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教育家人才培养的号召,更深入理解教育工作的内涵以及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记者了解到,南京师范大学“炬点青山”团队开展了有关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投身乡村教育路径的研究,通过问卷、采访、支教、考察的形式,横跨江苏、安徽、河南等十二省,历时两年多形成了十万字的调研成果。
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炬点青山”团队前往安徽阜阳邱庄小学和河南商丘马楼小学支教考察,发现乡村学校师资明显不足、质量乏优,无年轻教师或师范生常驻。“年轻一代的师范生受乡村教师报酬、地位、工作环境等不高的因素影响,前往乡村从教的意愿低,导致乡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长期得不到高素质人才的填补,数量和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团队队长王瑞帆告诉记者。
支教后,团队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社会形势和需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一方面,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家精神培养出愿意教、善于教的乡村师范人才是更为重要。“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乡村教师更应该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见闻,而且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成长。要散发‘光’,才能让学生追随‘光’,最后成为‘光’。”队员马康敏坦言,乡村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业老师,更是乡村学生的人生、精神导师,将教育家精神融入乡村,推动教育平等、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炬点青山”团队以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为基点调查了高校师范生培养现状,并横跨12省进行问卷调查、师范生访谈、实地考察等,发现现阶段高校师范教育中缺乏“乡村气息”。团队认为,高校亟待加强乡村教育环境下的教育家精神培养,从课内课外共同发力,通过课堂教学、校园宣传、榜样示范、讲座教育、基地实践等立体化的手段,为师范生厚植教育家精神、接触乡村教育土壤提供条件。
针对乡村教育痛点和高校师范培养现状,团队关注教育家精神“播种”“积贮”“衍沃”的全过程,打通了“高校-师范生-乡村教育”的联动链,瞄准教育家精神在其中衔接首尾、育才兴教的关键作用,未来打造出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投身乡村的具体路径,以切实改善乡村师资水平,用人才和教育推动乡村振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