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的国运似乎从夷陵之战开始就走下坡路了,章武元年,刚刚称帝的刘备就开始准备伺机伐吴了,这就是三国著名的“夷陵之战”,但是刘备被初生牛犊的陆逊完虐,导致蜀军精锐尽丧,刘备也病死,让蜀国群龙无首,那么诸葛亮这么睿智,他为啥不拼死阻止刘备伐吴呢?
其实,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根本就没有提到夷陵之战,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得出诸葛亮对刘备伐吴的态度,但是在《法正传》中,作者记录了诸葛亮对法正的感叹,诸葛亮惋惜法正早逝,若法正尚在,法正必能阻止昭烈皇帝伐吴,从此我们看出,诸葛亮对伐吴也是持反对态度的,可他为什么不说,不阻止呢?
诸葛亮是文臣之首,他的态度尤为关键,因此不能轻易表态!刘备伐吴真的没有胜算吗?当然不是,刘备在东吴几乎所向披靡,江东贵族几乎不能抵挡蜀军精锐,只能靠大山、山寨阻挠刘备大军的脚步,新三国中就连司马懿都预测刘备必胜,孙权居然还拿出孙小妹“求和”,所以任何人都没有觉得刘备会输,顶多只是求和或者无功而返。
诸葛亮也深知此事,刘备伐吴输的可能性不大,他伐吴只会破坏联盟的形势,但这些都是“小事”,诸葛亮作为群臣首脑,他必须要顾全大局,以大局为重,即便他发对刘备的决策,他也只能私下与刘备商议,绝不能公开在群臣面前发对刚刚称帝的刘备。对于他来说,他可以安排心腹反对刘备,但自己沉默才是最佳选择。
刘备刚刚称帝,急需证明自己,群臣也建功心切,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群臣为了得到更多的名誉,怂恿刘备称帝,而此刻,刘备要伐吴,这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群臣岂能让它溜走,对手不是豺狼虎豹,而是江东鼠辈,这让群臣激动不已,大多数的文臣武将都支持伐吴,其中还有很多张飞、关羽的心腹,他们的愿望急切得到实现,谁反对就是与群臣作对,这种处境也是诸葛亮不能承受的。
诸葛瑾在江东为官,诸葛亮的一切态度都关系着诸葛瑾的性命!诸葛瑾在江东的位置非常尴尬,这和诸葛亮也有一些关系,因为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关系,诸葛瑾经常被安排一些“尴尬”的任务,例如劝降诸葛亮,例如向关羽索要荆州三郡,例如为孙权犬子求亲,例如夷陵之战后返还军队兵器。
在得知刘备要伐吴时,江东群臣恨不能把诸葛瑾吃掉,纷纷上书要治诸葛瑾“叛变、吃里扒外”的恶行!这还是诸葛亮沉默的时候,如果诸葛亮大肆支持刘备伐吴,那诸葛瑾一定会被江东杀掉,所以诸葛亮最好不要说话。
虽然诸葛亮选择了沉默,但他似乎并没有不作为,在刘备决定伐吴时,有三人站出来反对:第一便是赵云,武将之首,以“篡汉国贼是曹魏,而不是孙权”为理由阻止刘备,刘备驳斥了赵云。第二便是黄权,益州才俊的领袖,以“吴军水军善战,进攻容易但要撤出江东极为困难”为理由,规劝刘备,遭到拒绝后还题意让刘备坐守益州,自己领军伐吴,但也被刘备驳斥。第三人是秦宓,益州新秀学士,以“天时不利”为理由阻止刘备,理由略简陋,而且秦宓地位较为卑贱,刘备大怒,当场要杀了秦宓立威。这三人其实和诸葛亮的关系都不一般,他们敢出来阻止刘备可能和诸葛亮的指示有一定关系。
一个搞内政后勤的,怎会听?倒是,提他和李严辅佐,含有安定发展,团结一致的意味!可惜,村夫用他的口号扳倒李严,然后不停北伐…。造化弄人哟!
总经理拦董事长?拦住了,君臣离心。而且位极人臣,老刘怕是有坐不住了,不是没有胜算。而且活生生葬送了。当时扎营,不是没有人提出扎营有问题。刘备当时多傲慢啊,吾行军打仗大半辈子,岂不如小儿?尤其,那个人提出诸葛亮,更是反了刘备的忌。刘备这人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尤其自己江山几乎全是诸葛一手策划的。不是不怀疑,而且不敢想,那些世家没有一个投靠刘备的,你以为刘备多大度?对方是一个还没出山就策划到几十年后的人。你以为刘备不害怕?
你拦不住老板[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