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是老太太,为什么老头少之又少?老头去哪里了?

楠说大千世杰 2024-10-14 06:00:5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随着社会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增多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个群体投入更多关注的目光。

大家对其生活习性和人群特点进行研究,以便更好的满足其相应的各方面的需求。

当我们对身边的老年人认真统计分析后,会惊奇的发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老年人当中男性群体所占的比例要远低于女性群体。

如果说跳广场舞的老年人以女性居多还可以从性别特点上进行解释,毕竟任何年龄段的女性相比男性而言,在舞蹈方面都更有天赋和兴趣。

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乎在任何公共场合,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老年男性都如凤毛麟角般,老年男性去哪里了呢?

一、男女寿命本身存在差异

过去曾有重男轻女的歧视思想,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社会改革发展男女平等逐渐得到认可,但在许多偏远地区依然对女性存在偏见。

只有男孩才能传承家业的错误观点在城市里也未能彻底根除,国家放开三胎后,有些只有女儿的家庭拼二胎三胎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个儿子。

实际上社会上整体的男性数量要远大于女性,特别是处于适婚年龄段的人群中,男性比例居多。

但到了老年群体时,这一数据竟然恰恰相反。

广场、公园甚至公交车上,几乎每个有老年人进行活动的公共场所,无不是以老太太们占据大多数,其中只有一个两个的老大爷点缀其中。

女性生命力要比男性更强一些,很多人印象中可能见过奶奶、姥姥甚至太奶奶、太姥姥,但对家族的男性长辈却没有印象。

科学研究证明女性寿命比男性长,这或许是大自然对女性生儿育女所付出代价的补偿。

怀孕生产虽然让女性遭受痛楚,但同时也是对身体进行更新换代。

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女性的身体也经历了一次更新,将体内积累的毒素成功排出去,同时孕期雌激素分泌对延缓更年期的到来有益处。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女性的基因特点有助于其对抗衰老,相比于男性更有利于让身体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避免身体罹患各种严重疾病。

而男性的基因特点不利于维持身体长时间的年轻健康状态,特别是步入老年以后,男性身体的衰老速度要远快于女性,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男性外表上虽然表现的更为强壮,短期的输出力要胜于女性,但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男性的耐受力和应激能力要远远弱于女性群体。

特别是女性由于每月受到月经的“摧残”,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精神的抗压能力要远强于男性,面对社会压力时会有更多的韧劲和耐性。

加上日常生活习惯不注意,男性熬夜抽烟酗酒等不良情况的比例要大于女性,罹患各种癌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等重病病例情况明显都要多出很多。

男性由于社会定义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体精神和身体方面的消耗程度更厉害,造成身体的“虚弱”,随着时间变长承受力逐渐下降。

这一现象在中年男性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不管在现代还是古代中年男性往往都是“一家之主”,大部分家庭依靠男性维持正常开支。

二、中年男性生存压力更大

在中年男性的世界中,“上有老,下有小”,唯独没有自己。

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养家糊口,即使生病也要强忍着痛苦继续煎熬下去。

虽说在家庭中的地位比女性要略高一点,对家庭的整体走向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无论是精神方面的压力还是身体上的劳累都超出了极限。

普通家庭的中年男性为了让家庭成员过的更舒适一些,努力赚钱,不仅上班的时候拼命内卷,下了班后还要额外再打另一份工增加收入。

有些男性为了在职场上拓展人脉,追求更好的发展,在自己身心疲惫之际,还要想方设法搞好人际关系,工作之余进行各项社交应酬活动。

有些家庭会因为婆媳矛盾或生活费用问题,长期处于不断争吵的环境之中,男性回到家后,还要想方设法化解矛盾,费心费神出力不讨好。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男性的精神紧张和身体疲惫程度,回到家后的男性还要面对喋喋不休的家庭纠葛,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身心更加劳累。

大部分男性由于传统教育和社会习俗的原因,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委屈,感受到压力时,往往不会找人诉说,反而将其埋在心底自己承受。

中年时默默的承受会让男性过早的透支身体潜力,各项机能在长期的“压榨”中已经失调,成为男性隐藏的定时炸弹,年老时会集中爆发。

三、老年男性退休生活难处

有些男性老年人由于年轻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婚配对象,错过了结婚,导致单身一辈子,到了年老时更不愿意与他人尤其是异性交往联系。

按当前我国的政策,男性要比女性晚退休。这就促使同样年龄段的老年群体,男性还在工作时,女性已经可以享受美好晚年生活了。

早退休可以让女性提前摆脱工作的困扰和身心的磨损,有利于恢复身体状态,并尽快适应退休后的生活,重新找到生存的目标和存在价值。

退休时相对年轻的女性,比男性有更为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来学习掌握一些不同于工作的生活技能,培养娱乐兴趣,让老年生活更为精彩。

当男性退休后,面对的是已经提前适应退休生活的同龄女性,无论在心态上还是实际应对上都会感觉十分无力,再也不复工作时的信心。

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圈,一定程度上是以女性群体为主导。

女性在此时接过男性的指挥棒,逐渐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占据主导性的地位。

老年人失去工作的羁绊后,生活重心回归到家庭中。在与子女相处时,女性由于性格方面的优势,可以更融洽的参与到家庭各项活动之中。

特别是原本工作时,在照顾家庭方面,相比男性,女性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子女之间也更熟悉,退休后彼此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就家庭事务来说,大部分女性处理诸如炒菜、洗衣、打扫等事情上,比男性更为拿手,退休后家庭地位会更高,个人心情相比更为愉悦。

男性退休后,一时之间无法从工作向家庭进行转变,在家庭中话语权降低,无法适应角色的转变和家庭地位的调整,会陷入到迷茫失望中。

原本工作时的同事,在退休后大部分不再经常联系。

偶尔聚聚,也没太多话题,不像女性群体一样,有诸如广场舞、唱歌之类的兴趣爱好。

老年男性在精神上是孤独的,其实渴望出去交际。但大部分老年交际圈都被女性群体所主导,所进行的相关社交活动基本都是以女性话题为主。

部分老年人会尝试融入女性主导的老年生活圈,但大部分男性都无法适应,久而久之,会对家庭以外的世界充满失望,从而拒绝外出活动。

实际上从性格上分析,只有年轻时的男性喜欢集体活动,中年以后的男性并不太喜欢扎堆,不愿意一帮人一起从事某项活动。

老年男性也是如此,喜欢两个人或者三个人安静的下棋或者喝茶。对于热闹的群体活动尤其还要被别人围观,会从心理上抗拒。

即使在家庭之中,老年男性会因为与子女交流上的疏远,以及老伴絮叨责备而心情郁闷,处于不开心状态,自然而然也就对出门失去兴趣。

结语

虽然中年之前年龄段的男性比例要大于女性,但由于女性寿命普遍要长于男性,导致老年阶段的人群中,女性群体的数量要大于男性群体。

男性特别是中年男性承担了大部分家庭的责任,工作压力较大,到了老年时期,身体素质要远远低于同龄女性群体。

女性退休年龄要早于男性,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适应退休生活,从而在老年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老年生活的大多数活动主题都偏向于女性。

男性由于性格方面原因,加上平时疏于照顾家庭,退休后在家庭事务参与上以及与家人的相处上不如女性受欢迎,逐渐丧失家庭话语权。

男性退休后个人自信心不足,对于出门参加老年活动有较大的抗拒心理,更倾向于安静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群体性的活动不感兴趣。

这也就导致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都是老太太,很少有老头的身影。

参考资料:

为什么大街上都是老太太,而老头却没有几个呢,老头儿都去哪了

2024-05-27 17:59·卓琳自媒体

为什么到处都是老太太,然而老头少之又少,老头都到哪里去了呢?

2023-12-26 23:49·身心驿站

0 阅读:14

楠说大千世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