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讲了八卦怎么来的,
有了八卦之后,又是如何排成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图式呢?
古人一般把有两种常见的排法,
一种是先天八卦图,一种是后天八卦图。
当然,据说还有帛书八卦(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即汉即有),
以及“黄帝卦”“归藏卦”“连山卦”。
这里主要说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这个说法目前来说是从邵雍邵父子那里传出来的。
《易经本义》卷首云: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这个图的方位,宋人认为是伏羲所创的,
所以称为“伏羲先天八卦方位”。
对于后天八卦图,
邵雍在《说卦》中认为,
震、兑、离、坎分别表示正东、正西、正南、正北,
称“四正卦”,
剩下的四卦称为“四隅卦”。
后人称之为文王八卦,
邵夫子称之为“帝出乎震图”。
这两种八卦在后世的玄学术数领域,
都很重要,
那么先天和后天都怎么用?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体用并存。
用的最多的还是后天的文王八卦,
毕竟是用,
体不变,用多变。
下面先说说先天卦怎么排,
上一节就讲过,
在《说卦传》里: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也就是说,
天地定位,乾南坤北,父配母,一阳一阴两两相对;
山泽通气,艮在西北,兑在东南,少男配少女,一阳一阴两两相对;
雷风相薄,震在东北,巽在西南,长男配长女,一阳一阴两两相对;
水火不相射,坎西离东,中男配中女,一阳一阴两两相对。
这里先说说里面的男女大小怎么来的,
看卦是从下往上看,
乾卦☰为男,为父,带领了一列,
坤卦☷为女,为母,带领了一列;
长男为震,☳,一个阳爻在最下面初始,也就是第一个男孩;
次男为坎,☵,一个阳爻在中间第二爻位置,也就是第二个男孩;
少男为艮,☶,一个阳爻在最上面末尾,也就是第三个男孩。
长女为巽,☴,一个阴爻在最下面初始,也就是第一个女孩;
次女为离,☲,一个阴爻在中间第二爻位置,也就是第二个女孩;
少女为兑,☱,一个阴爻在最上面末尾,也就是第三个女孩。
再从下图可以看出,
先天八卦是由一阴一阳的同辈卦两两相对排列组成的,
在八卦相错、阴阳交汇后太极点就出现了,
所以八卦的中间是幅太极图。
实际上,这也是描述阳气升降运动的轨迹图。
这张图把太极成像也表现出来了。
八卦是太极阴阳四象上的进一步演化。
我们再看看先天八卦图中的方位,
和我们现代通用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完全相反的。
八卦图里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为什么这样放呢?
这是人的观测视角,
也就是自己站在中间面朝南方。
圣人南面而王。
也因此,古人的房屋坐向也多为坐北朝南,
尤其是宫廷建筑。
这样的视角下,
背靠着北,面朝着南,左手(此时图中为右边)是西,右手(此时图中为左边)是东。
黄天在上为乾、厚土在下为坤,
南方配乾,北方配坤。
乾坤配好后,再通过两仪四象八卦图匹配其他的六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