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古学家在翻修故宫时有了新发现,在某个院子的地砖下竟然发现了一个七百年前的古遗迹,经过考证才知道,这原来是大元朝忽必烈皇宫的地基。
这一发现正好验证了史书中记载的皇宫的由来。
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推到大元朝皇宫,并再次修建了自己的全新皇宫,这就是居住了明、清二十四位皇帝、现存世界规模最大的皇宫建筑群:故宫。
那文章开头提到的大元朝元皇宫地基为什么要保留呢?这具有很鲜明的象征意义,它表示元代已经被覆盖成为过去,并将永远被大明踩在脚下,而朱棣所建造的新皇宫不仅规模宏大、威武庄严,它所体现出的建造工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
故宫城墙长三公里、高十米,内部为紧密的夯土层,外部又有巨型砖块堆砌了三层,它不仅坚固无比,在城墙下方还有隐秘的排水系统,就是这个巧妙的排水系统保护着城墙免受暴雨的侵蚀而持久屹立不倒。
我们再看看三大殿的建筑,更是让人惊叹。
大殿前的巨型龙雕采用的是一整块重达三百吨的大理石,而这个巨型大理石竟然取自七十公里外,这样巨型的大理石就是今天运输起来也是很艰难,那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在史书中找到了答案。
大理石的运送选择在冬季,在采石场与故宫之间沿途全部泼水,等到第二天路面结冰,穿着光滑的冰面几十匹牛马同时用力,就这样一边泼水一边结冰,才将三百吨的大理石一点点拉到故宫。
我们再看大殿的建造,更是智慧的结晶。
首先,地基挖好后需要再铺一层大理石加固,然后铺上石块和夯土再加工,最后打上石梁,最外层才是我们熟知的大殿金砖,然而复杂的还在上面,整座宫殿没有用到一根钉子,全部采用复杂的榫卯结构,在这些精巧的工艺下是几十根皇家御用的金丝楠木柱子。
这些金丝楠木来自遥远的四川,每根都价值连城,金丝楠木上方所撑起的屋顶重量相当于一架波音客机,就是这样一座木质结构建筑,如何屹立六百年不倒。
专家们曾按照相同的工艺建造了缩小版的宫殿,结果发现它们竟然能承受十级地震,这就不得不拆解一下它复杂的榫卯结构和立柱的设计。
首先是立柱,故宫的立柱和我们现代建筑立柱有所不同,它是被放置在有缝隙的大理石凹槽内,地震时柱子就可以在有限的缝隙里晃动得到缓冲用来抵消地震的能量,而屋顶的榫卯结构之间也存在预留缝隙,当地震的残余能量通过柱子传递上去后,榫卯结构之间相互摩擦加上预留缝隙的抵消,最大程度的减缓地震的直面冲突,再加上沉重屋顶自上而下压着整体结构使之更加稳固。
这种木质榫卯结构的优点是现代钢铁建筑所不具备的,可以说古人把木质结构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让我们佩服。
如今故宫已经安然度过了六百年依然屹立不倒,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维护,相比其他国家的古建筑,不管是法国的凡尔赛宫还是英国的白金汉宫在它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
故宫不仅见证着明、清两代的历史,更是一座古代中国建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的宝库。
关注戈多,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