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造厕所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农村厕所改造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厕所改造,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是有一个质的提升,而且厕所改造基本上不用村民花钱,就能够将原来的旱厕更改成为水厕,这样一来,家庭的卫生环境更好了,夏季的味道不臭了,蚊蝇明显减少,提高了生活质量,减少了疾病,但对于旱厕改造,却有一些村民并不想改,三番五次去找还是不乐意,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增加了开支增加的开支包括2方面:冲水增加的水费,还有安装化粪池后产生的抽粪费用。
厕所改造使用的是三格式的塑料贮存容器,由于这种容器密封性能好,不会产生渗漏,是很不错的能够长久使用的容器,但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容量小,在加上水厕的使用,大量的水流芳,使用不久就会装满,尤其是家庭人口较多的,更是三天两头就需要进行清理,这段时间村里专门干这个营生的生意反倒是相当的好,吸粪车整天忙忙碌碌开个不停,根据不同的地区,抽一次收费30——100元,看似不多,但长年累月的使用下来,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是一笔不少的开销。
农村现如今也大都安装上了自来水,自来水也是按照水表收费的,没有改造水厕之前,水费的量是不大的,但使用了水厕之后,有的村民会明显的感觉到水费直线上升,这也是家庭开销的增加,这笔账算起来,一年是不少的费用,所以有的家庭认为,改造之后,还要多花钱,还不如就这样使用着吧。
北方地区冬季无法使用有些北方地区三格式化粪池,没有埋到冻土层以下,而且管道裸露在外面,有的家庭直接在旱厕的地方,改建成为了水厕,其他季节使用还没有什么问题,但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些水厕就会因为寒冬的天气到来,出现了上冻,将管道冻住了,造成不能够使用。有的在室内的还好一些,如果是在室外的或者是没有任何保暖措施的水厕,很容易出现冻住不能使用的情况,这也是村民不愿意改造的原因之一。
比如,冬季水管会结冰,没法用。在严寒天气下,特别是在北方,厕所的水管都会上冻结冰,上厕所没水可冲。要不就得烧了热水再去上厕所,然后用热水冲。要不然就没法用,要不然使用起来非常闹心。一些农民抱怨说:一个拉屎的地方瞎折腾,这下好了,上厕所就成一个大问题了。
也就是说没有选对合适的产品、或者设计和施工有缺陷,不能满足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
几千年的旧观念几千年来一直用这种旱厕,如果改造成水冲厕,有些人认为没有必要,而且还减少了庄家的肥料。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一个上厕所的地方瞎折腾啥,改厕要先改观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原主任陶勇说:
厕所革命之“难”,最难的是观念和意识,即转变农村居民对厕所的观念和意识,激发他们对于厕所卫生的要求。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经济状况有了普遍的改善,农村居民新房建设遍地开花,投入动辄十几万或数十万元,而厕所的状况却有待提高。硬件建设看得见、摸得着,而观念和意识这些软件却是看不见、摸不着,实施起来如果不得要领,短期内就难见成效。
“厕所革命”还需要改变有些人“重视进口,不重视出口”的旧有观念,使其了解厕所与生活质量和品位、文明和健康、权利和尊严的关系,意识到一个好的厕所对其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使用舒适、卫生、体面厕所的需求,这就是观念的革命。
水压和供水不稳定的问题旱厕改冲水厕,可是水压问题和供水问题是个大问题。在我们这里,都是使用地下水,冲厕所的时候水压很不稳定,压力一会大一会小的,水压不稳定让人反感,关键是村里供水到了晚上就停水,第二天早上再继续供水,所以晚上上厕所不能冲水,粪便粘在便池上,又不能像旱厕那样用草木灰或碳灰掩盖除臭,晚上的厕所那个味道可想而知。这也是村里一些人不愿意改造的原因之一。有些地方农村是间歇性供水,也存在这个问题。
比如,有村民反映,新厕所没接通自来水,所谓“冲水”是旁边放一个大桶,上完厕所以后自己冲。每次上厕所,都要用水瓢舀水冲,大便很难冲干净,觉得很麻烦。也有村民反映,水冲压力器压力太小,水冲成摆设,便池易堵,得靠棍子捅。
厕所改造施工质量有待商榷很多村的厕所改造,施工队都是镇上安排的,且不说给的补贴不足以达到改造厕所的花销,有部分花销是需要农民自己出钱的。单这个施工质量,用过一段时间之后,会出现马桶周围漏水问题,以及化粪池盖溢水、抽不上水(改建时直接用根细管插到地下)、容易堵塞、排污乱、马桶质量等问题。
像在甘肃农村,不少村民家里的新厕所,刚建好不久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有村民说,埋在地里的化粪池质量不好,一埋下去就被土挤压变形了,没法用。而在山东省临沭县,村民家里的水泥框架化粪池,也出现了坍塌破碎的情况。因设备质量、环境因素等问题,村民无法适应,最后又改回使用旱厕。
农村人讲究实在,我们花了钱、费了劲,却收到这样的使用效果,很多人觉得还不如不改造的好。有些村建立了改厕样板,有些样板,建的不太好,只是样子货,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比如没有上水,质量非常差,建的户厕房子非常闷热、臭味大等等原因,这些因素也阻碍了改厕的进展。
一些的确没有改厕需求的情况有些家庭常年在外打工生活,一年回不来老家几趟,改造厕所觉得没必要。我堂哥一家就是一年到头全家人在工作所在地生活,还在城里买了房,回家次数有限,你让他花钱改造厕所,他有一百个不愿意。
很多人在盖房子的同时,已经对自己家里的厕所进行了重新修建,并且大部分人家已经安装了厕所设备。因此他们没有意愿,也没有想法将已经改好的厕所拆掉,重新再修建一个,因为这样的话,会花费更多的成本。
相关配套不完善对于部分农村地区来说,水冲厕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洁具和化粪池的问题,用水冲,冲到哪里去?它是个系统的工程,如果是集中下水道式厕所首先解决的就是排水系统问题,在有些地方,地下排水的管子特别的浅,就是表面的一层,因为挖深了,工人的工资干多了不合适,可想而之,到了冬天,管道一定要上冻的,这不就是摆设吗!如果是三格式户厕,那么改厕的同时要解决的是后期抽粪运营的问题。
如果不解决配套的设施问题,让农村的粪便采取放飞自我的方式来办。那么有一部分农民直接将排污口设置到河道沟渠,渗透到地下或者是雨水管道里,这样就不用自己处理粪液了,但是这种做法对于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没有因地制宜农村厕所的改革哪能是一天两天就能改造完的,很多施工单位根本就不考察当地的情况,来了就草草的给安了个坐便,然后接着干下一家,这就是很多地方改厕的现实情况。有些人家适合安装坐便器,有些家庭需要安装蹲便器。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例子,如果统一招标,统一模式,让几十万户的改厕家庭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因地制宜,就会造成花钱不落好的局面。
没有参与感群众协商沟通渠道少。基层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条件确定统一改厕模式,每村按照统一标准落实改厕规划。对于地势相对平缓以及居住集中的村落,如三里镇的F村,统一的改厕模式在策划、施工和后期管理上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在自然条件相对苛刻的村落,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和土层浅薄,无法使双瓮发酵罐完全填埋进土壤,进而影响粪污的发酵过程,无法达到无害化排放的效果。
若在厕所原址采用其他技术修建无害化厕所,则成本将超出政府补助的2000元建造费用,而超额的部分则由村民承担。面对自然条件与厕所改造条件冲突的情况,群众能与基层政府协商沟通的途径少,主要通过上访的方式和村委会这一中间环节与政府交流。但是村委会代表群众利益的协商力量薄弱,从资金方面和话语权方面来看,村委会的力量都不足于基层政府,因此在工作环节中村委会更多充当协助基层政府办事的作用,而没有发挥实质性的协商功能。
群众参与改厕积极性低。厕所改造落实中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是造成群众参与积极性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乡村无害化厕所的修建的参与主体是基层政府人员、村干部和群众。由于激励机制作用的对象不同,呈现出主动和被动两大群体——基层政府和村干部属于主动的一方,而群众大多为被动的一方。基层干部的工作与政绩考核制度挂钩,计划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其升迁与收入状况,该制度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工作人员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该激励机制仅仅单方面作用于体制内的群体,缺乏相应的激励来动员村民主动参与到厕所无害化改造之中。
所以容易出现基层领导干部与群众双方的参与意识不同步、行动力度不对等的现象,从而导致在厕所无害化推进过程中,村民的行动配合度低的局面。
只有发扬了民主,尊重农民改厕的权利,加强农民对改厕的参与感,才能极大的激发农民改厕的积极性,工作才更容易开展。如果不经过同意就强制在农民家里改厕,那不就是蒋介石在抗战期间为解决兵源问题,用绳子捆绑方式“抓壮丁”吗?
除了这些原因,你认为农民群众改厕不积极还有什么原因呢?欢迎留言告诉我。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我们致力保护原作者版权,如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联系我通知删稿事宜。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也欢迎投稿,邮箱xwty66@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