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报记者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今年进入第五个年头。两地聚焦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装备制造领域,携手共绘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蓝图,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重大技术装备加速突破、集聚水平明显提升,共同为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贡献更大力量。
立足西部 “链”通世界
位于西部地区的直辖市重庆,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正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今年6月,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公开表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总纲领总遵循,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战略支撑。
近日,记者在重庆实地采访调研,看重庆如何立足西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立足优势发展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6月,重庆市副市长江敦涛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庆将着重在“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和“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这两个关键点上做好文章。
随着现代化制造业集群的系统建立、科技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重庆这座老工业基地开始焕发新活力。
9月13日晚上9点,重庆市渝北区长安数智工厂正在举办一场城市影像发布会。发布会进行的同时,长安数智工厂并未停工,工厂内大型装备依然在不远处作业,一个个汽车外壳被传送带与机械手臂精准组装在另一条自动化流水线的底盘上。
这样的数智工厂在重庆正呈扩大趋势。
信质电机(重庆)有限公司是今年从外地落户重庆的现代化工厂之一。
信质电机重庆工厂总经理李海龙向记者介绍道,重庆工厂主要生产制造高槽满率、油冷、高转速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定转子总成,这是新能源汽车发电机和起动机等电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对汽车的动力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据透露,信质集团计划在重庆工厂进行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与生产,年计划生产300万台,主要配套赛力斯等车企。
除了汽车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样是重庆主导产业之一。
惠普集团首席供应链官欧内斯特·尼古拉斯在今年的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上表示,惠普与重庆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我们将带来惠普的技术和硬件,真正利用和驾驭人工智能,这与重庆市打造现代制造业集群的愿景高度契合。这是我们真正能够利用和发挥优势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重庆的合作伙伴关系如此重要,以及过去几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如此具有意义的原因。”他说。
重庆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均是重庆提出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三大万亿产业之一。
在重庆社科院国际经贸与物流研究所所长马晓燕看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必须融入全球价值链、制造链和供应链,这就对对外开放有更高要求。“例如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一方面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重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庆企业出海的先锋,为重庆制造业对外交流合作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马晓燕说。
向西向南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9月14日召开的重庆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强调,要扎实推进“九大关键枢纽”为牵引的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
在重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了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38个港口,越来越多的重庆产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重庆这座内陆城市已经成为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
发挥区位优势,“链”通世界。
优越的位置使重庆成为从内陆出海的港口之一。马晓燕认为,重庆对外开放的优势比较明显,可以看出重庆具备开放通道优势、开放平台优势、营商环境优势以及开放型经济基础优势。
重庆无水港便是支撑重庆枢纽优势的重要因素,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与北部湾港、山东港口等紧密合作,通道公司加入“丝路海运”联盟,实现对外开放的协同共建和融合发展。陆海新通道在海外布局马来西亚、越南、老挝等17个海外仓,海外服务网络基本实现RCEP成员国全覆盖。
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22座超大、特大城市入局加快推进“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重庆位列其中。作为7个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城市之一,重庆区位优势再次得到提升。
在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城市之前,2023年重庆便已完成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重庆要从多式联运集输运体系这个角度来构建,马晓燕认为,重庆需要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加快内陆开放建设,以通道带动开放,汇聚全球要素资源,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促进“保税+”“金融+”“数字+”“贸易+”发展。
“全球化发展是自身产业引领全球,尤其是制造业应向高端化发展,然后融入到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体系当中,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马晓燕说,重庆提出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便是重庆的优势主导产业,这些产业都有可能在开放型经济的拉动中赢得先机。
“通道招引产业的市场逻辑是降成本。”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公司副总经理韩超表示,物流成本高企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其中一个因素,所以他认为重庆为企业赋能应由此入手。
“目前重庆整车进口数量内陆城市全国第一。”他透露,创新与开放创造了基础,有降本增效需求的企业起来又继续提出诉求,从而继续创新。“目前欧洲改装车的6%左右从重庆铁路口岸进入中国,因此,欧洲改装车知名品牌BRABUS与Carlsson其西部运营中心都在重庆,其外贸平台以及物流等都是与我们进行合作。”
赛力斯、长安、吉利睿蓝等品牌也在此出口欧洲,引进来、走出去的循环形成,也在国际物流枢纽园内形成了整车生态圈。“我们以生态圈带动产业,现在园区5500多家企业,有650家都是整车上下游企业,产值占整个园区超20%,算上关税,税收超过整个园区税收的三成。”韩超说。
通道带动起来的产业集群不依靠政策输血。韩超透露,目前园区运营思路早不是通过帮企业增加营业外收入来招商引资,而是通过市场运行规律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例如铁路运输运力情况复杂,单个车企根本无法从这个方面降低物流成本,而通过园区集群,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与物流公司合作,做资源平衡与量价捆绑,这些企业物流成本瞬间降低。
加快建设“九大关键枢纽”。
建设“九大关键枢纽”,马晓燕认为,本质是做好制度型开放。
她认为,制度型开放是一个开放方式的转变。以前的开放重点是商品贸易,现在则是制度要素。例如,行业标准、行业规制的制定以及与国际的接轨等。
重庆已有不少制度型创新之举走在了西部前面,例如重庆在自贸试验区就应用了不少东部沿海试行的制度型开放。此外,重庆多式联运规则也有创新,铁路提单一单制则在重庆首创并复制到其他地区。
与此同时,随着环境更加开放,马晓燕认为,在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内陆经济将更多地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近几年重庆进出口方面就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这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密切关联。
对此她建议,重庆应聚焦贸易、投资、金融等重点领域,在多式联运、绿色贸易、数据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协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联动开放。
要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马晓燕认为,第一,重庆本身要具备高能级资源要素的集散和配置;第二,要有构建和贯通陆海协同、东西协同的能力;第三,重庆要能承接国家重大的生产力布局;第四,还要从创新角度来理解,重庆应打造创新增长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五,要从生态角度理解,重庆还应该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石青川
观察
宜宾的“电”重庆的“车” 川渝携手共谋新动能
“一辆‘重庆造’的汽车,身上离不开四川的配套产品。”此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核心之一,是四川宜宾的一张产业名片。
今年1~6月,重庆汽车产量121.4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位列全国汽车产量前十省市第一。2023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13亿元,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两地基于良好的动力电力产业链生态,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越走越深,携手共建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川渝的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四川造的锂电池销往重庆汽车厂,重庆造的汽车又销往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各地。现在,重庆也有19家锂电企业给四川时代供应原材料。”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时代)副总经理杨伟平介绍。
近年来,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电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川渝,并引领带动2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布局,构建了涵盖矿产开发、锂材生产、电池制造、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的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在四川宜宾,四川时代投资建设了7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包括与长安汽车共同打造的时代长安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其中,时代长安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创造了一秒下线一个电芯的生产速度。
杨伟平表示,投产3年来,四川时代公司供应链川渝本地化率已超过50%,随着川渝地区产业融合度的进一步提高,这一比例有望达到80%~90%。“比如四川时代配套重庆长安汽车和赛力斯问界品牌系列车型,时代长安配套重庆长安深蓝、长安启源、长安引力、阿维塔等品牌系列车型,时代长安已成为川渝合作的典范。”杨伟平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再到高质量发展,现已建成产能180GWh。”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副局长徐健介绍,四川时代八期已于今年8月底正式开工,等投产后,宜宾动力电池建成产能将达210GWh,初步构建起从氢氧化锂、碳酸锂、磷酸铁等上游基础原材料,到正负极材料等6大组件,再到动力电池电芯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
随着成渝产业互补合作日益密切,宜宾与重庆的合作更加广泛。
在产业园区共建方面,宜宾三江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共建汽车零部件协同配套基地,推动宜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内企业与重庆范围内企业开展配套合作。
在技术研发孵化方面,宜宾联合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暨李克强院士工作站,在宜宾建设运营智能驾驶类产品、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及“车路云一体化”等新型研发平台。同时,宜宾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科研及产业化团队共建“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与宜宾市、成渝地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单位紧密合作,致力于推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未来,宜宾将继续聚焦提升动力电池本地配套能力、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路线、新型储能等应用场景,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出货量、营收倍增;同时进一步深化与川渝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徐健说。
来源:人民网
作者:胡虹
关注
成渝两地携手共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11月7日,2024成渝地区“八方协同”共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活动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活动以“八方协同·装备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现近年来成渝地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是国之重器。近年来,川渝两地聚焦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装备制造领域,携手共绘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蓝图,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重大技术装备加速突破、集聚水平明显提升。
截至2023年底,川渝两省市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2759亿元(不含汽车制造业),其中四川8133亿元,重庆4626亿元。重庆装备制造业已形成风电、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有规上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18万人;四川作为国内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和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相关科研院所和规上企业多达3000多家。
在轨道交通领域,四川布局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中车智慧轨道技术公司落户重庆,已形成集新造、检修、配件、运维、服务为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布局,两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达1300亿元。
在航空航天领域,四川已布局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与航空动力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重庆获批全国首批“国产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试点城市”,川渝两地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在农机装备领域,四川聚焦农机推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69%;重庆培育出全国山地丘陵农机装备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威马农机,微耕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目前成渝地区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近500亿元。
成渝两地将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实施“2152”成渝装备集群发展工程,构建成德地区、重庆中心城区两大核心区和G93(成渝环线高速)产业协作发展示范带“两核一带”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聚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农用机械、清洁能源、智能制造等五大装备,主抓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和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两大重点举措,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活动当天,川渝两地20家企业分别围绕装备制造产业、轨道交通供应链、智能制造装备创新链上台签约,共同赋能两地装备产业发展。
来源:光明网
作者:肖依佩
声音
重庆市潼南区委副书记、区长秦启光:
发展支柱产业集群 打造成渝中部崛起增长极
潼南围绕积极融入和服务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创新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建设“制造强区”,集群式壮大“3+3+N”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
一是攻坚发展3大支柱产业集群。潼南紧盯重庆市“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突出汽车再制造、零部件两个细分领域,全力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同时,潼南坚持走差异化之路,大力发展以绿色原料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着力打造西部绿色原料药基地。此外,潼南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积极发展以新兴氢能、储能电池、储能装备原材料为主的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
二是提升壮大3大特色产业集群。潼南目前正统筹推动传统化工产业迭代升级,大力发展以电子化学品、基础化学品、新型材料等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同时,潼南拥有100万亩蔬菜、32万亩柠檬、30余万亩油菜,已初步形成粮油、柠檬等5条30亿级精深加工产业链,正加快建设成渝中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地。此外,潼南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拥有6000余台数控车床加工设备,正积极融入川渝笔电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三是创新培育发展N个“新星”产业集群。潼南瞄准新兴市场,加快布局智能(农机)装备、数智科技等未来产业,形成一批成长性产业集群。
来源:重庆日报
遂宁市副市长许文强:
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遂宁坚持实业兴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加快构建“5+1+N”现代产业体系。1~9月,遂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工业用电量增长13.9%,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0.8%,锂电新能源、食品饮料、油气化工产业均实现较快发展。
遂宁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聚焦锂电新能源、食品饮料、油气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用好产业链、产品链、供应链图谱,加快集群能级提升、产业价值攀升。
锂电新能源方面,遂宁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国际领先的关键锂材料集散地、电池产品制造高地,构建起从锂资源开发到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聚集了天齐锂业、四川裕能、蜂巢能源等60余家知名锂电企业,已成为国内锂电产业链较为完备的地区之一。
油气化工方面,遂宁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目前已培育3个省级专业化工园区,构建形成天然气化工、石油炼化、盐卤提炼等产业链,已建成西南首个千万吨级油气矿生产基地,正加快建设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据介绍,遂宁通过实施大中小企业全链条贯通式支持培育机制,以百企领航助力千品协同。
着力产品配套对接拓市场。聚焦重点产业组建专班、搭建平台、出台政策,建立制造业产品精准智慧对接平台,立足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间左右岸组织举办锂电、电子、装备等系列协作对接活动,“穿针引线”“串珠成链”,加快形成“中心开花、辐射四方”之势,重点产业产销率较年初回升1.5个百分点。
围绕转型升级促发展。抢抓“两新”“两重”机遇,出台智改数转、设备更新等支持政策,一业一策制定实施更新提升计划,入库转型升级项目246个、总投资一千余亿元。
此外,遂宁着力在项目审批上做减法,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以数智赋能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激发在遂企业投资信心。同时,着力在要素配置上做乘法,持续开展重大项目全周期服务,聚焦3个千亿集群的18条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需要,统筹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集聚,推动招引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提速度、竣工项目出效益。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刘佳慧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11月13日 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