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华为,或许冥冥之中就有着不解的缘分。
读大学的时候,由于我学的是通信工程专业,所以时刻关注着通信公司的动态,还记得大二那年,新闻报道华为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感充满了整个胸膛。那一刻,我的心中就埋下了一定要去华为工作的种子。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经验相对不足,尽管我坚持不懈地多次投递了简历,也没能成功加入。挫败感并没有打败我,毕业后的5年间,我努力工作,一直坚信,梦想总有一天会成真。
2021年1月初,我接到了来自华为公司HR的电话,询问我是否对华为公司感兴趣,可否面试。我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答应。在填了一堆表格,经过多轮面试之后,我终于进入了大学时期一直梦寐以求的公司。
有困难,那就战胜它;有恐惧,那就克服它
作为新人,从产品经理转身到Marketing(市场营销)挑战还是极大的。首先是产品内容上的变化,进入公司以前我只了解光传输及数通的产品,对于无线、核心网这些接触极少,然而对于当前岗位,这样的知识积累显示是不够的。好在公司的3ms、iMSS、ilearning等网站资源极为丰富,我能够毫不费力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产品知识。居住在百草园,上下班步行不足10分钟的路程也给了我更多的时间能泡在知识的海洋里。慢慢地,我也敢于在小组中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说,产品知识的积累主要来源于课下的学习,那么展厅讲解更多的就是实战了。展厅通讲考验的是对所有展屏内容的理解,甚至也是对于展厅整体设计的思考。背讲解词只是知道了展屏讲的是什么,然而其背后的含义、可能引申出的问题,这些都不是讲解词能完全覆盖的,唯有通过一遍遍地接待客户,反复操练,加上自己主动思考,才能真正绘声绘色地讲解出来,也不用担心被客户问倒。虽然我在一个月内接待了16批、累计200人次,也能基本回答客户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我知道自己仍有不足之处。
记得在一次展会上,我接待香港某运营商的CTO(首席技术官),客户看着5G2B(5G行业应用)展屏上的港口应用时,突然蹦出了一个问题:“5G港口确实对运营效率有提升,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那你知道对于这些集装箱,是如何实现全球定位以及智能调度,缓解集装箱紧张需求的吗?”
这个问题一下子让我愣住了,虽然我在大脑中疯狂搜罗着看过的案例,但还是没给出客户满意的答案。我至今记得当时客户眼中的失望,以及那一刻我羞愧的感受。对于这个问题,我回到公司后,立即咨询了公司专家,才得到了答案,我也借此收获了更多的实际业务场景的知识。知识的欠缺和准备的不足导致这个局面,我也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专业,这件事激励我在日后工作中再多思考一步,不断完善知识盲区和技能库。我也时刻提醒着自己,对于客户可能想要了解的内容,哪怕是一个角落,我也要熟练掌握,只要是有丝毫不了解,就会在工作中底气不足,产生错误。
在后续的展厅接待中,我也更加游刃有余,在细致、耐心的讲解中让客户感受到华为的专业性。同时,我也期待能有更多机会,来检验和锻炼我的专业能力。
终于,在机关磨炼了半年之后,我迎来了外派的时刻。
与其畏畏缩缩地退让,不如大大方方地直面而上
2021年11月,在接近而立之年时,我踏上了非洲这片热土,来到了彩虹之国南非。
对于毕业即出国工作的我,外派并不陌生。在进入公司之前,我就已去过马来、泰国、巴西和土耳其等国家工作。但非洲对于我而言,是新鲜而充满神秘的,我也很好奇自己在这个只在新闻里看到过的土地上,能描绘出怎样的一幅画卷。
然而来到一线之后,我才感受到系统部的压力。系统部要求我能独当一面,且由于直面客户,对于项目进度的要求也更加急迫,对于工作效率的要求也是急剧提升。焦虑和不安充斥着整个大脑,因为我明白3个月后的转正答辩,将是对我的一次大考。
刚到来的前3个月,我几乎每个月都会和主管面对面沟通表达我的担忧,我担心自己对于部门业务了解尚浅,在推动项目进展,输出洞察材料上发挥的价值都不大。但主管是个非常有耐心的人,他宽慰我不要着急,以后承压的机会很多,并且给我安排了难度不大但也能快速了解系统部业务的工作,如子网峰会的召开。最终,通过对以往项目的研究,以及多次与子网开会,我成功地帮助子网梳理了工作框架,支撑了子网峰会的成功召开。通过一次次主管对我的传帮带,我慢慢获得了信心,认识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也获得了他人的认可。
2021年下半年,集团CXO受邀参加华为举办的展会,主题为“分享集团碳中和战略及优秀实践”。我有幸被分配接口该客户,策划客户参展及给客户提供支撑材料。对于刚加入系统部不久的我而言,着实是不小的挑战。第一次给高层客户提供材料,我不由得心中打鼓,既担心水平不够导致材料质量达不到领导要求,也担忧把握不准基调引起客户侧不满。我反复研究客户战略,在网上搜索客户的碳减排实践,翻阅该客户的一些历史发言,以求尽量贴近客户风格,终于输出了第一版。
在发给领导之后,领导竟然破天荒地对整体材料比较满意,只是指出了个别优化点,我心中不由得窃喜。发送给客户审核之后,客户也觉得很有价值,引用我们的材料在展会上进行了分享。看着客户在台上神采飞扬地演讲,我知道,这个开头并不赖。邀请客户参加峰会其实本身就说明了客户对于华为认可,客户主动在峰会上分享与华为碳减排的实践则更加说明了客户认可华为是碳中和的“同路人”。
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
“客户战略如此清晰,xxx万的家宽用户目标,为什么发展如此之慢,客户也没重视?”这个难题,摆在了所有家宽BST(商业解决方案团队)成员的面前。年初就需要确定每年的工作方向,可以说,如果无法找出答案,那么全年的目标就无法明确。
大家头脑风暴了近一个小时仍无结果,空气氛围不由得变得焦躁起来。结合最近所学及客户材料,我不由得蹦出一个想法:客户不够重视,是否因为没有专门的组织来承接家宽目标?也没有CXO列入自己的重点工作中?
大家认可了我的看法,随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顺利梳理出了全年的工作框架:邀请机关专家和CXO级别客户沟通,让他们了解发展家庭宽带能给他们带来的商业价值,进而重视家宽的业务发展,能将家宽业务列入当年的CEO(执行总裁)关心的“1件事”中。
同时我又分析了主要子网的家宽套餐,并对拓展中遇到的困难和优秀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并针对性指出线上订阅渠道不畅及套餐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大家一起定制家宽目标网,抓住每一次和高层交流的机会,向客户讲述最新洞察所得及建议。
终于,客户在最新战略中将家宽目标网单列,并且首次指出基于价值的FTTH(光纤到户)/FWA(固定无线接入)建网理念,为各子网指明了如何快速发展家宽,也为后期的光宽大量建设打下了基础。
关注客户痛点,帮助客户达成目标
从2021年资本日发布2040碳中和战略之后,客户便开始要求华为明确碳中和目标,我们随即对此展开了讨论,制定了相关执行方案。
首先我们明确了碳中和作为“CEO关心的1件事”,我们要将其作为双方高层共同关注的重点工作,以此表明华为对于客户战略的重视及支持。我们通过对客户碳排放分析,发现约xx%以上来自scope3(碳排放范围3),其中接近一半来自于塔商,scope2(碳排放范围2)占xx%。但塔商短期内没有碳中和战略,那么scope3短期内是不可能给客户带来碳减排明显变化。唯有scope2+scope1才有可能带来碳减排,达到客户设定的每年碳减排目标。我们的三层绿色架构正好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作为碳中和项目管理员,我将洞察所得与项目组长沟通,在方向上达成一致之后,便一起制定策略准备和高层客户的沟通。
借助巴展、南非和迪拜小巴展的机会,我们让技术侧客户了解到,华为的绿色方案如何从scope2入手,帮助客户达成碳减排的目标。我们联合各团队,梳理哪些场景适用于现网,能帮客户实现大量碳减排,并落到具体可实施的项目和网络部署中,让客户切实看到了价值。
经过一年多的合作,客户将“高能效网络设施”纳入最新战略,并且作为独立项目单列,同时在多个场合分享他们在碳减排方面取得的成绩,将OXC(光交叉),800G等标准推广到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急客户之所急,助力客户商业成功
客户作为非洲第一大运营商,虽然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在一些子网所在国也面临需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问题,这样才能长远发展。
急客户之所急,痛客户之所痛,助力客户商业成功,持续加强战略互信,增强客户粘性,让客户切实感受到战略合作伙伴的价值,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
因此,我们的第一步,就是与客户对齐策略,向客户展示华为的思考及如何做来帮助客户使用ICT技术促进社会包容;第二步,是支撑客户在更多高级国际峰会等场合向世界展示他们在引领非洲数字进步上做出的努力。
在2022年5月份,我们在园区策划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峰会,并邀请集团负责ESG的高层参会,客户欣然应允。
在峰会上,我们从碳减排、农网覆盖、人才培养和金融包容四方面,向客户展示已经联合客户取得的进展,以及下一步如何深化合作,进一步帮助客户在主要大网强化“以数字方案引领非洲数字进步”的形象。客户非常认可,并且在宣讲期间频频打断我们,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说明他们在几个子网遇到的罚款事件以及对于营商环境的深深担忧。在茶歇期间,他们还明确表示希望通过联合华为推动农网的部署,为更多偏远地域的人民带来连接服务,加快非洲数字化进程。
峰会结束后,客户主动表示将在内部高层会议上汇报此次峰会的收获,并和华为持续合作,共同改善营商环境。
后来,客户在COP27(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主动分享了与华为在碳减排、连接未连接和ICT使能绿色发展的实践,进一步强化其负责任的泛非运营商形象。
帮助客户成功,也是帮助自己成功。我们和客户的携手并进,也得到了客户的支持,他们在多个场合的积极分享,也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可。
沉甸甸的荣誉,指引我奔向更灿烂的未来
很荣幸,外派的第一年我就获得了金牌个人的荣誉,系统部优秀的同事非常多,我明白我还有很多需要追赶的地方。很感谢我的导师以及主管,孜孜不倦地带我成长,没有他们的帮助,或许连转正都是一道我跨不过去的门槛。我一直觉得,入职以来我遇到的都是贵人,他们都在帮我更快地成长。
荣誉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我期待自己能抓住青春的尾巴,在职业生涯上留下更多精彩的瞬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