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涨价、水电涨价,财政一旦缺钱,谁最受影响?注意4大后果

小年的政经 2024-05-18 11:58:15

高铁涨价,水费涨价,甚至有传言称电费也要涨价。

虽然“电费涨价”被国家电网暂时辟谣了,但是毫无疑问,当前的社会中弥漫着一股对于“公共服务涨价”的焦虑。

这种焦虑并不是空穴来风。

因为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能看到各地公共服务涨价的新闻。

比如公交票价上涨,去年广州、沈阳、兰州、南阳等城市公交,纷纷告别“1元票价”,进入到“2元时代”。

还有大学学费上涨,2023年秋季,上海、四川、吉林等地方大学学费,涨幅普遍在2成到3成之间。

虽然涨价的领域各不相同,但是涨价的背后大多都指向了同一个原因——那就是财政缺钱、补贴下降。

例如运营高铁的国铁集团,从2022年到2023年,接收的财政补贴从360亿元下滑到6亿元。

2023年国铁集团补贴

2022年国铁集团补贴

再例如教育部资料显示,2023年财政教育拨款比2022年减少25亿元,高等教育支出预算更是减少近40亿元。

我们会好奇、会关注,财政压力大,究竟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

今天柏年就做一个系统性梳理:从投资、到职业、再到做生意,一篇文章完完整整的告诉你,财政缺钱都影响了谁?

一、基层公共服务涨价

系统地看,“政府缺钱”会产生4大后果:

第一个,公共服务的维护成本降低、收费上升。

这里会涉及到很多领域。

首当其冲的,就是与房地产最相关的交通部门。

为什么最相关?

这是因为过去十几年,中国各地修地铁、通公交,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卖地赚钱。

根据统计,2022年末内地有41座城市开通了地铁,32个城市披露了业绩,其中仅有5个城市地铁实现了盈利——它们分别是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和常州。

其余城市都是亏损的,但是没关系。地铁开通后,周边地价上涨,卖地可以带来盈利,用来弥补亏损。

但是今天,“卖地补亏损”的模式,显然走不通了。

为了盈亏平衡,除了上面的5个城市,其他城市的地铁后面大多都会涨价。

与此同时,相比于刚性的地铁,公交线路的调整会更加灵活。

热门的线路,票价可以上涨。冷门亏损的线路,可以直接取消。

甚至有公交公司因为政府补贴没了,发不出工资而倒闭破产。过去两年,这种新闻在湖南耒阳、山东泰安等小城市不断上演着。

同时,对于过去比较普遍的“薅政府羊毛”的行为,有关部门也会出手遏制。

例如最近两年,河南郑州、河北邯郸等地,开始要求公交老年卡“年审”,杜绝年轻人拿老年卡免费乘车的现象。

除了公交,政府的另一大服务就是城市绿化、景区建设。

过去20年,在土地财政的加持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市立公园免费开放”的潮流。

今天呢,虽然免费公园不大可能再收费,但是公园的维护是需要成本的。

未来我们可能就会看到,公园里杂草长了、不能及时清理,昂贵绿植、被换成了便宜树木。

另外有一些公园、或者说景点是收费的。

越是偏远的地区,当地政府越依赖旅游资源收费。所以我们能看到壶口瀑布、青海湖被建上了围栏。

这种免费的旅游资源,被圈起来收费的情况,未来也会增加。

而在大家最关注的教育方面,除了开头提到的大学学费上涨,最应该焦虑的其实是中小学教师群体。

一方面,教师编的工资是财政发放的,本来就有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少子化”,又给学校的收入雪上加霜。

虽然有不少老师希望学生减少后,学校能开展“小班教学”。但是柏年可以斩钉截铁的说,这种希望大概率难以实现,因为财政有现实性的压力。

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小学校合并、教师编制缩减。

最后,是我们刚开始提到的水电等基础商品涨价。

一方面,是因为财政补贴减少。另一方面,还有宏观经济的因素。

最近两年,中国持续落入“低通胀陷阱”,低通胀会导致老百姓推迟消费,不利于经济。

所以水电等基础物资涨价,也是促进通胀的一个环节。

最后总的来看,无论是交通、旅游、还是水电燃气,背后的运行主体都是国企。

而国企这两年都逃不开四个大字“降本增效”——也即增加经营利润,加强财政上缴。

从消费者的角度,你可能会感到担忧。

但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这反而是一个机会。

所以去年以来,伴随着各项服务收费的上升,A股里的公用事业股票一路上涨。长期来看,这种涨势还会持续。

二、体制内职业危机

讲完了国企,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延伸到体制内,讲“政府缺钱”的第二个大后果——体制内的职业危机。

说起体制内岗位,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稳定、高福利”。

这其实都是老黄历了,特别是对于想要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来说。

目前财政压力来临,政府已经展开了裁员、降薪、缩编的“三连击”。

裁员,裁的是合同工。

降薪,降得是正式岗。

此外趁着未来5到10年是中国婴儿潮——“60后”们的退休高峰,现在各地已经开始落实“退三招一”政策,借势完成缩编。

对于新加入体制的年轻人来说,过去3个人的工作,现在得加到你1个人身上,这肯定不是一个性价比的选择。

有关体制内改革,以及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过去一段时间我出了多篇作品进行分析。

例如5月初我的一个文章(放链接)就是在解释,过去10年体制内为什么高福利?

这是因为2015年“工业去产能”后,国家选择“地产+基建”作为替代品,支持经济发展。

地产和基建都是“体制内经济”,给体制内带来了增量蛋糕,才会导致体制内外差距越来越大。

但是未来10年,地产和基建显然已经不能再带来增量。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想找个好岗位,一定要看“增量”在哪里。

就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在国内,直接从事高端制造业,或者给其做销售、咨询等服务业配套,吃“产业升级”的红利;

另一个是跟随中国企业出海,去“一带一路”国家;

三、税收制度升级

讲完了投资、职业,我们再来讲做生意。

政府缺钱带来的第三个影响,就是税收制度的变革。

所谓税改,第一步就是严格打击偷税漏税。

2023年“金税4期”已经上线,“金税4期”只是一个工具,是将银行等大数据和企业经营联系起来。

关键在于政府怎么用,有关部门要不要花人力、物力查你。

现在财政缺钱,很多过去偷税漏税的“灰色地带”,肯定会监管起来。

一个早期迹象就是,最近3年国税招录岗位大幅扩张。从21年不到1.5万人,到22年2万人,再到23年2.5万人。

别的岗位都是“退三招一”,但是税务岗位不存在的。

人数不减少,查税工具还越来越细致,所以像薇娅这种开几十个皮包公司、偷税漏税的行为,才能被大数据查出来。

所以小老板们不要有侥幸心理。过去政府不缺钱、查税成本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未来,政府的眼睛只会越睁越大。

除了严格查税,我们还需要开辟新的税源,这里就不得不再谈房地产税。

过去两年,因为楼市比较差,房地产税好像不怎么提了。

但是房子毕竟有居住属性在,不可能无休止的贬值下去。即使我们完全重蹈日本的覆辙,最近10年,日本的房价也重新涨起来了。

所以等到房价重新上涨的那一天,就是房地产税开征的那一天,不要怀疑。

如果不搞房地产税,相关的税负就会通过增值税、所得税加到底层人民头上。

我们国家过去几年刚搞了“脱贫攻坚”,现在又强调“共同富裕”,最高层不可能开历史的倒车。

而除了房地产税,目前为止柏年还没有看到另一个、能替代“土地财政”的税种——如果有,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告诉我。

所以等到楼市企稳后,征收房地产税,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征收房地产税,影响最大的就是房东群体。

有人说,我可以把税负转移到租客头上呀。

不要忘了,最近政府还在干另一个事——那就是为了“去库存”,政府在收购现有的房子,做成长租房,央行已经在去年末推出了相对应的政策工具。

到时候房东们手里的房子:一是价格跌了,二是被收房地产税,三是在租房市场还面临公租房的竞争,可以说是“三输”。

所以最近两年,柏年不建议大家手中持有多套房子。

当然了,严格查税、征收房地产税,都是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不排除有些地方部门,在财政压力下铤而走险,以罚代征。

2021年,国务院就通报过河北某地大规模摊牌、罚款的情况。

从财政数据上来看,一个地方的“罚没收入占比”越高,就越有动力“以罚代征”。

根据澎湃的报道,2024年全国多数城市“罚没收入预算”普遍上涨,其中罚没强度越大的、增速通常越高。

万亿级别城市罚没强度

柏年呢自己花时间,做了一个全国近300个地级市“罚没收入、税收、GDP占比”数据表,感兴趣的话,可以来我的圈子下载。

如果我们自己做生意的话,还要尽量规避那些罚没强度大的地区。

四、顶层权力的变革

到这里,我们讲完了财政问题,对于基层老百姓,对于体制内职业,对于中产投资和做生意的影响。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财政变革,对于更高层级的权力和资本,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对于权力来说。

财政缺钱,意味着反腐的强度还会继续上升。毕竟“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属于古老的政治智慧。

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在民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下,高强度反腐,既能满足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又能满足财政的现实诉求,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根据中纪委的统计,自2021年以来,有关方面通报落马官员人数逐年上升。特别是中管干部等“大老虎”人数,不断打破历史新高,就是最好的例证。

而对于资本而言。

在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会愈加要求资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适当增加公益性支出。

例如过去两年,我们给医药企业明确限价,鼓励互联网资本投资西部,鼓励企业做“扶贫采购”。

这种情况在欧美也很常见,例如苹果公司招聘,就喜欢用“有色、性少数、土著族群”

他们叫做“ESG”——这是他们的政治正确,我们有我们的政治正确。

当然了,很多资本肯定不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只想“赚了钱就跑”,我们也有对应的办法。

那就是严格控制资本外流。

最近两年,官方一边给普通人打开跨境投资的大门——股票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相继出世。但是这些通道都要求资金不能彻底出境,只能汇入一个资金池,投资完了再赎回。

另一方面,银行卡监控、换汇审查变严,非法换汇的难度明显加大。

我梳理了一下,官方有报道的“地下钱庄案”时间线,2016年时地下钱庄的“换汇抽佣”,大多还在千一左右,今天已经涨到了千三到千五。

这背后,都是我们国家防范资本非法外流的成果。

所以最后综合来看,财政变革是未来数年的经济主线,会带来四大后果:

基层公共服务涨价;体制内职业压力上升;税收制度升级;反腐与资本责任的强化。

不管是对基层还是对顶层,它的影响都是全方位的。

今天的柏年这篇文章,应该是全网梳理财政变革影响,最全的一篇作品。

如果你觉得讲得有道理,还请不要吝啬手中的赞,转发并关注我。在未来,柏年还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有关中国经济与改革的解读。

~全文完~

欢迎加入【柏年的财富圈】,聚焦经济研判、政策分析、职业发展、投资理财,详见下方橱窗。另外,我还专门为粉丝准备了粉丝福利,欢迎私信领取。

3 阅读:7

小年的政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