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书生”徐景贤:上海市委原书记,1976年被捕,晚年生活相当凄苦!

好丫水果 2023-05-02 11:20:31

1964年,意气风发的徐景贤受到了张、姚二人的重用,一朝之间成为了上海炙手可热的人物,许多干部对他避之不及,唯恐遭到了口诛笔伐。徐景贤走上这条路时还以为自己抱住了参天大树,殊不知他是上了贼船。特殊时期内,徐景贤成为了四人帮的笔杆子,他用笔杆子宣扬思想、打击正直的干部,几年间不知多少人被无辜陷害。

一、 酷爱文学

1933年,徐景贤出生于上海,是地地道道的上海富裕之家,祖辈曾下海经商,因此家中格外富裕。徐景贤父亲是一个老师,但他真正的身份却是我党在上海的地下成员。书香世家出生,还有父亲的共产主义熏陶,徐景贤无疑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七七事变爆发,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都市之一遭到了日军的惨烈进攻,无数战士们惨死在枪口之下。儿时的徐景贤受到了父母长辈的关爱,对于上海沦陷这件事毫不知情,当年幼无知的徐景贤追问家人为何不回家的时候,长辈只能无奈的摇摇头,面露悲痛叹息地说到“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有家不能回的感觉徐景贤长大后才懂得,原来自己是在长辈的庇护下才得以逃过一劫。

徐景贤出生于文人世家,小时候就喜欢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涉猎很广,看见了书中描绘的山海波澜壮阔之景,他也试图用自己的笔杆子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上学时期徐景贤开始了创作,即使一次次的不满意、一次次的失落都未将他打败,对于他来说,创作是一个积攒经验试错的过程,其间像是甘之如饴的蜜糖。

二、 造反书生

新中国成立后,徐景贤一家因为父亲的关系成为了一个根正苗红的有志青年,父亲本意将他送往大学学习科学技术,将来在科研岗位上为国效力,然而少年的心性又怎么可能被外界动摇。面对着父亲的劝阻他坚持否决,面对着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一口气将其撕得粉碎。前路错乱,徐景贤最终选择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按理说他的选择并没有错,但作为人生的一步棋,毫无疑问徐景贤下偏了。

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徐景贤,很快进入了上海市委写作班,这个写作班的幕后之人是谁呢?没错,就是张、姚二人,两人成立写作班就是为了培养笔杆子,以此用笔来宣扬政治主张,让自己时刻占据有利地位。徐景贤早就知道了自己走上这条路的后果,但或许是权力太过于迷人,他宁愿拼上自己的人生也要搏一搏,因此义无反顾的成为了张、姚等人的先锋。

在特殊时期,上海市政府面临着腐坏分子的攻击,而这一切就有着徐景贤的动作。在一次次的反革命行动中,他身先士卒地为腐坏分子确立错误的政治风向,以此来误导民众的政治思想,在他的笔杆子下,很多同志蒙受了不白之冤。

这些同志是对是错,他一概不知,徐景贤只知道服从于张、姚等人的命令,杜撰出符合他们利益的报道。徐景贤的所作所为让张、姚等人十分满意,此后职务更是接连飞升,很快成为了上海市委书记,主持着上海的大小事务。登临权力巅峰的那一刻,徐景贤甚至有了一种错觉——这条路他选对了。

三、 晚年凄苦

在特殊时期徐景贤过上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生活,甚至还幻想着进入中央工作的那一天。然而,法网恢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中央领导决不允许国家继续动乱下去。1976年,徐景贤知道清算即将来临,他不甘心一切付诸东流,仍然试图反抗中央下派的工作组。然而这一切都徒劳无功,最终徐景贤被逮捕入狱,接受审查。

1995年,刑期结束的徐景贤回到了老家,没有了工资补贴的他生活异常凄苦,不得不住到了年久失修的房屋之中。在监狱的这些年,徐景贤正视了自己的错误,出狱后就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了回忆录,用此警戒后人:勿要被权力迷住了双眼!

2 阅读:874

好丫水果

简介:多年自媒体经验,为您带来最精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