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计划管理跑偏的标志:任务考核取代了组织协调!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序:一家之言,供诸君思考!
定目标,定任务,定计划,仿佛是企业运营与管理的核心逻辑和管理落脚点!
大家看看各自公司的年度目标责任书、季度目标、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日计划,是不是都是你们工作的核心依据?
完成了任务就有奖励,完不成就处罚,奖罚分明,效果也立竿见影。
老板喜欢,高管们喜欢,监督考核部门也喜欢,整个企业都把运营管理当成的计划管理。
真的好吗?
1.为什么企业越规范,越严谨,效率会变得越低?
做内控或内审的同事,或许能会发现一对矛盾:规范与效率!
你规范了,效率就会降低,想提升效率,难免就要走捷径,不守规矩。
二者之间只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能相互协助?
非也,本质上,规范同样是为效率服务的!
但为什么会走偏?
这就涉及到中间环节:计划管理走偏了!
规范后,大家开始制定严谨的运营计划,然后按一切行动按计划走,这本身也没啥大问题,问题是:为了达成计划,只能通过绩效考核,然后,把所有计划全变成目标和任务。
简单理解就是:你规范了,考核就严苛了,考核严苛了,原本计划管理的组织协调作用就降低了,计划管理只为绩效考核服务了!
2.计算管理中,组织协调的价值要远大于绩效考核
虽然老板、高管、监督部门的嘴上,都天天逼逼叨叨:“考核不是目的!”
但实际业务中,他们天天只盯着考核,恨不得把上厕所时间就纳入考核,管束你的每一个动作,把能罚款扣分的地方,全部整成了考核。
看似效率高了,实则把计划管理带偏了。
计划的目的是指引,是协调,是组织,计划是为了让大家一起向目标努力。
好的计划,铁定是能提升效率的。
一家企业创造的效益为啥要大于单打独斗多个人组合?
100人的部队为啥能打过100名的游兵散勇?
人类社会的进步,一定程度上靠的分工更明细,合作更亲密,这才是社会关系反过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因。
只有把单个特长综合起来,才会起到1+1远大于2的可能。
所以,计划管理的核心目的,一直是组织协商,而不是绩效考核。
3.严格计划考核有什么负面影响?
当大家都盯着自己的任务目标时,就不会顾其他。
(1)各扫门前雪:我的任务完不成,就会被扣分!你们的任务完不成,企业整体目标完不成,关我鸟事?
(2)内斗严重: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利益,谁还会为整体目标服务。
(3)管理缺乏弹性:大家只盯着任务,出现变化也不管,哪怕皇帝被杀了,只要我按军令行事就不会出错,拿破仑最关键的一仗为啥失败?就是指挥计划太严谨,同时也太机械化了。
(4)不可能有创新:未知的东西几乎无法纳入计划管理,就算能纳入计划,创新所耗费的资源也是正常情况下的数十倍。
(5)员工或下属的服从性是高了,但忠诚度提不上去,机械化的冰冷规则让人们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6)非计划内的工作、风险和机遇,无人关心!
5.计划管理跑偏的根源,可引出另一个问题:企业应该提倡内部竞争吗?
企业是一个协调各类资源,让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冲向同一个目标。
而不是建成一个斗兽场,让人们在其中内斗。
就算是营销人员,激励、处罚与内部竞争能短期刺激他们的激情,看似由竞争引起的干劲儿,其实压根儿和竞争无关,核心是利益趋动。
长期来看,最鼓励竞争的营销人员,其内部竞争也未必能提升整体业绩。
营销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部门了,财务人员需要内部竞争吗?
设计人员、成本管理人员,需要内部竞争吗?
加剧竞争,只会内乱和内耗,对整体目标,对整体运营其实是不利的。
那些提倡内部竞争的管理者,说白了只是管理上的惰性,或者说黔驴技穷的表现!
再反说过说计划管理,估计很多人发现了内部竞争容易产生内耗,于是,就创造出一个不是人与人,而是“人与机制”的竞争:即业绩考核。
业绩考核本质上,就是让“人”与“目标任务”进行竞争。
确实聪明!
企业如人体一样,只有各个器官协调运转才能保持健康,让五脏六腑内斗能有好处吗?
总之,我们要做的是:尽量摒弃“任务考核”手段,核心是要发挥计划管理的“组织协调”价值。
亲,多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