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室到底收藏了多少中国文物

朝宗惊鸣 2024-04-21 19:03:15

英国皇室每次有点动静,几乎都能占据世界各大媒体的热点与头条。作为历史悠久,延续时间最长的王室之一,英国历经了11个王朝,41位国王和女王。他们是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尚不可定论,但如果论及几个世纪的皇家收藏,他们家绝对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艺术宝库。这么说吧,大英博物馆有时举办某些主题展览,缺少展品时,也得向皇室借展。

英国的皇家收藏始于16世纪,经过多个世纪的积累,其收藏总量能够达到惊人的100多万件。这些藏品分别分布在包括白金汉宫、温莎城堡等在内的13座皇家住所中。女王去世后,现在都归属新任国王所有,并且由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监管。其收藏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绝对精致,包括四项最著名和最具价值连城的文物和艺术品。

西方的,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手稿、拉菲尔的绘画、古罗马时期的雕塑,还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珠宝和王冠的装饰艺术,如加冕时查尔斯国王带的王冠,上面有440颗珍珠和宝石的圣爱德华王冠。

关于东方的文物更是不计其数,日常在博物馆中看到的陶瓷、玉器、漆器等都不算什么。很多都会让你大开眼界,比如从乾隆皇帝送给乔治三世的国礼,到圆明园的流失文物,再到是慈禧太后委托李鸿章赴英参加维多利亚女王庆典时的贺礼。

关于英国王室东方文物的收藏历史,最早能追溯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也就是英格兰对外海权的扩张与崛起的时代。许多热衷探险和贸易活动的人士都纷纷从海外带回各地的珍宝,其中便有不少中国陶瓷进入英国上层贵族的收藏。东印度公司也会在海外买卖与往返的行程中带回大量的陶瓷、漆器和家具等。16世纪到17世纪期间,我们从数据库里看到的除了当时在欧洲能够炒出天价的塞拉同,也就是浙江的龙泉青瓷,还有德化的白瓷。

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明晚期到清早期的外销瓷器,其中以康熙时期的青花居多。主要是詹姆斯二世和玛丽二世在欧洲拍卖市场上以高价购得的,这两位都是十足的东方迷。记得当时在温莎城堡看到一幅清代中国传教士沈福中的画像,这是詹姆斯二世当时专门派宫廷画师去画的。结果这一挂就挂了400年。

18世纪是英国殖民扩张最疯狂的时代,这一段时期英国皇室开始大量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东方艺术品,也是中国风在欧洲宫廷最为流行的一段时间。收藏里,其中最为珍贵的中国艺术品来自于18世纪末,也就是1792-1794年马戛尔尼伯爵访华期间,乾隆皇帝送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国礼。虽然这次外交总体是失败的,尤其是乾隆皇帝无视英国人带来展示的工业革命成果,但是在马戛尔尼临走之际,乾隆皇帝还是挑选了贵重礼品作为回礼让他带回了英国。在1996年由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出版的《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中记载,这份礼品清单内容数量共达783件之多。

而在英国皇家档案馆里也曾有一批文献卷轴是以汉文、满文和拉丁文三种文字记录的清单,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漆器、瓷器和玉器等。瓷器中的精品如乾隆青花瓷盖罐,蓝釉描金开光洋彩葫芦瓶、青花龙纹大缸都是成双成对的。

漆器最为精彩,其工艺繁复自不用多说。而宫廷造办所雕的寓意大多与福寿、喜庆和祥瑞有关。如红雕漆春寿捧盒,寓意长寿延年。

九如宝盒,如山如皋,如岡如林、寓意福寿双全;

龙凤纹宝盒,龙凤呈祥,及翻江龙纹雕漆顶柜等,尽显皇家气派。

玉器多如玉如意、玉碗、玉瓶、玉香薰炉,仅玉如意就有20多把,除了纯玉工的,还有结合檀木雕、錾金、镶宝石嵌翡翠,再镌刻乾隆御题诗,可谓是极尽奢华。

这些精美的器物在送给英国王室的时候,乾隆的目的是要处处显出天朝上国的至高工艺成就和非凡艺术品位。到了英国乔治四世时期,这位对治国没兴趣、日夜声色犬马、声称要引领英国上层社会的潮流时尚的国王,再次对东方的艺术产生了兴趣,对于之前收藏的中国瓷器,受法国洛可可内饰和艺术风格的影响。他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奢华的装饰,如金属镶嵌。他还在布莱顿修建了具备亚洲风情的英王阁,宅底行宫之内专门设计了大量具有东方情调的厅室。里面除了四处可见的中国满大人风格的壁纸,还有竹子、家具、灯笼、象牙和陶瓷器物。

那段时期广州的工匠和作坊为西方上层社会生产和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工艺品,乔治四世就曾收罗并定制了大量的奢侈装饰品,其中就包括三件象牙雕的船模以及一件象牙塔,其工艺的复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在皇宫的内部各个角落还摆满了人工盆景树,大多以掐丝法兰琺瑯为底,盆内镶嵌翡翠面,金树干,树上开满了白玉做成的花,以金丝为花蕊,叶子上覆盖绿松石及翠羽。

此外,整个英王阁最震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就是4件高达三米的景德镇定制玲珑宝塔,玲珑宝塔每一层可自由拆卸,只有搭配最高时可达五米。每一层不仅结合了粉彩、青花工艺,更是镂出雕栏玉砌、描金最后再镶金。仔细观察,开光绘画细致生动,用彩十分丰富,尽显东方山水景韵。

乔治之后,英国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当然,这一时期也是大清朝最屈辱的时代,比如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其中大量的珍宝流入了欧洲市场,一些被军官精心挑选的珍宝第二年就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数据库里明确官方标注来自圆明园的文物,如清代五层塔、两把带乾隆玉提的如意、一把金制嵌翡翠、另一个掐丝琺瑯嵌玫瑰石。

还有咸丰皇帝的木雕宝座,两把乾隆皇帝曾在《西清古鉴》中记录与收藏的西周青铜器,最后是两件玉器,一件为乾隆清白玉山子,通后面刻有乾隆玉题诗,可知其最初存放于圆明园文渊阁,另一个为乾隆白玉刻诗盖碗茶杯,从存放圆明园中的万春园。

当然,这些只是有记录的,他们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还有一些虽然是后来玛丽皇后的珍藏,但是明眼一看就是来自圆明园,比如各种景泰蓝太平有象,这种曾经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了有类似的。

还有一些瓷器,比如这件乾隆洋彩锦上添花万寿如意葫芦瓶,虽然标注为乔治四世时所藏,但是底部的标签表明这应该是1863年的拍卖品。

1863年英法联军统帅额尔金所拥有的圆明园文物曾经在伦敦的南肯辛顿进行拍卖,这些拍卖图录在今佳士得拍卖行依然可以找到,当时的英国“放山居”就买到了一件一样的葫芦瓶,而那件葫芦瓶在2010年的香港苏富比以2.5亿港元的成交价打破了中国瓷器在世界的拍卖记录。

19世纪下半叶时,清朝和英国双方时有冲突发生,但于1897年,当维多利亚女王庆祝其登基钻禧纪念时,慈禧太后和年轻的光绪皇帝能派遣特使-当时的两江总督李鸿章,出使英国,李鸿章会见了维多利亚女王,并代表赠送了礼品,其中就包括很多玉器、字画以及瓷器,光绪本朝的可能拿不出手就拿了主上乾隆朝的,比如这件景泰蓝烧香鼎、粉彩和釉里红大瓶。

玉器中比较别致的是这件仿古玉瓶,上面为清代宫廷画家邹一桂的描金松菊图,背后为乾隆御题诗。

当然,这些礼品中最有意思的是在字画当中还有一幅慈禧的御笔书法挂轴《荣光》,除了中间“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朱文印章,两侧另有“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和“数点梅花天地心”的白文印章,都曾多次一同出现在慈禧的作品之上。

由此,在19世纪末,一位东方皇朝的太后,一位西方帝国的女王,彼此通过礼品联系了起来,然而两大帝国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一个走向鼎盛,一个走向末路。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领导人到访英国,同样会赠送英国皇室礼物,2002年赠送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件檀木雕丹顶祥鹤屏风。

2015年则是赠送英国皇室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模型。

可以说,一段英国皇家收藏中国艺术史,它不仅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英国皇室对中国艺术的痴迷追捧,也可以看出英式东方品位的建立和转变,更见证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中英关系的波澜起伏。

3 阅读:186
评论列表
  • 2024-04-23 16:07

    要不要出兵抢一把大英博物馆

  • 2024-04-22 23:05

    那个象牙船![点赞]

朝宗惊鸣

简介:热爱体育,探索未知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