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它比不上爱尔

长线如金 2024-10-15 03:22:54

尽管这几年股价跌得非常厉害,但是通策医疗总体还是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业绩输出态势。

根据中报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口腔医疗门诊量达171万人次,同比增长8.23%;实现总营业收入14.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2%;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 亿元,同比增长1.7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06亿,同比增长4.33%。

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净利润1.37亿、扣非净利润1.35亿,分别同比增长2.04%、0.85%、4.49%。

当然,这种程度的增长显然不太符合市场的味口,毕竟估值这么高,预期早就打得满满的,而从上表看得话,近四年业绩几乎就是在平着走。故而在增长不给力的情况下,以漫漫下跌的态势来杀估值,也就尽在情理之中了。

具体从收入分类来看:种植收入2.55亿,同比增长11.3%,主要在于该项目消化集采降价影响之后,迎来了良好的放量增长态势。

但是正畸、儿科、修复、大综合等项目表现均较为疲软,特别是高附加值的正畸和儿科项目,分别下降4.7%、1.1%,明显遭遇到了承压。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个人认为可能还是和当前的消费低迷有一定关系,理由是纳入集采的种植牙明显表现更好,而相对而言,迫切性没那么强且没有被纳入集采的正畸、儿科,则显得格外疲软,充分说明人们的主动消费意愿非常不足。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旗下共有 84 家医疗机构,营业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开设牙椅3037台,相较2023年同期新增了10家医疗机构和300多台牙椅设备,增幅分别约13.51%、12.48%。

然而,就诊人次和营业收入却分别只增长了8.23%和3.52%,也就是说产能效率正在下降。总体看,上半年单牙椅产出为43.3万/张,同比下降8.73%;单客人均消费768.4元,同比下降5.15%。

不过,新增产能往往有一个爬坡期,同时叠加消费环境不振、异地扩张本身存在难度等因素,目前尚不能轻下定论,后续还得继续跟踪观察一番,才能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与基本面情况相比,最令人头疼的还是价格,尽管经历了大幅下跌,时至今日通策医疗的PE值依然高达47倍,与公司当前的增速,以及未来可能实现预期明显不太匹配,实在让人有种无从下口之感。

为什么市场会坚持给出这样居高不下的估值呢?我觉得应该和爱尔的锚定作用有一定关系,作为上市医院的标杆,爱尔至今仍有着1200亿的市值(更不用提巅峰期的市值水平),而通策只有200多亿。

因此,同样是高景气度赛道的情况下,相对小体量的通策很容易给人带来想象空间,毕竟市场会联想到,假如有一天通策能发展到爱尔那种程度,是不是也可以享受到1300亿的高市值呢?所以在这种情绪主导下,一时半会估值还真难下得去。

市场对此的理解是否正确呢?一切其实还有待商榷,因为通策和爱尔还是存在两点很大不同:

一是牙科的竞争可能更为激烈,2023年全国工商在册的眼科医疗机构总数超过6375家,而牙科医疗机构在2022年就已多达122248家,两者基本不在同一个级数。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自行脑补,牙科手工属性比较强,很多医生自己就可以开诊所,而眼科可不是什么人都敢轻易开的。

二是爱尔居于全国的眼科名头已经打响,品牌影响力对于民营医疗中的竞争对手可谓是降维打击,而通策的品牌明显还差些火候,或许在浙江省确实是NO1,但走向省外扩张时,能够匹敌的对手不再少数,谈不上绝对优势。

因此,我的看法是因为体量小,所以通策就必须要享有比爱尔更高的估值,至少从逻辑上讲似乎并不合理。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阅读:4

长线如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