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一线中医从业者感觉中医诊所市场已经饱和?|作者专栏

老夏的笔记本 2024-09-11 15:26:06

凡是自然界中的好东西都是缓慢的,就像太阳一点点升起,花一朵朵开,粮食成熟,细水长流,这些东西都是慢慢的。相反,那些骤然的都是昙花一现,甚至是灾难。欲速则不达,所以别太着急。过去很多做的很好的诊所,至少都是经历了小几年的积累沉淀。未来诊所在进化,时间会缩短,但依旧是稳中求进,慢慢成长。这个长期主义的事业,慢慢成长。竹子定律,根基深厚,爆发才强大。

来源:诊锁界

作者:王雷(id:yizhuxingzhongyi)

编辑:宗正

封面来源:pexels

这是个问题,但不是结论,值得具体分析。

从行业数据、市场趋势、诊所现状来考虑。

1、诊所数量:2023年全国诊所31.9万,中医诊所8.63万。环比来看,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减少283,乡镇卫生院减少164,村卫生室减少5785,诊所(医务室、护理站)增加36552,新增中医诊所11900。基层医疗机构的大增减,市场变化明显,千丝万缕,我们要看走向和密度。

1)3年疫情结束,2022年底《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开诊所的门槛进一步降低。从23年的增长来看,虽然24年已经放缓,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但以后的诊所数量肯定还会继续上升。《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中医医疗机构数达到9.5万个,再等5年,也就是2030年,预估中医诊所的数量至少会达到10.4万左右,这五年是进入良币驱逐劣币的主流阶段,“脏乱差黑”和“牛鬼蛇神”搞的医馆诊所生存空间会空前缩小,进入夹缝中生存的阶段,连锁和个体优质诊所将是主流,优秀的毕竟是少数,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诊所会更理性和稳健,所以增速增量不会像前五年那么大。基于几个关键因素:中医药服务的普及和需求持续增大,持续增长的趋势,政策环境的支持,医疗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整体市场远没有达到饱和,还会良性增长。

2)业内专家和投资机构评估,待中医诊所数量达到11万左右,会有大量资本资源进入行业,收购和新建,助推行业走向规范化和品牌化,迈向标准化和成熟化。但我国的中医诊所数量市场容量具体多大?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中,可能影响这个数据走向的因素太多而且很多充满不确定性,很难预估。这个对于现阶段当下已经运营的诊所发展去太深入考虑,其实意义不太。

2、就诊人次:我国14.1亿人。2023年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49.4亿,环比增长6.7亿,占所有诊疗人次的51.8%。原因有三个:基层诊所数量增加,覆盖地区增加;门诊统筹政策全面落地,到诊所看病也能报销,尽管额度较低(应该是2000),尽管24年开始严控使用质量和减少数量;国家一直在推行分级诊疗制度,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力度还会加大。

1)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2.8亿,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总人次占比26%。在全国医疗服务诊疗总人次(95.5亿)的占比只有13%。这类可以初步看出中医诊疗服务的需求和供给情况,一是表明中医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医疗体系的明确定位和调整,流向和选择中医就诊的人次还将大幅度提升(这里面有三个重要原因,中医诊疗优势普及,经济情况走向,政策导向),还将拉大中医诊疗服务的占比,这还不包括承接预防、康复、保健、养生的大健康行业的服务人次体量。

2)截止2023年,全国已设置公立中医馆4.17万个,9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9.9%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基于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将继续提升中医服务覆盖面和可及性,就诊人次的密度将加大扩散到二三级城市;

3)诊所的接诊人次,远不到饱和。100—300平方的中医诊所,不包含自带流量且只开中药的名老专家自己开的诊所,而是1-2名中医+3-4名治疗师+1-2个药剂前台这个人员配置的中医诊所,在这个诊疗面积来看,大家认为一天的接诊人数饱和量是多少?

A、内科从接待、诊断、开方、配伍、煎药、离开,中间四个环节都需要专人时间服务,10+20+60=90分钟/客?外治从接待、诊断、治疗、医嘱全程几乎也是需要专人专项服务,平均10+30=40分钟/客?营业时间,市场大约80%以上的诊所是12小时+,假如我们只算内科诊断开方时间,配伍和煎药服务时间可以分割和延推,医生除去休息时间2小时,再除去交叉时间1小时,完全用于诊疗的时间6个小时,1-2人可以接诊36-72人;而外治,均算40分钟每客,市场上的外治老师时间是最长的,很多通班都是8个小时以上,我们就算完全诊疗7小时,3-4名可接诊33-44人。一个这样的诊所可以接诊69—116人,不过绝大多数运营管理流程管理不规范成熟的诊所,大都会忙得飞起来。目前能达到这样每日门诊量的诊所占比能有多少?

B、从我了解的100+诊所的门诊量分析,趋于这个模型和配置的诊所,平均每日门诊量10人以下的占比约60%,10-20人的占比月约25%,20-30人的占比约10%,40人以上的占比约5%。从这样的单体诊所来讲,本身门诊量是远远没有达到饱和。

3、医疗密度:镇上有几家中医服务单位?县城有多少中医诊所?地级市有多少家中医服务机构?市场情况是否做过数据、政策分析?省会级城市目前是中医诊所数量承载的优质土壤,因为医疗资源靠前。中医诊疗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核心部分,我们不能只单一只分析中医板块,还是从整体医疗的密度做一些总结分析会更全面。

1)从医院数量来看,重庆、成都、北京、上海、天津、杭州、西安、武汉、哈尔滨、青岛位居TOP10。西南地区前20强的医院中,重庆占据7席。成都的医院数量仅次于重庆。在川渝地区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下,两地卫生健康领域也在同步实现一体化。

2)从执业(助理)医师数量来看,北京、重庆、上海、成都、广州、杭州、郑州、天津、武汉、深圳位居TOP10。北京执业医师数量约12万,位居榜首。重庆、上海、成都也在8万人以上。

3)从卫生机构床位数来看,重庆、上海、成都、北京、郑州、广州、武汉、杭州、哈尔滨、长沙位居TOP10,重庆已超过20万张,上海、成都、北京也在13万张以上。这也是衡量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

4)从城市常住人口来看,重庆(3191万)、上海(2476万)、北京(2186万)、成都(2140万)、广州(1883万)、深圳(1779万)、武汉(1377万)、天津(1364万)、西安(1308万)、郑州(1301万)位居TOP10。其中,有4个城市我还格外关注。

A、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全国唯一兼具五种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示范作用。是国家“大后方”战略的核心重城。

B、成都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是国家“大后方”战略的核心重城。

C、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光谷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陆地突破战略的核心重城。

从几项数据中能看出,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各项医疗指标稳居前列。相比之下,深圳仅在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上排进前十,而另外的关键数据处于中下游水平。人才都是往高处走,有多少医疗人才会流向重庆、成都这个大后方?但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潜力特别巨大的城市,那就是刚才提到的武汉,主要从国家层面的发展定位需求去分析。

同行同道们,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的,看下自己在什么城市吧,大环境对个体诊所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而想进入这个行业的朋友们,看下自己适合去哪个城市土壤发展呢?我的一个观念:强者,就应该去这些城市,优秀的诊所模型更应该在这些城市生根发芽,大连锁的根据地也应该扎根在这些顶级城市。但二三线城市市场,远不到饱和,竞争情况也是较平,还可以大展手脚,接下来三年是布局的好时机呀,甚至是优秀的青年中医开诊所的首选,也是各大连锁必然下沉的战略重地。榕树家1600+的诊所,内行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各城市的现有数量占比和拓店计划数量占比。从此个人认为,市场战略眼光和布局,刘宇董是名副其实的大战略家。

4、感觉饱和:很多从业人员感觉中医诊所市场已经饱和,这个感觉主要来自于周围同行诊所多和自己诊所客户少的感知。所以,这里面有主观的认知,客观来讲部分城市级区域,更准确的应该是商圈级区域,确实存在数量趋于饱和的情况。好商圈,三公里半径十来家是常态。两方面的数量感知,这是大多从业人员的判断结论主要来源。

1)就成都各区域而言,青羊、武侯、高新、华阳、双流、成华、龙泉、郫都、新都等的核心商圈,三公里半径几乎大都是有超过10家以上的诊所数量,竞争氛围非常浓厚。其中有的新诊所一天门诊量就几个人,还有零蛋的情况,自己不强大,选择的区域和商圈要格外谨慎,选址的综合评估没有一个月的全面分析,宁可错失铺面,也不要冲动选择。

2)市场需求份额在增大,诊所数量在增加,经营三年以上的诊所越来越多,生存能力已经基本在小区域市场站稳脚跟,而新进来的诊所已经更理性更谨慎,基本都是做好准备心中有数的诊所,都是相对的强者呀,接下来竞争必然会持续加剧,不过是区域良性的竞争,大都是综合能力较强的诊所之间竞争,这是行业走向成熟化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这是好事,优胜劣汰的规律。对于目前经营比较艰难的诊所,不仅要思考如何找准定位、打造差异化优势,还要思考如何提升运营效率,为患者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大都需要调整和改变。

3)近一个月和医馆诊所的很多创业者、临床人员、管理者以及行业MCN平台老师沟通,都在提到如何破局的思考。长期在一线的人,整个思考基本都是围绕流量,如何拓客引流。而身份立场更高清的人,看得更深入,当下诊所要生存发展,长期性真正的破局关键,在于模型的调整,要聚焦定位清晰下的经营结构的调整,要从科室病种差异化、技术品相体系、团队人才配置体系、成熟化运营体系驱动几个核心方面,沉下心去认真思考、实践、总结,去探索调整,练好内功,这才是持续和良性和根本。小作坊的状态和能力,短频快拿来主义的思想和观念,对于诊所模型,个人建议把面积边界控制在80-120平米,每月盈亏平衡4万以内,只有在可承受资金成本的空间下,才有时间去思考、调整和进化。

愿中医诊所行业的强者,越来越多。需要越来越多,也必然会越来越多。当下的艰难,让人兴奋,这可是破茧成蝶的关键机会呀,历经苦寒盛开的梅花,你们不觉得更让人陶醉吗。现在开始,在艰难中,给自己一个强者的心态和状态吧,才配得上接下来的美好。

你发现没,凡是自然界中的好东西都是缓慢的,就像太阳一点点升起,花一朵朵开,粮食成熟,细水长流,这些东西都是慢慢的。相反,那些骤然的都是昙花一现,甚至是灾难。欲速则不达,所以别太着急。过去很多做的很好的诊所,至少都是经历了小几年的积累沉淀。未来诊所在进化,时间会缩短,但依旧是稳中求进,慢慢成长。这个长期主义的事业,慢慢成长。竹子定律,根基深厚,爆发才强大。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作者:王雷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0 阅读:120

老夏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