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上看,银行员工都是高收入人群,而实际上,大部分的基层员工都在彷徨。
01刚刚朋友在微信群里,甩出了一张截图,并手动@我,叫我别再喊穷喊累了,要是他有这样的薪酬待遇,天天睡在银行里也愿意。
我瞄了一眼图片,刊登了去年银行员工的人均薪酬,表达的意思言简意赅。
根据六大国有银行披露的年报统计,180万银行员工薪酬曝光,平均年薪超30万,月入过万是业内常态。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没有几个银行员工会真正认可该数据,可你再怎么跟非金融人士解释,他们只会觉得是在无病呻吟。
哪怕我直接把个税APP里的全年应发工资贴出来,朋友还是不相信,戏谑道,“你们肯定还有一些灰色收入,不上税。”
从绝对数来说,银行的薪酬在行业里确实不算低,但绝对没有这么高,最起码基层员工到手收入,肯定远远低于平均数。
银行的年报里,关于人均薪酬的计算方式很简单,只需用全年实付职工报酬总额,除以全行员工的总数就行。
当然,就连银行的董事长也会包含在内,而不是按照员工等级来分开披露。
举个例子,一个总经理九个大头兵,总经理到手年薪110万,基层员工每人到手工资10万,平均一下,年薪就是人均20万。
在严格的薪酬框架里,金字塔尖是银行员工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
有的同事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到临近退休,实发还是3500元,不多不少。
不患寡而患不均,哪怕银行对外公布员工人均薪酬100万,朋友要问,员工表面就认可,但内心却不会有一丝涟漪,我们只认自己能拿到手的钱。
02一直以来,银行都是执行密薪制,谁要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透露自己的工资明细,轻则被问责处理,重则直接开除。
其实银行有点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如此苛刻,就算员工把工资条曝光,工资里每一项具体多少钱,如何算出来,自己也说不清楚。
要是朋友问我,银行工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我可以很明确地告知。
无非就是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再减去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
可再要细问,绩效工资按照什么标准发放,我大脑也会“宕机”。
也不是说我对自己的工资漠不关心,而是不论如何关心,也没有人可以给我一个准确且满意的答复。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是一个较真的人。
行长答应了的奖金,总是莫名其妙的缩水或者变换科目。
我就会找综管部沟通,得到的答复是由管理层统一分配,再扣除相应的税费,不会少员工一分钱,但具体的计算步骤不便公布。
我想,也许真的是发了,也许奖金包被各种原因取消了。
时间长了,员工们也就麻木了,可心里的这道信任鸿沟,怎么样也跨不过去了。
本来简单的一道计算题,在银行里却怎么也算不明白,员工不知道怎么做才更赚钱,怎么会有工作重心。
但,有一点很明确,按照考核来,不一定能拿到目标绩效,不按照考核来,肯定一分钱奖金都没有。
03其实吧,银行员工对于各种不理解,已经产生了天然的免疫力,可能自己的父母和配偶,都不相信工资有这么低。
一年365天,天天忙碌着,这份工作要是赚不到大钱,这么拼命干什么。
是啊,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身心俱疲,仔细想想,好像是被推着向前走。
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半年红,三季度内控季,四季度年底冲刺,每一个节点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秉着“都在上班了,那就好好干”的心态,银行员工一直在挑战自己的负压极限,却怎么也够不着奖励上限。
绩效考核方案的随意切换,牵着员工的鼻子往前走,经常为了冲刺某一个指标,不断加码。
个别员工,明明前半段任务完成得很出色,最后被临时加一个目标,并且实行一票否决。
怎么办,不完成前面白干了,完成了,谁知道又会出什么新的幺蛾子。
就算员工攻坚克难,想尽办法完成了所有的指标,白纸黑字上的奖金包就会落入咱们的口袋里么?
太天真了,奖励最起码还得经过二次分配,甚至是递延支付。
而二次分配的标准,完全取决于你的直接上级,就算你业绩排名第一,最后到手的工资也不一定是最多,行长一句通盘考虑,你再有火也得压下去。
至于递延支付,那就更是一个黑匣子,你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兑现,或者兑现了多少。
在这期间,还要求着客户不要出什么风险敞口,要不然不仅风险金拿不到,可能还得被银行“反向讨薪”。
以前朋友说我工资高,还会象征性的争辩几句,现在随便大家怎么说,我就笑笑不说话,因为真的说不清楚。
只是,银行员工再傻,被欺骗的次数多了,也会学聪明,而微笑就是我们的保护色。
普普通通,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