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丁」第八篇,我们来聊聊「街采」这件事。
相信每一位综艺行业的从业者,或多或少的都曾做过街采这项工作。
采访者手拿一只话筒,外加一位摄影师,就是一支完整建制的团队,然后去到街头随机采访行人。通常的设定是去问一两个可以快速给出答案的问题,但也有需要多个问题的深聊甚至是很正式的问答,得看节目的具体形式与需求是什么。
看到这里,你的脑海里是不是能够马上出现很多这种以街头采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节目?
不管你想到的是哪个,这类内容的共性一定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真实。还有什么比在街头随机抓到一个毫无防备的行人,靠第一反应回答出来的内容来得真实呢。正因为这个真实,也往往伴随着被采访者回答所引发的震惊、爆笑等真实的情绪,从而达到不同的节目效果。
之所以冷眼要提这个话题,就是因为如果我们把镜头转向街头,创作者们一定会收获大量编剧都写不出来的有趣内容,而这些就可以直接构成你创作的素材,或许能借此制作出更多小而美的视频内容。冷眼认为这里面分为三种情况,接下来我们逐一介绍。
街采就是内容本身
这种就是最传统的街采,早年间多见于新闻采访。其实很多地方新闻栏目都有类似的街采内容,一些关乎民生的事件出现后,最有效的就是直接走向街头去听取大家的真实想法。
印象相对深一点的应该是央视策划那个著名的“你幸福吗”的街采系列,出现了大量的神回复与底层人民的黑色幽默。
其实这一种形式在当下短视频时代里也在不断被应用。不管是抖音快手,还是B站小红书,都有大量的博主以街采为主要表现形式所产出的内容。在这个快节奏的背景之下,街采也为短视频博主们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生产的内容渠道。
虽然对于当下的综艺创新来说,直接帮助不是很大,但作为一种基础内容的表现形式,肯定会一直存在。建议很多新人从业者也多去经历这种看似简单的工作,这中间也是有不少门道和经验的。比如如何快速准确地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在人群中找到有可能的被访者,最重要的是能借此建立起最初的那份职业自信。
街头只是一个内容场景
这一类是把街头场景运用得最好的内容形式,相当于把其它节目形态放到了街头,借助于真实的场景,达到最奇妙的效果。
可能大家脑海里已经浮现了很久的《谭谈交通》,没错,这就是把素人访谈节目直接放到了街头去完成。
节目中,谭警官特别善于捕捉那些行驶在路上的司机,用一次次令人啼笑皆非的对话,逗笑了观众,也普及了交通法规。故事足够鲜活,讲述足够接地气,对话又足够有趣,这样的交通安全的宣教,普通老百姓肯定都能接受。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搬回演播室进行比较正式的采访,那种“在现场”的感觉就完全没有了,观众也不会有任何的代入感。
我们再来说一个韩国以街头演说为主要内容的节目《说话之路》,这档节目几年前冷眼有专门分析过。
节目开场其实有一个演播室空间,简单的开场和自我介绍后会有一个非常中二的穿越,所有人会穿越到韩国的某个街头。在这个街头会有一支立麦,这也是这个节目的视觉识别。主持人和嘉宾会先集中在能够看见这支立麦的街边咖啡厅,通常是在二层。然后所有人依次走下楼,站在立麦前完成一场属于自己的演说。
从嘉宾走下去的那一刻开始,街头的行人会慢慢聚拢,非常有秩序地从节目组那里领取坐垫儿,然后坐在即将要进行演说的嘉宾面前,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嘉宾都会那么顺利,有时候也需要嘉宾自己去街边拉人过来。但好在每一个演说者的内容都非常好,有温暖的、安慰的、感动的、有趣的和令人深思的。没听完一场,行人会通过刷卡的方式进行投票支持,节目组会把所获得的现金捐给公益组织。
所以这档节目就是典型的把街头作为了一个内容场景,把演说变得更加生动,离普通人更近。而且是临时街头行人的聚合,也是第一次听到嘉宾的内容,那种反应也是非常真实的。没常言说之后,嘉宾也都会跟行人有互动,大多数的提问质量也都非常高。
同样的道理,韩国其实还有很多把街头作为内容场景的节目,《Begin Again》还真是绕不开的一档。多位音乐人把音乐表演放到了街头,甚至是欧洲各国的大街小巷,吸引了大量的行人围观,直接把街头当作了演唱会的场景。
还有《You Quiz On The Bloc》,也叫《刘在街头》,由刘在石和曹世勋担任MC,去街头采访普通人。通过问答,观众会深切地感受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态度,不管你多么平凡,都有积极灿烂且能给人鼓舞的那一个瞬间,这也是节目想要营造的一种氛围。
最后说一个日本的节目,叫《街角ホワイトボード先生》,翻译过来就是《街角的白板老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说话之路》里的立麦,这个节目里的视觉识别就是一块可以写字的白板。
节目组把一块白板放到日本街头,白板对面会有一台摄像机。白板上有一个简单的规则介绍,即“你可以在白板上畅所欲言”。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任何想要表达的内容,无论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一个你想说的观点,可以站在白板前边写边说,说完你就可以走。
这简直是一个天才的想法,用最简单的拍摄,获取到民间最鲜活的智慧。类似于“人人都能讲5分钟的脱口秀”,在这个节目里,每个人也都能分享一个5分钟的知识点或生活经验。
这个类别的节目其实还有很多,冷眼想说的是,好好利用下街头这个场景,你一定能收获到非常多意想不到的有趣内容。
街采只是一个故事引子
这个类别冷眼只想讲一个例子,也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日本综艺《可以跟着去你家吗》。
节目抓取到了日本上班族的一个真实现象,那就是晚上错过末班地铁的年轻人,往往都会在街头“流浪”或者找一些便宜的地方过夜,因为如果做出租车,花费太高。
所以节目组就希望能够在街头寻找到这些真实的年轻人,以送他们回家为目的,顺便去到家里做采访,不得不说这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所以你会发现,节目组的镜头虽然一开始是出现在街头的,并且有大量的街采,但是最终还是会落到被访者的家里,去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街采,就成了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子。
街头就是真实素材或真实故事的一个巨大宝库,取之不尽,只要找到了这样的故事源头,后面的所有情节就变得自然而合理了。
介绍完这三类,那么回到我们当下的综艺创新,究竟能做点什么呢?
首先,在整个行业降本增效的情况下,把镜头对准街头或者把主要的内容场景搬到街头,是降本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这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共识。至于承载方式,一定是中视频以及艺人个人频道的概念。总之要先让内容跑起来,哪怕像最初的《闲着干嘛呢》,先让摄像机传递起来,后面自然会有新的解题思路。
其次,街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未必一定是大马路上,其实街边的小店、公共空间等也可以算作这个范畴。把街头场景利用起来,再结合一些目前已有的内容形态,做街头化改造,一定会有新的内容出现。比如脱口秀是不是可以去到街头。
最后,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创新的基本规则,当下的综艺创新一定是多赛道、多品类和多场景的叠加。尤其是近几年的那些相对成功的综艺,都是如此,经得住后验。
其实综艺的创新问题一直都存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创新瓶颈,但似乎每次也都有能突出重围的代表。但必须强调的是,所有的方法总结都是辅助。
冷眼一直认为内容行业的创新,依赖的始终都是那些能够主动打破规则的创作者们,以及创作者身上的那份对行业的热爱。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