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前,游历东方十七年的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传开所谓的“东方见闻录”,西方世界很多人都觉得,虽然不怀疑他到处游走经商,但要说他到过中国,被蒙古皇帝接见还封他做官,多数人都会觉得他的说法太夸张,“注水”太严重。后来的学术界,包括中国很多研究者出于“游记”本身很多事实谬误,也不认为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可信度有多高。
直到杨志玖、蔡美彪等一批学者不懈努力,从各种语言史料中比对钩沉,解决了马可波罗一些生平疑点,今天已经没有太多人会怀疑马可波罗到中国的真实性,但也不意味着他的说法全都可信,他具体在中国那么长时间究竟在做什么,似乎还存在许多的疑点。
马可波罗的画像和简介
一、马可波罗来中国见忽必烈的背景
马可波罗出生于中世纪后期著名的自由城邦威尼斯,这里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源头,依托商业贸易繁荣了两百多年。马可波罗算是商人世家出身,他的父亲尼克罗和叔叔马菲都是商人,早就到过中国,并见过蒙古大汗忽必烈。
当时,尼克罗兄弟经商在地中海南端的君士坦丁堡,然后从陆路到金帐汗国的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的丝路名城布哈拉),见到金帐汗别儿哥(蒙古大军西征俄罗斯、匈牙利的著名统帅拔都的弟弟),当时别儿哥与忽必烈弟弟旭烈兀正在争夺高加索地区,尼克罗兄弟在不花剌耽搁了三年,一时无法返回欧洲,所以干脆前往中国见到了忽必烈,带着蒙古大汗的金牌,这才顺利通过旭烈兀的伊尔汗国返回欧洲。
威尼斯作为一个自由邦,当时的城市并不大,他们回来引起一阵轰动,据说带着蒙古大汗忽必烈的旨意去罗马拜会教皇,方便蒙古与罗马教廷取得联系。之前蒙哥大汗在位时,西征的声威已经远播欧洲,当时就有过联络教廷。尼克罗兄弟俩完成了任务,并再次作为教廷代表访问中国,马可·波罗这一次就一起上路。因为尼克罗返家的时候,妻子已经去世,马可波罗已经十五岁,他对父亲去中国的经历非常感兴趣。所以,也不能再扔下一个人在威尼斯这一次光前往中国就走了三年。
今天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封面
马可波罗随父亲先到伊尔汗国的报达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这是一座唐朝时期,由中国人帮助大食国哈里发王修筑的城市。西域的怛罗斯之战,唐军有几千俘虏带着纸张、书籍、指南针、兵器等到大食,这些俘虏参与修建大食国新都城,有一定程度的东方风格。旭烈兀的蒙古大军攻打大食,报达外城受到一定毁坏。但最终旭烈兀是引出大食军在城外消灭的,入城以后搜掠了一番,并没有如传言一样被大肆破坏。
漫长的旅途大多在大食、波斯和中亚,马可波罗本身没什么文化根底,父亲和叔父长年不在身边,过去与母亲相依为命,虽然人很聪明,但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不大会写作。在路上主要是跟着父亲、叔父学习语言和经商。历来传说马可·波罗会四种语言,其实马可波罗的父亲、叔父也就长年在大食和波斯地区经商,除了流行的拉丁语和波斯语相对纯熟,他们尽管到过中国,对蒙古语并不熟悉,所以马可波罗同样如此。哪怕马克波罗后来在中国生活十来年,一些史书认为他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是根本不真实的。这就是为什么他的游记被后世认为虚假和错误的重要原因,大多数中国地名都是转译名称,而且基本都是波斯语转译,既不是汉语也不是蒙古语,今天我们翻译的游记涉及南方城市地名当然基本用汉语名称了,当年原文却不是这样的,大量北方和西北地名还是能看出他名称留下的问题。
影视 作品中的马可波罗和忽必烈
公元1275年,他们到达大都见到忽必烈,这也是马可波罗被争议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到底有没有受到忽必烈接见?或者哪一年被接见?他在游记提到帮助元朝军队制作先进的回回炮攻下襄阳城是一个巨大的漏洞,襄阳是在1273年被攻下,按说马可波罗那时还在路上,他不可能在襄阳战场出现。
马可波罗说受到忽必烈的热情接待,很详细的记录了宴会情况,甚至写了忽必烈的外貌体型等等,而且以后还多次见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很喜欢。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方面的内容的确都很有问题。尽管马可波罗写出了许多元朝上层贵族的情况,但总有时间误差的毛病,而且他对忽必烈容貌形象的描述也不大准确。客观来看,如同杨志玖、蔡美彪等先生当年的一些分析,中国和海外很多学者认为马可波罗完全没有到中国,他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也站不住脚。
首先,马可波罗记录当时许多重要事件,以及地理、习俗的基本事实都是大体真实的,只不过主要疑点就是时间有偏差,甚至种种事迹的细节,他都能留意到,绝不是道听途说和发挥想象可以写的那么详细。因为马可波罗的文化程度不高,他要编那么符合中国人文风俗情况的内容是编不出来的。假如马可波罗没有来过中国,只在波斯等地转悠,他应该遇不到那么多到过中国的波斯商人讲述中国故事,即使遇到一些真正中国人他也无法沟通,他不懂汉语。
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的塑像
第二,即便不是当时每一件重要的事马可波罗都亲身经历(如攻襄阳),但一定了解过比较接近事实的人。如马可波罗写忽必烈亲征海都,以及关于流传海都的一些故事,他没有到过中国或者漠北及西域是无法了解的。例如他写忽必烈的身体情况,脚上有病等都是细节。以及海都在西域的性格和口碑,包括海都女儿的故事(也许是事实,也许有一定传闻加工的虚构)。还有当时丞相阿合马被刺杀,书中马可波罗记下汉人官员的名字拼写是错误的,但蔡美彪先生分析,这个事情是忽必烈在位期间发生的事实,马可波罗是从当时众多色目人官员口口相传记下的,而不是来自汉人官员这边。还是因为马可波罗不懂汉语,没法同汉人顺利沟通的原因。
马可·波罗本身是很聪明,渴望学习,但是作为一个西方外来商人,他主要是懂得波斯语才能顺利在丝绸之路上进行交流,何况当时中国主要的外来商人都是西域各部族,蒙古族经商的毕竟不算多,汉人商人虽然多,但马可波罗要深入中原内地才能接触到。所以,他的蒙古语是波斯语的音译。他没有办法直接与忽必烈和其他蒙古官员交谈,那么,马可波罗见到忽必烈的情况即便不是假的,但也多少打了一些折扣,也许就是那种官方色彩的大批贸易使臣性质的接见,马可波罗并没有把忽必烈认得很仔细,他写忽必烈对他的推崇和喜爱多少有点夸大其词。
二、马可波罗到过四川吗?他到底在中国做什么?
马可波罗游历东方路线示意图
《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许多关于中国南北各地的人文、地理、风俗和一些传说事迹,而且都以马克波罗本人的见闻为视角。众所周知,他来到中国以后待了有十年左右时间,除了号称他曾经做过元朝官员外,书里并没有过多描写他到底做了什么事,尽管能够看出马可波罗应该是在中国各地游历,但今天也很少有人分析他到底在中国做什么,要说他就像今天的游客一样各地观光显然不大可能。
马可波罗的见闻除了少数集中在大都外,主要对南方的描写比较详细,尤其扬州、杭州沿海一带,让人能够相信他应该是亲身经历,因为宋元包括明代的外来商人都是在江南沿海港口汇聚。其他地方,能够确定马克波罗到过的地方似乎不多。他描写比较集中的就是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问题是马可波罗是听别人讲述的呢,还是确实来过四川西南?争议就比较大,这就涉及分析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大部分时间究竟在做什么?
马克波罗本身是威尼斯商人,虽然局限于史料,多数研究者还是倾向于主要的事情并不是旅游,而是在中国各地经商。马可波罗一家得到忽必烈的接见和许可,根据中国唐宋时代以来,经济繁荣的地区是南方,所以马可波罗主要就在南方活动。
纪念馆根据游记还原的元朝社会
关于马可波罗在扬州任职的事情争议也很大,他说自己是负责盐务方面的官员,实际上可能只是辅助性职务。唐宋以来,盐、茶、马、酒等是朝廷官府重要的经济来源,基本是官办性质,马可波罗原本作为商人,从丝绸之路到中国内地,他对中国商业贸易的特点很快就了解清楚。
忽必烈在位时期,由于消灭南宋、征讨日本、征讨安南、平定海都等,军事活动非常频繁,财政方面显得紧张,所以先后有阿合马、桑哥、卢世荣几个善于积累财富的宰相。马可波罗作为商业上比较有经验的青年才俊,参与经济、财税方面事务也有可能。只不过限于他的身份以及语言的情况,马可波罗可能只是从旁协助的“编制外人员”。
盐茶,美玉和香料贸易是西方商人所看重的货物,例如当时缅甸玉和香料,基本是南方,包括西南是主要产区,尤其有一种香料他们认为很有价值,所以,马可波罗为此到过四川和西南应该是事实。
成都锦江的廊桥被马可波罗记录在游记中
马可波罗家乡威尼斯的廊桥
游记记载从关中翻越秦岭,到广元再前往成都,路上大约要走20来天。他在《成都府》一节中写道:“那里有一个名叫成都府的地区。……市内有一座大桥横跨其中的一条河上。从桥的一端到另一端,两边各有一排大理石桥柱,支撑着桥顶……”这就是当时成都的万里桥,今天的廊桥,他把这座桥与家乡威尼斯的叹息桥相提并论。
他描写附近的锦江:“有一大川,经此大城,水中多鱼,川流甚深,广半里,长延至海洋,距离有八十日或百日程,其名曰江水。水上船舶甚众。”记录都比较准确。万里桥附近当时是著名的码头船只汇聚之地。马可波罗还发现很多商人把生意做到桥上和桥边,观察很细致。因为这里船只有商船、渔船和游玩的民用船只,他记录:“桥上有房屋不少,商贾工匠列肆执艺其中,桥上有大汗征税之所,每日税收不下千两。”
马可波罗从成都出发往西南也记录一些听说的见闻,如土番州的情况就不是亲身经历。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经过雅州(今雅安市)时听到的见闻,这里往西就前往打箭炉(今康定市),因为元朝时雅安属于吐蕃宣慰司属地,所以马可波罗称是土番州。他记录下传说山中的熊虎等野兽横行,行人在山中行走需要燃放爆竹,他写是一种当地的长竹,燃烧时会发出爆炸的声音,马可波罗夸张地形容“声闻十里”。四川雅安至今是产竹之地,这些细节都非常真实和引人入胜。但推断不会是某种竹子点燃就能那么夸张的爆炸,研究者认为应该是原始的火枪火铳,装填火药到竹筒里进行引爆,的确可能就是经过改良作为原始火器的爆竹,能够有一定杀伤力。
到建都州(今西昌越西一带),马可波罗记录当地产金子,称“河中金沙甚饶”,因为这里本身就是金沙江流域,自古产金。到永昌府(府治在今云南省保山市,早年永昌为郡名,能够管辖缅甸部分地区,古永昌道是“蜀身毒道”南端重要的一段)以南,他见到一个集市:“每周开市三次,以金易银,以精金一两,易纯银五两,银价既高,各地商人携银到此易金而获大利。”
四川西昌的邛海也被记录在游记中
整个西南各邦,马可波罗发现流通纸币、海贝,用来贸易盐茶、丝绸等物资,而且玉石、宝石、珊瑚等也很名贵,如他记录下流行西昌邛海的一种美玉,以及云南永昌、会川等地的美玉。他还详细记录了四川产盐的工艺流程,以及贩卖盐到西南各邦交易的经过。
所以,对照游记可以发现,马可波罗的游历只体现一方面,他在元朝做官的说法迷惑了后人,另一方面是一直保持商人身份,记录的游历过程也就是在中国经商的过程。只不过元朝的包容,像大量西域色目人进入内地生活,同样马可波罗这种来自西方的商人也相对比较宽容,至少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压制商人。加上马可波罗偶尔还辅助官员处理一些经济税收方面的业务,他能够获得某种便利条件。
例如马可波罗到西南就非常看重香料的采购,他发现西昌地区的麝香,认为是中国原产的香料。另外丁香、樟脑、肉桂、月桂等,也都认为是欧洲没有的,于是马可波罗购买了很多,最后他完成使命离开中国,一路沿海经商贸易,返回欧洲还成了百万富翁。
可不可捉摸的命运和马可波罗开了一个大玩笑,这个能说会道的威尼斯商人由于对中国的经历非常自豪和骄傲,回到欧洲以后却对人加油添醋,反而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他言过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多少人相信他游历的见闻。但对后来一些勇敢的探险家,马可波罗一直是一个神话的缔造者,鼓舞很多人继续前往遥远的东方,例如哥伦布、麦哲伦等,直到开启大航海时代。
本文为作者原创,若转载请署名出处,若盗文将追究责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