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在关中的中部,有一个名叫阿杆村的大村,之所以说阿杆村是一个大村,因阿杆村在当时就近3000多口人,这个村由八条巷子组成,每一条巷子一个姓,比如郭巷,就多为姓郭的,闵巷多为姓闵的,以此类推,可以说一个巷子的人,基本上属于一个比较大的家族了。
在该村的闵巷,有一个名叫闵养民的老汉,提说起阿杆村的闵养民老汉,别说他在阿杆村是大名鼎鼎,就连方圆10里内的远村近屯,提说起闵养民老汉的大名,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闵养民老汉之所以能声名远播,是因他是出了名的“三能人”,也就说闵养民老汉自小到大,就具备三种一般常不俱备的才能。
他的第一能,主要表现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父母没有送他进过一天的私塾,而是让小小的年岁的他到同村一姓郭的大户人家放牛,兼接送郭家大少爷郭宗保上下学,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没有读过一天书的闵养民,后来却对儒家经典、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颇是精通,反观郭家大少,与他相比差了一大截。
在学识领域,闵养民老汉,虽没有秀才的功名傍身,却让在镇上一家私塾当教师的几个有着秀才功名身份的老秀才们甚是敬佩崇拜。
他的第二能是表现他在农村的种植上,也会高出常人一筹,他在种庄稼或种植果树上,他种什么成什么,如栽植苹果园,他栽植一亩地的果园,其产量和收益却会比别人栽植两亩地的还要高。同时,他没有拜过什么师,却不仅会修理锁子配钥匙焊壶钉洗脸盆,亦会瓦工木工和编织竹器的手艺,好像在农村生活需要的手艺他没有不会的。
为此,在忙完地里的农活后,闵养民会用架子车拉着几套工具,走村串巷地吆喝赚些零碎银子补贴家用。
他的第三能,就有点诡异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叫谜信。
其诡异之处是他几乎在每年夏季收割碾打正忙的一天晚上,他都会当着两邻家人的面,抬头长时间地仰望星光闪烁的夜空,嘴里喃喃嘟嘟地说个不停,他的神态,似在自言自语,又似在和天空中一个神秘的人在说着什么话儿?他的这一令人不解诡异而神秘的行为,先后被不少人看到过。
凡是看到过的人,心里皆会不由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
有一年,闵养民老汉的一个发小看到了他的这诡异行为,就壮着胆儿好奇地问他:“养民呀!你这半天是在和谁说话呢,叽叽咕咕地让人听不懂……”
闵养民老汉没有告诉发小他刚才是在和谁说话,而是缓缓转过身,上下打量一眼发小,仿佛不认识发小似的,冷冷而毫无表情地轻叹一声,尔后盈脸高古地说:“来年不要再种小麦了,来年成豆噢……”
话出口,他好像就有点后悔了,他抬手“啪啪”地打了两下自己的嘴巴,然后是一种很后悔“泄漏了天机”的样儿,两手朝后一背,沮丧地匆匆离开。
在关中道的乡村,每年至夏季收时期,人们谓其为龙口奇食,不少人忙了一天,再困,到了晩上还要继续忙,几乎家家都会在自家碾麦场上,点燃一盏罩子灯挂在高杆上,然后借凉爽的习习夜风,在硬麦场上扬自家麦子。
累了,大家会坐在一起,抽锅辛辣的旱烟,喝着可口提神的酽茶,聊一会闲话。
可闵养民老汉在放下农具后,却不与大家闲聊什么,而是长时间地抬头仰望星空,说一番没有人能听懂的话……
那天晚上,人们并不怎么在意他说的是话,甚至有人说闵养民老汉是又在装神弄鬼呢!当时没有人把他说的一番话当一回事儿。
但到了翌年,人们这才发现种麦子的人家,确实因这年从初春到这年夏季的长时间干旱,人们在去年深秋时节所种的麦子不仅颗粒无收,还赔了麦种籽。而闵养民老汉自己所种的各种豆子却收获滿仓。
这时,人们才开始猜想闵养民老汉去年夏收的那天,对着天空的一番谶语,是在和天上的神仙说话呢?于是,先前对闵养民老汉有所不服的一些人,开始不得不对闵养民老汉刮目相看了……
此后,闵养民老汉给地里种什么,阿杆村的庄稼人,就会一窝蜂地跟着他种什么。
但有些东西是跟不来的,如种植苹果树,需要请闵养民老汉亲自动手帮忙才行,要剪枝、架接、拉枝等,这些技术,很多人并不掌握,只能请闵养民老汉亲自帮忙动手,但请闵养民老汉是不能白请的,不仅要好饭好菜好酒款待,且整理每亩地的果园,还要给闵养民老汉一些银子的酬金才行。
其实,闵养民老汉帮人做事还是有原则的,他对穷人是可以欠账的,早给晚给、甚至拖着不给,但只要不赖账就行。
可闵养民老汉对待村里有钱人家的态度是必须给,不给他会追着讨要。否则,来年别想再将他闵养民老汉请进果园帮忙,但对个别孤苦伶仃的老人和孤儿,闵养民老汉不仅不会收一文钱,还会贴赔上一些碎银帮忙干。
闵养民老汉因有这些过人的技能和品德,其家族到了闵养民老汉这代人也算彻底翻了身。不仅盖起了高房大屋置下了几亩良田,亦在城里开了一家规模不算小专营农副产品和山货的店铺,城里的生意由其性耿直侠义且会武功的大儿子闵平安经营。
闵养民老汉有两儿一女,二儿子名叫闵平正,女儿是老三,名叫闵小利。
闵养民老汉虽没进过一天的学堂,却能满腹经纶,可他的两儿一女,虽有了条件读书,可遗憾的是却皆不是什么什么读书的料,两个儿子虽在镇私塾读了多年的书,但始终无缘考上秀才,闵养民老汉在发现自己的儿女不是什么读书的料后,索性就断了让儿女通过读书走上仕途的念想。
闵养民老汉的人生理念是行行出状元,也就是说人无论是在那个行业混好了,都不愁有一碗饭吃。
于是,为人有点专横跋扈的闵养民老汉,依自己的想法,对其三个儿女的人生做了以下的安排。他先让大儿子拜师学了一身武功,后筹资为有点商业头脑的大儿子闵平安在城里开了一家经营农副产品和山货的店铺,让为人憨厚老实的二儿子闵平正在农村种地,让女儿闵小利在家学女红。
闵养民老汉的儿女虽皆在读书上不具备什么天赋,但他的两儿一女皆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两个儿子长得高大帅气,女儿长得貌美如花。
闵养民老汉心想,凭他还算不差的家当,两个儿子虽都不敢保证会娶上大家闺秀为妻,但娶个温柔贤惠女子做媳妇应说是不成问题的。
说到闵养民老汉的大儿子闵平安,不仅长得帅气,且为人还算精明能干,自从其父筹资在县城为他开了一家店铺后,他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闵平安就常年四季住在县城,平时甚少回家,用短短两年时间,就扩大了店铺的经营规模,雇佣了三个帮工,因闵平安长相帅气,生意又不错,加上未婚,自然就有不少媒婆上门找闵养民老汉为其大儿子闵平安提亲。
媒婆介绍的女孩子,无论是在长相和性格上,还是在家当上,都还算是说的过去的人家女子。而闵养民老汉的意见,媒婆介绍的女孩子,首先得过了他一关,他才会通知大儿子回家与女方正式见面订亲。可令闵养民老汉万万没想到的是,还没有等他瞅到合适的女孩子,大儿子闵平安却在这年冬季的一天,吆着店铺平时拉货的马车,带着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孩进了家门。
这个女孩衣着打扮得体,身材窈窕丰腴,脸上红是红粉是粉,是那种走在街头会让不少男人怔了眼睛的美女,女子名叫赵淑娟。
闵养民老汉对大儿子领回来的女子的长相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他还是对大儿子未事先与他商议,就私自订婚颇有微词,加上他在观察未过门的儿媳妇几天后,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可具体是什么,他又说不出。另外,他从女子那双水汪汪的大眼里,感受到一种凛冽的寒气。
后他从大儿子嘴里获悉了儿媳妇的娘家村的地址后,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于是,闵养民老汉这天,就避开儿女的眼睛,抱着雨伞,悄悄骑上家里的大青马,打听未过门儿媳妇家里的情况。
在了解了未过门儿媳妇家里的真实情况后,闵养民老汉的心不由砰砰蹦跳起来,原来大儿子闵平安领回来的这个女子,是邻镇一个靠近南山脚下一个山村里的女子。
其父亲是一个远近闻名武功高强的匪首,手下有100多人,手下的人马基本上是由他们一个村的青壮年汉子组成。其父亲名叫赵志宏,主要营生是率一帮人拦路抢劫,专与官府和富人做对,他们利用靠近深山密林,地形熟悉便于隐藏,形迹飘忽不定的优势,专与黑暗无道的官府做对,官府曾多次派兵缉拿都没有成功。
闵养民老汉自然不同意大儿子闵平安娶这样人家的女孩子做他的儿媳妇了,他回到家里,严肃着表情,当着赵淑娟的面,对大儿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原对他笑晏晏的赵淑娟,在明白了他的态度后,一下子敛了笑,垂下了头。
赵淑娟轻叹一声,将目光投向了他大儿子闵平安的脸上,一向对父亲言听计从的闵平安走到赵淑娟跟前,抬手在赵淑娟肩膀上轻轻拍了拍说,尔后转身对父亲闵养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说:
“大,你儿子我今生什么都可以听你的,但在婚姻大事上,你就让儿子我自己做主吧,其实我岳父不是你想的哪么坏,他为人仁义呢,他之所以上山为匪,全是是被这个吃人的社会逼的,他们可以说是在真正的杀富济贫……”
可无论大儿子闵平安怎么乞求,闵养民老汉都不答应,且态度十分坚决反对儿子娶赵淑娟为妻,并绝情地说:“娃子,你给我听着,若你执意娶她,就休想再进我的家门,有我无她,你娃子看着办……”
后闵养民老汉的坚决把大儿子闵平安赶出了家门。无奈,闵平安赶上马车带着未婚妻赵淑娟离开了家,此后一直生活在城里,曾先后多次拎着礼品回过几次家,但都被闵养民老汉赶了出去。
闵平安之所以认为岳父是好人,是因一次他带人到南山收购山货时,曾被他岳父一帮人在半路上拦截,扣下了他收购的一车山货,让人将他关进一间黑房子里,尔后他岳父悄悄派人打听了他的为人,和他经商有没有官方背景,后他岳父得知他是一个诚实经营的小商人,并没有什么官方背景,他所挣的钱是干净的,就一分钱也没有抢他,放他回去。
没想到,闵平安在被关押黑房子里的那几天,却喜欢上了土匪头子的女儿赵淑娟,两人可说是一见钟情,此后闵淑娟时常悄悄进城与闵平安约会,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就私订了终身。
这就是闵平安他岳父赵志宏为匪的原则,只抢钱财来路不正的人,并用抢劫的钱财救济穷人,这也是闵平安认为他岳父是好人的原因。
渐渐,闵平安就甚少回家了。只是在逢年过节,他会买一点礼品让人给父母捎回去。闵养民老汉虽不让大儿子领媳妇进家门,但却不反对二儿子闵平正以及女儿闵小利与大哥的往来,闵平正与闵小利时常会进城到长兄闵平安的店铺坐一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想这年夏天,闵平安到外地进货时,不慎染上了瘟疫,后客死他乡。闵平正与闵小利从悲痛欲绝的嫂子赵淑娟口中获悉这个恶耗后,也是哭的肝肠寸断,后在他乡买了一片地让大哥入土为安。当时,官府对疫情防控甚严,染疫亡故的人,只能就地掩埋。
庆幸的是,未过门嫂子赵淑娟的腹内此时已怀上了大哥闵平安的骨血。
闵平正与闵小利兄妹俩,没有将大哥闵平安遭遇不幸的消息告诉父母,兄妹俩怕父母受不了打击,这事儿就一直隐瞒着父母。大哥经营的生意,仍由没过门的嫂子经营,但有闵平正与闵小利的股份,两兄妹隔三差五会进城协助嫂子进货。
父亲虽嫌大哥娶了嫂子而不来往,但父亲心里一直牵挂着大哥,他兄妹俩每次进城去见大哥,父亲都会叮嘱见妹俩多带一些自家树上结的苹果和核桃……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没有了长子闵平安的第三个月,闵养民老汉这年被村里的郭保长请去剪了五亩地苹果园的枝,说好的是5两银子的酬金,可剪完枝后,财大气粗,为人霸道,占惯了便宜的郭保长却迟迟不给闵养民老汉的5两银子的酬金。
闵养民老汉这天就在村道里拦住郭保长讨要,没想郭保长不仅不给酬金,还以闵养民老汉说话不好听,抬手就打了闵养民老汉两耳光,闵平正和闵小利兄妹俩看到郭保长打父亲,就上前找郭保长讲理,话不投机,几个人就撕打起来,郭保长家族的几个后生就从家里跑出来,对俩兄妹脚踢拳打……
后在闵家家族人的出面劝阻下,郭保长一家人这才骂骂咧咧地停止了施暴,这郭保长仗着人多势众,平时经常在村里横行霸道,闵家家族和其他家族的人,都不敢惹郭保长以及郭家家族的人。其实,郭保长这天之所以敢对闵养民老汉动粗,是因郭保长已知道了闵平安已不在人世的消息。
为帮父亲,闵小利的胳膊竟然被郭家人打断了,为人憨厚老实的闵平正,随后含泪赶上家里的马车带妹妹进城找郎中诊治,在赶往城里的路上,兄妹俩想到了他们的大哥闵平安,一时,兄妹俩泣不成声,如果大哥在,蛮横无理的郭保长一家人是绝对不会敢动手打他们一家人的……
郎中名叫王金平,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人,承袭祖传秘方,比较擅长治疗跌打损伤,其医倌距俩兄妹他大哥闵平安生前开的店铺不远,百十米远的距离。喜欢练武的大哥闵平安生前练武时,有个什么闪失,就就会找王郎中治疗,一来二去,闵平安与王郎中两个年轻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人时常会揾一家菜馆坐下饮酒聊天……
兄妹俩进了王郎中的医倌后,王郎中立马对其薄药包扎诊治,并询间了闵小利受伤的原因,在包扎好闵小利的伤后,就让俩兄妹坐一会,他出去一会就回来。不大功夫,王郎中就回来了,身后跟着腹部已高高隆起的大嫂赵淑娟。
一见大嫂,闵平正闵小利兄妺俩自然想到了已阴阳相隔数月的大哥闵平安,不由泪流满面。赵淑娟亦让泪水抹糊了眼,上前将闵小利拥在怀里,哽咽着说:“妹子不哭,没有了你大哥,还有你大嫂我呢,放心吧,你大嫂我会找他们郭家讨个说法的……”
随后,赵淑娟安排闵平正马上驾车把父亲和母亲接到一家高档客栈栖息几天,闵小利和她住在一起,不要问为什么,照她说的做就行了……
为人憨厚老实的闵平正知道大嫂的意图,就反覆叮嘱大嫂不敢把事儿惹大了,日后一家人还要在阿杆村生活,赵淑娟说她知道,让闵平正放心。闵平正这才忙驾车回村里接父母进城住进一家客栈栖息,并说这一切都是他大哥闵平安的安排,并说他大哥安排完这些事,就忙着到外地忙别的生意去了……
当天晚上,有近100名蒙面汉子,手持大刀和长短火铳,在一蒙面女子的率领下,骑着高头大马冲进了阿杆村,包围了郭巷,将郭保长以及几个打人的郭家人,拉到村外的荒山野岭上,生生打断了其胳膊和腿,临走并留下告示警告,今后郭家人若再敢仗势欺人,为非作歹,就灭了郭家……
自这件事后,郭保长的嚣张气焰收敛了不少,见了闵家家族的人都是一拐一拐地绕路走。
而后来,闵小利嫁给了为她治好伤的王郎中为妻,闵平正接管了大哥闵平安店铺的生意,也娶了一个温柔贤惠的媳妇成家立业,赵淑娟为闵平安生了一个儿子,在儿子3岁这年,她将儿子送到闵养民老汉的家里,自己随后削发出家当了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