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Zone:坚持才能生存》:「强规则」+「虐星」还能让综艺好笑吗?

冷眼看电视 2022-11-28 10:36:32

《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是Disney+推出的一档原创综艺,由韩国著名艺人刘在石、李光洙、权俞利共同出演,而节目制作则是由《X-Man》、《Running man》、《犯人就是你》等热门综艺节目的导演团队亲自操刀完成。

Disney+为这档节目投入很高的精力和成本,不管是嘉宾和制作团队的选择,还是节目概念和场景空间的设定,都算得上是一档“大手笔”的综艺节目。

不同于以往温馨、梦幻的迪士尼风格作品,《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构建了一个充满「元宇宙」特色的冒险世界,每期节目设置不同主题的虚拟地带,嘉宾需要服从空间设定和规则设定,设法“活下去”。

真实环境与虚拟地带:「元宇宙」的新解法

《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不同于以往博弈类节目「寻找最强者」的逻辑,它的逻辑在于「人」和「环境」的博弈。嘉宾需要在不同的空间场景内“生存”满四个小时,在这四个小时的生存挑战中嘉宾会面临不同的突发状况,坚持到最后才能获得胜利。

因此,环境的选择很重要。

我们可以看到,《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有意地在「环境」上做文章,将虚拟地带与真实环境巧妙结合在一起。

隐藏着大量眼球道具的「眼睛地带」暗指“被窥视”的社会环境;

在桑拿房中控制水位的「水地带」和在游乐园中保持烛火不灭的「火地带」,则是扣住环境保护的主题;

充满大量“僵尸”的「病毒地带」则隐喻着新冠疫情的扩散……

为了突出每期虚拟地带的主题,节目将游戏场景设置得极具特色。

第一期的「眼睛地带」,节目组在一档废弃的大楼内隐藏了大量的眼球道具和眼睛元素,一旦嘉宾被这些“眼睛”所看到,那么遍布楼内的水管就会在零下十度的天气里,向嘉宾喷射冷水。

因此,嘉宾们不得不一边躲避“眼睛”,一边在大楼内寻找温暖的空间和道具,在这个过程中,节目组也设置了诸多困难,比如涂满胶水的地板、倾斜的墙壁,给嘉宾的“生存”增加更多的挑战。

求生的本能成为了节目的“出口”。

节目的规则设定也很有意思,并不是像《大逃脱》那样从一个危险环境里“逃出来”,而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未知、恐惧的环境里“活下去”。

这其实隐喻着一个最真实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动荡的世界里,我们能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坚持」,而这同时也是节目的核心所在。

《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试图通过构建天马行空、无序混乱的「虚拟地带」,来探索真实世界里「人」和「环境」的命题。

除此之外,在《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中,创作者将场景设置、游戏设定与「元宇宙」的概念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

「元宇宙」本身是指数字技术构建的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但实际上,在技术的限制之下,目前的「元宇宙」更多是一个商业符号。

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试图搭上「元宇宙」的快车。

但不管是主打虚拟偶像的《跨次元新星》、《2060元音之镜》等音乐竞演节目,还是主打元宇宙概念的《登录圆鱼洲》等户外真人秀节目,都只是披着「元宇宙」的外壳,利用VR、AR技术构建一些虚拟背景,节目的底层逻辑依旧是日常的行为逻辑。

《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的特点在于:在真实环境中融入虚拟世界的逻辑。

我们可以看到,节目并没有用很多的高科技打造一个赛博感十足的虚拟空间,反而在大众熟悉的生活场景内展开游戏,比如桑拿房、游乐园、街头巷尾、民宿、餐厅……

而作为节目串场的AI(柳熙烈饰演)也是作为节目的搞笑元素存在。

但是这些日常生活场景中的行为逻辑却是“反直觉”的,比如在街头巷尾持枪战斗,在桑拿房里运冰块填水池,在游乐园里拿着烛台四处游荡,在餐厅里升降旋转……

正是这些反常的行为将真实环境“架空”,产生一种「虚拟世界」的感觉。

这其实给目前一直在探索的「元宇宙」综艺一个思路,虚拟的特效不一定会给观众带来「元宇宙」的感觉,但“反逻辑”的规则反而会让观众对习以为常的“宇宙”产生陌生感。

「虐星」的边界在哪里?

自2007年韩国综艺节目《两天一夜》开播起,追求「生活的真实体验」和「人物的真实情绪」的真人秀节目就开始风靡,而韩国综艺的「虐星」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

「虐星」一方面代表着明星和观众阶级关系的打破,从“仰视”变成“平视”甚至“俯视”,观众的心理期待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虐星」也让“商品”般的明星拥有更多真实的情绪反应和戏剧化的瞬间,成为活生生的人,为节目带来更多的看点。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明星越遭罪,观众越买账”成为不争的事实。

《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依然沿用了「虐星」的方式来提升节目的趣味性。

一方面,「虐星」能够放大嘉宾的人设标签,或者带来反差感,让人物看起来更有趣。

刘在石和李光洙在《Running man》中的形象已经成为固有的标签,他们只需要在节目中以同样的形象应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和危机,就能引发观众的笑点。而权俞利的“少女时代”光环,在节目设定的危机和挑战之下,则会出现反差,慢慢呈现出更为真实接地气的形象。

另一方面,「虐星」能够让观众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内获得“爽感”。

节目并非一开始就让观众处在“上帝视角”,而是通过嘉宾的探索,带领观众一步步地感知每个虚拟地带的环境。这样类似“游戏”和“恐怖片”的方式能够将观众迅速代入到节目营造的「虚拟环境」中,以一种的“安全”的方式感受未知的恐惧。

高概念的设定与「虐星」的游戏环节高度融合,的确在节目前几期给观众带来了吸引力。

然而,这档节目却与期待中的播出效果有些距离。

尽管刘在石和李光洙的组合依然保证了节目的笑点,权俞利的加入也很自然生动,道具场景的设置也让人惊叹,但观众更多的反馈是“没那么好笑”。

冷眼发现,在一个「强规则」的空间场景之下设定大量的冒险和挑战,通过「虐星」的方式引发观众的笑点,似乎逐渐在“失灵”。

很明显,《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中,创作者们太过于强调“被吓到”引发的笑料,而忽视了节目的叙事和节奏。虽然「虐星」所带来的“爽感”可以让观众的情绪一直处在高点,但时间长了,观众则会难免产生「心理疲惫」,越来越“笑不出来”。

在这里,冷眼想再进一步聊聊这档节目令人遗憾的地方。

首先是薄弱的叙事。

节目很亮眼的一点在于,针对当下的社会环境和人的社会情绪,设置诸多有趣的概念。但可惜的是,节目的叙事并没有跟得上这些创新的概念,只是在概念的外壳之下设置相对应的游戏规则,在叙事上面缺少挖掘,情节之间也缺少连贯性,不免稍显“空洞”。

比如节目第四期「安全地带」中“恐怖屋”的设置,虽然将“吓人”做到了极致,但缺少对屋内线索的铺垫和解释,以及对故事情节的挖掘,让观众感觉只是一波又一波恐怖情绪的更迭,并没有能够持续观看的动力。

又如节目第五期「大脑地带」,通过嘉宾情绪的变化来完成场景的变换,但因为缺少层次的递进,让嘉宾摸不着头脑的同时,也让观众一头雾水。节目后续内容的展开和主题概念的升华,也因为尴尬的“有限生命值”的设置,在嘉宾还没有明确游戏规则的时候,就已经草草结束了。

最终这期节目的成片只有短短40分钟,非常可惜地没有传递出节目想要表达的「情绪价值」的主题。

其次是混乱的节奏设置。

《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将每期节目都控制在一小时左右,让内容更加紧凑,想充分调动起观众的观看积极性。

但是情节和概念的设置让每期节目的内容是不平衡的,因此节目整体的节奏稍显混乱。

比如第一期的「眼睛地带」、第三期的「病毒地带」以及第四期的「安全地带」的内容设置都非常丰富,节目想要在有限的时长里保留更多精彩的内容,因此节奏就显得非常快,经常是还未完全铺垫好情绪就进入到了下一个部分。

而节目第二期的「水地带」、第五期的「大脑地带」以及第七期的「火地带」的内容就相对单调,嘉宾可发挥的空间较小,因此节目的节奏会略微拖沓。

其实节奏问题在节目前期的策划过程中是可以避免的,可以针对内容灵活地调整时长。而为了时长上的统一而牺牲了节目的节奏,反而是“舍本逐末”。

再次,是不够突出的嘉宾。

实际上,《The Zone:坚持才能胜利》邀请的李光洙、刘在石、权俞利三人与节目风格很适配,但是节目的强规则反而限制了嘉宾的发挥。

节目中,刘在石和李光洙并没有突破《Running man》中的固有形象,依旧在消耗原有的人设。

权俞利的作用也并不突出,没有带来全新的化学反应,三人之间也没有明显的默契。

整体来看,刘在石和李光洙还是在“抱团取暖”,权俞利则是像宋智孝一样,作为一个偶尔会“逆风翻盘”的妹妹需要守护。

同时,节目中虚拟世界的诸多规则让嘉宾丧失了更多的主动性,只是充当一个“被吓到”的角色。因此为了丰富节目的喜剧效果,嘉宾所呈现的一些夸张的反应,反而会在节目中显得表演性太强,让观众产生“出戏”的感觉。

在冷眼看来,《The Zone:坚持才能生存》在当下的综艺市场上的确是一个亮眼的存在,它关注时代下的社会情绪,用综艺的手段来表达对「环境」和「人」的关切。

高概念、强规则的设定也足够吸引人,给户外博弈类的节目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但是随着Netflix、Disney+等流媒体在综艺领域的不断入局和竞争,仅靠明星、场景、技术的高投入来刻意搞笑,已经逐渐不能让观众满意了。

观众更需要的是「全新的模式」+「足够新奇有趣的故事」。

0 阅读:462

冷眼看电视

简介:提供独家节目解析,深扒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