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克隆二字,而非仿制做标题,因为仿制二字在中文语境中过于贬义,但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机芯的克隆与仿制,是促进了制表业的正向发展,而这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也同样是绝大多数成熟表企与机芯厂都会面临到的“必由之路”。
克隆机芯的历史追溯起来,百年不止。早在怀表时代,瑞士制表业的起家便是少不了克隆,同样的上个世纪日本制表业也是如此。
首先,机芯的克隆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单就绘图、建模、开模、调试加工设备与最终论证等等过程一样不少,也都是花钱花时间的大阵仗。只不过比起从头开发机芯省下了“凭空创造”与稳定度检验论证等超大风险的过程。
克隆机芯其实就省去极有可能暴雷的稳定度长期测试论证阶段,这个在计时码表机芯领域最可见一二,比如说ETA 7750机芯国内外就诞生了众多克隆,有不少有实力表厂就直接把原本不够“高级”凸轮结构改成了导柱轮。
FP1185是很多消费者眼里的高级码表机芯,同样在专利过期后被克隆,比如说积家的751机芯。在专利过期后,很多机芯就等于“开源”了,不仅原生的表厂可以在机芯上继续改制发展,外界其他表厂同样介入克隆与改制发展。毕竟龙生九子,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逆向与克隆本身就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孔雀逆向劳力士4130机芯,消化吸收后推出的孔雀4801机芯。
在专利过期后,克隆也不是照猫画虎即可得,要解决归零锤、垂直离合、导柱轮等一系列零件的精密加工与材料磨损和金属疲劳等等,技术门槛还是有其海拔所在。
逆向本就是学习和练手的过程,既然有能力,未来自我吸收开发自己的复杂码表机芯就存在可能性。
其实克隆也不是完全照搬,橘生淮南的故事大家都懂。不论是瑞士Sellita,还是国内海鸥等等这类克隆ETA机芯的表厂,在克隆的时候都会做一些细微的改进。比如说,在克隆ETA2892与2824机芯的时候,就会把一些金属的轴承升级成了红宝石,举个例子就是发条盒轴承由金属替换成了红宝石。
这其实是一个讨巧的方法,因为其实大家的金属轴承材料都不如Swatch集团的ETA,因此直接升级成红宝石,理论上,一举两得解决材料与磨损问题。注意,这里说的是理论上。
当然不单单是简单的换材料,某些结构方面也会微调,比如说齿轮齿牙造型等等。
克隆机芯可不仅仅是局限在他国学习瑞士。中、瑞、日、德、法、英乃至于印度,都有不少互相学习与逆向克隆的例子,你会发现只要不侵犯专利,什么样的克隆都可层出不穷。怕的就是只会克隆,而没了消化吸收与进化。
有的时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的人会走的更高更远,而有的人可能就仅仅只是登高看看风景。
面对克隆机芯应该理性看待。
那么,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