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江西的桂永清,曾因缺少路费而险些错失黄埔军校的机会,不料最终却成为黄埔第一期的杰出学生。随后在军旅生涯中,他由一名普通的营长晋升至海军总司令,职业生涯看似光鲜,背后是他溜须拍马、权谋争斗的一面。真相究竟为何?这个人真的只是一个机会主义者,还是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故事?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出生于1900年的桂永清,江西贵溪人,与黄维、黄百韬、张灵甫等国军将领同属一个时代。青年时期的桂永清在南昌的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听闻国民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立志弃文从武。抱着救国的热忱,他不远万里前往广州,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之一。
黄埔军校初期,才俊荟萃,特别是第一期学员中人才济济。桂永清的学习和训练表现都极为出色,因此赢得了教官何应钦的特别赏识。何应钦对桂永清的看重,并非源于地缘或旧日交情,而是纯粹认可其能力和潜力。
尽管桂永清的军事生涯起步光明,但他涉入军队后的行为却逐渐显露出对金钱的极端渴望。在黄埔军校学生第二次东征期间,桂永清作为一个营的营长,其部队在攻占惠州时纪律涣散,大肆掠夺。桂永清本人也趁机私藏了不少缴获的财物。这种行为很快被上报,激怒了蒋介石,蒋下令将他枪决以正军纪。
幸运的是时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的周恩来和廖仲恺介入,他们认为革命尚需人才,力劝蒋介石宽恕桂永清。何应钦也为这位有前途的青年辩护,蒋最终撤回了处决命令。
经历这一次生死关头,桂永清对何应钦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从此更加信任和依赖何应钦。在北伐战争中,何应钦大力支持桂永清晋升团长,并为他娶了自己的侄女何相银,使桂永清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如虎添翼。
到了1934年,桂永清在蒋介石的大力支持下,担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总队长。这一单位是蒋介石直接领导的精锐部队,它不仅血统纯正,还集结了各类精英兵种,人数高达约4.3万人,其规模和装备均处于国军之最。
即便在这样的优越环境下,桂永清的贪污行径仍未停歇。他私下克扣军饷和物资,对任何指责其经济问题的声音都采取严厉的打压手段。一位不满的团附公开批评“桂永清经济不透明”,结果很快被桂永清撤职,显示了他对权力的极端敏感和维护自己权益的决心。这种行为虽短期内维护了他的地位,但也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教导总队与36师、87师及88师并列为“四大德械师”,在淞沪会战中名声大振。这些部队均接受了德国式的严格训练和装备,但教导总队在装备和训练上都显得更为出色。其战斗序列包括七个团(六个主力团和一个补充团),人数超过3300人/团,总兵力接近25000人。
尽管教导总队在淞沪会战和南京包围战中遭受重大损失,桂永清在战后整合剩余的四千余人,尝试重组部队未果,只得改任27军军长。在南京保卫战前桂永清对抗日战争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性。原本教导总队主力在何应钦与蒋介石的规划下,预定撤至四川并以此为基础扩编为集团军。
面对这一命令,桂永清召集总队的各级军官开会。他在会上挑战众将:“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后撤扩军,众人都能晋升;一是前往前线抗战,我们队伍装备精良,怎能退缩?”最终这激发了将士们的战斗热情,纷纷要求前往前线参战。
12月12日,蒋介石才下达了全面撤退的命令。此时教导总队已是残部,颠沛流离,终于抵达开封进行休整。在开封,桂永清没有闲着,立刻开始四处招募新兵,组建了28军,下辖三个师。
尽管在抗战期间桂永清多次被迫撤退,但从整体来看,他的表现还是相对不错的。日军的强大火力和战斗力是导致连续撤退的主要原因,即便是勇猛的教导总队战士们也难以抗衡。
桂永清在豫东战役中的表现却让蒋介石非常不满。在战事关键时刻,桂永清麾下的龙慕寒旅突然撤退,导致开封、郑州地区直接暴露在日军威胁之下,严重影响了战局。原本计划的“兰封会战”也因此无法实施,尽管国民党出动了15万精锐部队,仍未能歼灭被围困的土肥原师团3万日军。
这一失误使得蒋介石极为愤怒,直接命令撤销桂永清的职务进行调查。这一打击让桂永清如坠深渊,他深知自己作为指挥官要对此负直接责任。虽然抗战时期人才短缺,蒋介石虽然对这一事件愤怒,但仍认为桂永清有一定的才能,没有让他闲置,而是派他到四川担任“战干团”的教育长。当时国内青年积极要求团结抗日,却遭到国民党的镇压,引发了巨大的负面舆论影响,国民党被迫改组军委会政治部,桂永清因此未受到处分。
1945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英国政府决定将几艘老旧的军舰赠予中国,作为对中国长期抗战努力的支持。桂永清作为代表,负责接收这些军舰,并在此过程中与英国海军的高级官员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年随着国民政府海军处的人事调整,新任海军总司令陈诚向蒋介石推荐桂永清为海军副总司令,不久后桂永清便被任命为代理海军总司令,并在次年正式就任。
桂永清虽然是内陆出生的“旱鸭子”,缺乏海军经验,却意外地摘得了这顶帽子。尽管桂永清曾在英国短暂学习海军事务,但他更多是以其骄横自大和残忍的方式著称。
比如在1948年夏季,一艘海军军舰与招商局的一艘货轮发生碰撞,导致100多名海军士兵溺水身亡,军舰沉没。尽管事件的责任并不在货轮,桂永清却为了摆脱自身的责任,将全部责任推给了货轮。招商局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与桂永清展开了激烈的争辩,但由于各种原因,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不久之后的1948年12月,桂永清利用对招商局的怨恨,找到机会进行报复。他命令一架轰炸机以轰炸共产党军舰为名,实际上将招商局的一艘客轮炸沉,导致2000多名乘客遇难,随后封锁了相关消息,坚称与这起事件无关。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军南下逼近长江,桂永清接到蒋介石的指示,一方面调动舰队驻守江边,另一方面向英国舰队司令请求援助。他满怀信心地表示,海军将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哪怕最后只剩他一人,也决不会投降。
桂永清的好运似乎已经耗尽。他的宣言刚发出不久,“重庆号”的叛逃事件就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国民政府的脸上,蒋介石因此愤怒不已。随着国民党海军内部的持续斗争和混乱,桂永清发现自己无力扭转局面。1949年4月,随着南京的解放,桂永清以“巡视督战”为名,匆匆逃往台湾,未曾料到这一行将成为他职业生涯的终结,将他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1954年,蒋介石在台湾的政权逐渐稳固后,桂永清经过几年的政治边缘化,得到了重用,出人意料地被任命为参谋总长。这一政治复辟,部分归功于陈诚的推荐。桂永清二十多年前的一次对陈诚的小帮助,换来了后者长期的支持。在胡宗南、杜聿明等黄埔一期学生相继失势或被俘后,蒋介石不得不在剩余的将领中选择,尽管桂永清在多方面表现平平,但仍被提拔至高位。
1954年8月,在一场充满政界与军界精英的晚宴上,桂永清利用这个机会向蒋介石展示忠诚,他高声喊出:“拥护总裁、建设三军、反攻大陆”几句口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晚宴的第二天清晨,消息传出桂永清突然死亡,官方声明其因病猝死,但这种说法引起了外界广泛的猜测和议论。桂永清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虽然表面上权势显赫,内心却充满忧虑。
早在几年前,当他在上海负责协防时,他发现了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贪污巨额军费并将资金转移到美国的一家银行。桂永清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谷正纲,希望能得到处理,国民党内部此时正处于动荡之中,对汤恩伯的案件并未进行深入调查。
这件事让桂永清开始有了胆大行事的念头,他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小金库,还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克扣军费,私下转移赃款至美国,以此为自己退休生活做准备。他在担任海军司令期间,拉帮结派,形成了庞大的桂系团体,对许多官员视而不见,只有送礼者才能得到重用。
在桂永清的晚期职业生涯中,蒋介石和其子蒋经国曾讨论过国军败仗的原因,认为是军队内部控制不严。他们计划培养一批政战人员以加强军队的内部管理,然而被派到海军的政战人员在桂永清的排斥下,大多碰壁。
知情后蒋经国亲自到海军总部与桂永清交流,希望改善情况,但桂永清依旧我行我素。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他被送到总统府“受训”。尽管桂永清后来重新被提拔为总参谋长,但他之前的行为已经引起了众多官员的不满。他们趁机将桂永清的贪污事实公之于众。
蒋介石及其子对此震惊不已,立即下令彻查。调查结果证实了桂永清的贪污事实,揭露了他在军舰购置和零配件购买中的大量贪腐行为。在处理桂永清的问题上,蒋介石还在犹豫未决之际,桂永清却已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自杀。
蒋介石对此事件采取了冷处理的态度,认为既然桂永清已死,便无需深入追查,对外宣布其为病逝。桂永清在美国的资金,最终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亲属们并未能分到这笔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