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猛进、投资下滑从中邮人寿百亿亏损看寿险公司压力几何

经济观察报 2023-11-09 11:18:5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上半年卖了不少中邮人寿的增额终身寿产品,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亏了100多亿,不知道有没有问题?”保险代理人张浩在一个培训会上对讲师提出了上述问题。

这个问题在他心中困扰许久,也多次和同业讨论过。张浩是一家中型保险中介机构的团队长,在今年上半年保险恢复性增长中带领团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近期,不少保险公司披露的三季度经营情况,让他心里犯起了嘀咕。

在接触客户时,张浩会根据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和需求来推荐不同公司的产品,例如有些客户对保险公司本身和规模有要求,张浩会推荐中邮人寿,不但股东背景实力雄厚,产品佣金也在诸多产品中处于较高水平。

10月底,中邮人寿披露了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043.56亿元,成为继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太平人寿老六家之外,第七家保费规模破千亿元的险企。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中邮人寿还交出了亏损百亿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中邮人寿第三季度净亏损74.9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03.7亿元。

监管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按可比口径人身险行业汇总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55%,时隔三年后重回“双位数”增长。但在宏观环境复杂下,保险公司的经营却面临着同样的投资压力。

据“13精”资讯数据分析,从截至目前披露数据的77家险企看,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212亿,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8亿,同比下降2.3%。这也是2020年至今,寿险公司的净利润连续第四年下降。34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余家公司亏损额度在1亿元以上,建信人寿、渤海人寿亏损额度超过19亿元。在盈利的公司中,仅有27家公司盈利规模超过了1亿元。

新业务价值第四与负的第三季投资收益率

对于公司业绩问题,中邮人寿方面对记者表示,盈利情况来看,险企投资收益与当期利润高度敏感相关,从行业数据披露情况来看,大多险企均受到投资收益率不及预期带来利润波动情况,公司利润主要受国债收益率750曲线影响以及资本市场不及预期,出现阶段性出现波动性、暂时性下滑。

据了解,中邮人寿于2009年8月4日由原保监会批准成立,依托于邮政网点优势,中邮人寿在近些年来规模快速增长,并迅速跃入保费规模的前十大公司中。2022年度签单保费914.34亿元,截至目前分支机构22家。

一直以来,中邮人寿都是中国保险市场较为特殊的存在,依托于邮政既有网络和资源提供销售、服务和相关辅助管理工作,使其保险销售在县域市场实现较为快速的增长。2011年,原保监会曾下《发关于促进中邮人寿保险公司规范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中邮人寿设立省级分公司后,可委托当地省邮政公司通过所辖的市、县(区)邮政局辅助履行中邮人寿当地业务的非核心相关管理职责,这也意味着公司有着银行系险企难以比拟的资源。

2021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01299HK,简称“友邦保险”)曾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友邦保险有限公司投资120.33亿元认购中邮人寿24.99%股权,自此友邦保险成为中邮人寿第二大股东,增资完成后,几度靠股东大手笔增持的中邮人寿注册资本增长至286亿元。

近几年,中邮人寿在银邮渠道外开始拓展中介渠道,其产品设计在中介平台也是颇具竞争力。

在居民“挪储”式需求释放下,保险行业在今年上半年出现恢复性增长。中邮人寿方面表示,2023年1-9月,公司实现长期期交新单保费同比增长42%;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1%,上半年首次超越太保寿,位列行业第四,是新华保险、人保寿险的3.2倍;前三季度边际余额较年初增长51%,奠定了良好的利润基础,后续逐步释放为各期利润。

数据显示,2022年,中邮人寿以914亿元的保费收入稳坐人身险公司第八大位,而中邮年年好邮保一生C款终身寿险更是在一众增额寿险产品中脱颖而出,仅一年就实现了277.9亿元的收入。

在张浩看来,虽然中邮人寿产品较部分中小型公司产品相比略微存在差距,但与大中型公司相比,其产品无论是到期返还还是佣金费用都处于较高水平,这也助推了中邮人寿业绩较为快速的增长。

保费的增长也给险企的偿付能力和投资端带来压力。

今年以来,A股市场处于震荡探底中,上证综指更是连续两个季度下跌,二季度跌2.16%,三季度跌2.86%。数据显示,中邮人寿第三季度投资收益率-0.11%,前三季度为1.43%。

利差损压力几何

近几年来,保险业偿付能力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国内保险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在近五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2022年A类公司由2017年的108家减少至49家,而B类公司由2017年的57家增加至104家,C类和D类合计从2017年的3家增加至27家。

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在不调整偿付能力红线的前提下,在最低资本要求、股票投资风险因子等方面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得益于上述政策,大部分险企偿付能力压力有所缓,中邮人寿亦是其中一员。记者注意到,仍然有15家险企偿付能力在第三季度亮了红灯。

回顾中邮人寿十余年以来的发展,伴随着保费规模的快速扩张,其资本补充也一路水涨船高,注册资本从5亿元提升至286亿元,还通过多次发行资本补充债补血。对于市场上的其他险企玩家来说,却没有这么幸运。今年以来,已经有几家险企进行了风险处置,而不能按期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险企仍然不在少数。

这也是保险行业面临的现实。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曾在公开演讲中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从投资收益看,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3.22%,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4.33%,其中固定收益类资产贡献了超过90%的投资收益。

而从近十年的情况来看,保险公司财务投资收益率平均在5.3%左右,该收益率基本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也有覆盖了成本,并成为保险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但随着市场稳定性下降、波动性上升,股市、债市、汇市的波动加剧,加之利率中枢的长期下行,利差益的获得正在受到挑战。

“保险机构资产端投资收益下行,和负债端的刚性成本矛盾,导致保险机构的利差损风险凸显。”一位保险投资从业人士表示,前期监管机构将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从3.5%下调到3%,减轻了负债端的刚性成本,但是传导到资产端仍然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经下探到2.6%,银行也在降低存款利率,长期看,在宏观经济增长中枢下移的背景下,低利率时代的到来,投资实体企业的回报率也将趋于下行,保险公司的利差损仍将持续存在。

而对于销售了大量预定利率3.5%甚至4.025%的保险公司来说,压力可能会更大。“利差损风险一般关注两个关键指标,一是资产端在资本市场上能够获得的无风险的收益率的水平,现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2.7%,因为国债是免税的,税前就是3.6%;二是负债端的刚性资金成本率。因为中国的保险公司一直在卖带有最低保证利率的储蓄性保单,比如今年热卖的预定利率3.5%的产品,其刚性资金成本按复利来算略低于3.5%,但可以近似算作3.5%,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税前的3.6%基本上相当,短期不能说现在有很大的风险。”野村中国金融和金融科技研究主管唐圣波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但长期来看,利率进一步地下行,持续地销售预定利率3.5%的产品,风险是相当大的。近几年不仅卖了3.5%的产品,还卖了好多4.025%的产品,存量积累下来,压力还是有的。

(应受访者要求,张浩为化名)

0 阅读:422

经济观察报

简介:在最恰当的时点与您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资讯和商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