臣死了也将不朽。”

四、陆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陆抗虽多次上疏陈言,以匡不逮,但均不为孙皓采用。陆抗鞭长莫及,也只好恪尽职守,慎保边圉。凤凰三年(274年)七月,陆抗病重。陈说西陵战备要地之利害,劝施仁治,重守西陵,以应急变。孙皓对此依旧置之不理。

同年秋,陆抗病逝,子陆晏嗣。陆晏与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领陆抗之兵。后陆晏、陆景在晋灭吴之战中坚守城池,城破遇害。

陆抗死后,吴国再无良将。在陆抗死后五年之后的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晋龙骧将军王濬按照羊祜临终前留下的锦囊妙计,果真从西陵一带进攻吴国。短短四个月后,吴国便宣告覆灭,天下终归于司马氏。从陆抗第一次守卫西陵(永安二年(259年),陆抗被任命为镇军将军,都督西陵)算起到孙皓出降,恰好二十年。

最后,摘录网上《诗说中国历史人物八百首——陆抗》,结束本文:

传承父业守疆边,不差才能不差贤。

接应降臣取胜归,围攻叛将获赢还。

御敌总用怀柔策,奉主全倾肺腑言。

无奈担心成预料,都随晋旅入京垣。

(二〇二四年六月十六日星期日写于丽水)

①能楚榕 赵泽光著《试论中国封建社会谥法发展演变的动因》,引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②除陆羊之交、西陵之战示意地图等来自网络,其他图片均由摄影师余媛提供,不胜感激!

0 阅读:0

魏蜀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