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标题的第一眼,估计都会下意识的反驳,谁没事会想要成为地主的佃户啊,那不是自己把自己送上砧板,任人宰割吗?
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古代那些佃户,看看如果换成自己,在那种背景下,真的是否能坚守住自己的底线。
首先说说离的最近的清朝,当时乾隆年间广东学政李调元写过一篇《卖田说》,详细解读了他的老友王泽润自愿成为佃户的过程。
王泽润本是一个有着十亩地的自耕农,其实凭借十亩地的产出,在负担当时官府的征银后,养活一家人应该是不难的。可问题是对于当时的农户而言,除了征银还有一个更加可怕的催命符——徭役。
“公馆,驿马,过差,洒水,门包,长随,夫轿”以上等等,这些官府的活计都是要摊派到自耕农身上的,而且无偿。这些活虽然不如秦汉修长城那时的徭役动辄要人性命,但是时不时在农忙时节给你摊派一个月的徭役,那地里的收成基本就废了,这谁顶得住!
而如果像王泽润一样“卖田以佃田”,虽然每亩地的收成需要上交一半,但是卖十亩地的收入作为押金,基本可以从地主那里租来一百亩地,所以实际收成远高于自耕,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用再担心时不时会摊派下来的徭役,生活更加安稳。
其实中国老百姓的要求真的不高,这么多年也不过就是想求个安稳!
所以当一边是担惊受怕的做自耕农,一边是安安稳稳的做佃农,自己真的能坚守住底线不做佃户吗?咱们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又何尝没有做过类似的选择,明知面前的是束缚是陷阱,但是为了安稳的融入集体,还是义无反顾的撞了进去。
而且最可怕的是,随着佃户越来越多,官府只能将原本那些人的活,也摊派到剩下的自耕农头上,所以你就算扛得住一时,但当外界压力越来越大,你能扛得住一世吗?
再说说遥远一些的汉朝,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但是就算是这种背景下。很多农户面对朝廷的“三十税一”,依然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诸侯和豪强门下,过着“十税五”的“剥削”生活。
究其根底和清朝差不太多,也是因为官府的“徭役”太重。毕竟越往前推,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整体是越弱的,时代的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地方政府随意征发比较过分的时期,甚至能出现百姓自愿将田地送给门阀世家,以成为佃户为代价来逃避官府无底线的剥削。
其实换位思考也能理解,比如咱们打工人本来每周双休舒舒服服的,但这时候老板们日子不好过,给改成了固定单休,其实吧很多人习惯后,忍忍也能接受。但是如果老板还在你每次单休的时候,时不时毫无预兆就把你拉去加班,这次数多了谁能受得了?!
所以很多时候,咱们从影视剧能看到,当一些地方豪绅或者门阀世家,被朝廷清算的时候,往往那些被他们“剥削”的佃户,还会主动站出来维护这些大地主,真不是这些地主太善良,而是地方胥吏更可怕。
其实每个人都有想当地主的心,但是现实是很多人真的只能无奈成为工具,一个工具能有什么太多选择?
真正困难的选择从来不是黑与白,而是要从两个灰色的选项中做抉择。
所以如果生在古代,咱们真的不会自愿成为佃户吗?
其实又有多少人已经在现代,自愿成为了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