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使诈败齐师,蔡侯好色丧基业——庄公十年

茶余饭后说名人 2023-03-11 15:01:04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百齐师于长勺。

《曹刿论战》作为中学课文,具体过程没有什么好讲的,应该注意的是那时候没有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一、齐国为什么要伐鲁?

齐桓公即位之初便因为和公子纠争位与鲁国发生战争,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如今他位置也坐稳了,管仲也要回去了,为什么还要对鲁国用兵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立国之战”的问题——这是任何一个从危机中走出来的国家必须面对的。齐国经历了齐襄公时期的野蛮扩张,本就和鲁、郑等大国结下了世仇,刚刚兼并的土地也尚未完全归心,此刻如果新即位的齐桓公表现出任何退缩的态势都必然会引来各路对手的反扑,所以必须继续强势,才能给自己留出安定局势的时间。

而且,在桓公看来,鲁国刚刚被打败,齐军心理优势明显,借口又是现成的,所以决定先拿鲁国开刀。

第二、以曹刿的身份怎么可能见到鲁庄公,怎么可能取得庄公的信任?

从左传的语句来看,曹刿的地位并不高。

首先,曹刿有“乡人”,给人的感觉是他在乡下。

其次,他不是“肉食者”。周代礼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朔月(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犬,朔月才能食用羊。这就说明他最多只能是“士”,地位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

如此地位,想要和国君见面,不用说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即便在如今君主立宪的英国、丹麦之类估计也难,曹刿是怎么做到了,《左传》上简简单单三个字“乃入见”就一笔带过了。

曹刿见到庄公后,并没有立即提出自己的妙计,而是询问庄公:“何以战?”。当有了一定社会阅历后很难不觉得奇怪——这人怕不是疯了吧?

领导正在忙着竞争一个项目,你觉得自己能帮上忙,当人家百忙之中抽空想听听你的高见时,你直接提出个问题:“你凭什么觉得咱们公司有资格投标啊?”,看被不被人打出来。

庄公没有,而且认认真真总结了自己的优势,而且在被反驳后也不气恼,继续总结。

历史上礼贤下士的例子很多,但大多是明主确信此人的“贤”,包括但不限于名气、另一位或几位已经被确认了的贤人背书、实打实的事实,可曹先生的这些《左传》没有任何记载。

管仲就是因为有鲍叔牙的背书才会收到桓公的重用

第三、曹刿的胜利来自于他的计策吗?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在战场上,在敌人势头正盛时坚守阵地,顶过三次攻击后,再发动反击,曹刿为什么只用如此简单的计策就轻松击败了齐军呢?

这应该和春秋时诸侯作战的礼仪有关,按照规矩何时击鼓,击几次鼓,什么时候进攻应该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的。

所谓“周礼尽在鲁”,鲁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突然违背礼制发起“偷袭”,自然收到了奇效。

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妥,战争中遵守所谓的“礼制”本身就很搞笑,早晚会遭到历史车轮的碾压。

只是,这样的胜利是无法复制的,你可以靠一次不遵守规则去的胜利,但不可能一直靠不遵守规则去的胜利。

事实也是这样,长勺之战后,《左传》中也再没了曹刿指挥作战取得胜利的记载。

【经】二月、公侵宋。三月,宋人迁宿。夏六月,齐师、宋 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

六月,齐国人再次被庄公打败,这次是因为“猪队友”宋国。

【经】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息妫的故事在其他文章已经讲过就不再重复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荆”字,这应该是中原诸侯对楚国暗戳戳的侮辱。

蔡侯献舞“弗宾”

0 阅读:14

茶余饭后说名人

简介:讲述娱乐圈、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