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1日,德国跟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一战结束以后,协约国集团在1919年和1922年于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会议主要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在几番讨价还价后,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也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该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在很多人看来,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所以,那时有很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便能够令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令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从此,德国人的心里被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余年,不管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人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论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抑或是失业的工人,皆将其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
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了自由市,波兰走廊将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的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那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而希特勒跟纳粹党的出现恰好迎合了德国人那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膨胀的野心也跟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也就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