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棠收复乌鲁木齐因何如此顺利?左宗棠部署得当,清军作战勇猛

娇洋看过去 2024-08-18 15:12:53

1876年8月17日,刘锦棠、金顺率清军猛攻乌鲁木齐(旧名“红庙子” )西北门户古牧地,用德国造后膛炮轰塌一段城墙,全歼守城的阿古柏、白彦虎联军6000余人,狡黠的白彦虎仅以身免。

古牧地是乌鲁木齐外围的重要屏障。左宗棠战前做战略部署时就清醒地意识到,打下古牧地关隘后,驻守乌垣、红庙子(乌鲁木齐旧称)的叛军必难固守,归顺阿古柏的陕回叛军首领白彦虎一定会窜往吐鲁番去寻求出路。事情的发展果如左宗棠所料。当刘锦棠等挥军围攻古牧地 ,守军不支,向乌鲁木齐紧急求援时,驻守乌鲁木齐的回酋白彦虎等回信说已经派乌鲁木齐的精锐悉数驰援,但清军势大,部署在南疆的哲德沙尔军主力不能迅速赶来,古牧地能守则守,不能守则放弃退守乌鲁木齐。

实际上,白彦虎和马长顺、于小虎等部下已经商议好,在清军大举攻城前,先将妇女儿童、辎重等转移到南边,只留能提枪作战的青壮男子驻守。因此,当刘锦棠等督军攻破古牧地后,于8月18日兵临乌鲁木齐城下时,白彦虎等人已经率部仓惶出城,一道烟向南逃去。

刘锦棠几乎兵不血刃就轻易地收复了乌鲁木齐。金顺则率麾下八旗兵乘势克复了昌吉、呼图壁等北疆重镇。玛纳斯北城也被伊犁将军荣全派出的参将孔才以及徐学功率领的团勇收复。

西征军自8月9日进攻阜康以来,8月17日又收复古牧地,到8月22日,仅用6天时间便收复了除玛纳斯南城以外的大乌鲁木齐地区,堪称势如破竹,这片广袤之地已被阿古柏军侵占长达6年之久,顺利实现了战前拟定的首攻乌鲁木齐的战略目标。

9月2日,西征军的二号长官、乌里雅苏台将军金顺会同参将孔才 、民团首领徐学功等合兵攻打玛纳斯南城,刘锦棠派云骑尉罗长祜率队驰援,伊犁将军荣全也率军来援,与负隅顽抗的叛军激战两个多月,将士死伤不少,11月16日才攻入城内。清军入城后,将残余叛军围杀殆尽。至此,阿古柏伪政权“哲德沙尔汗国”在北疆的全部据点被西征大军全部拔除。

北疆的顺利收复,使远道跋涉而来的西征军巩固了在新疆的战略主动地位,不仅解除了阿古柏侵略军与白彦虎陕回残匪勾连进犯内地的后顾之忧,更为之后收复南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西征军在北疆攻城拔寨,收复了许多城镇,左宗棠明确指示西征军官兵——

“禁止滥杀降众......如非手持器械,官军不得妄行杀戮”。《征西纪略》

左宗棠还要求刘锦棠采取“剿抚兼施”的政策,对主动缴械投降的叛军和被其裹挟的民众实行优抚,严禁诛戮降人。

可以说,清军收复北疆之战完全实践了左宗棠战前制定的“速战速决” 用兵理念。按左氏原来拟定的计划,首攻乌鲁木齐后,西征军再由北而南,乘胜收复被阿古柏势力侵占的天山南路。

1876年(光绪二年)9月20日,清廷发来的上谕也急促左宗棠即刻规复(收复)吐鲁番城,并强调:

“扼贼咽喉,则南路各城不难次第勘定”。《清实录·德宗实录》

但此时的清廷内部,停兵不进(按兵不动)的主张仍然存在。为了减少阻力、避免掣肘麻烦,左宗棠秉持“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惯例采取不看不听的态度,以心无旁骛地按照自己早已制定的既定方针和朝廷谕旨,于11月2日提出——

“搜剿窜贼,布置后路,进取南路”《左宗棠全集》

的建议,将搜剿逃窜之敌与攻取南疆紧密结合 ,目的是分进合击,一举收复天山以南的大片失地。

【配图源自网络】

5 阅读:244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