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1岁的村上春树忽然决定闭关。
作为日本国宝级作家,他的这一举动,引起轩然大波。有人揣测他惹上了麻烦,有人担忧他的身体,还有人觉得这不过是故弄玄虚。
然而,议论的声音再大,村上春树都决然不予回应,之后很长时间,更是音信全无。
可就在今年年初,他竟带着一部近40万字的长篇小说重出江湖。
这部小说,名为《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被村上春树视作最宝贵的生命之书。
早在40年前,他就构思了小城的故事,但因为种种原因,故事始终不能令他满意。
直到古稀之年,饱尝人生辛酸之后,他才觉得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把故事写完。
在《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里,现实与梦境交织成一片混沌。
独角兽、影子少女、特异青年、鬼怪老头、会移动的墙……
一个个非常“村上”的意象,令小说精彩纷呈。
然而,细读之下也不难发现:
小城中变幻莫测的墙,诚如人生的诸多不确定性。
际遇的多变,意念的反复、福祸的更替……我们全然无法预料。
然而,在命运之墙与内心执念的夹击下,人也不能束手就擒。
只要不认命不认输,墙推倒了就是门,心敞开了就是路。
1
世事难料
谁也逃不出命运的墙
整部小说,作者都以第一人称叙述。
奇幻故事的开端,还得从17岁那年,“我”的离奇经历讲起。
那一年,“我”在作文比赛上,认识了一个16岁的女孩,令“我”十分迷恋。
可接触了没多久,“我”便发现了女孩的种种异常。
她总是谈起一座诡异的小城,还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影子,真身从三岁起就困在了城里;
她时常莫名其妙地断联,然后冷不丁地出现,像个来无影去无踪的幽灵;
最要命的,是她身体十分虚弱,却从不去看医生,只说“影子是活不久的”。
她的话听起来不着边际,却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她说,只有进入小城,才能完全拥有她。
于是,“我”开始不厌其烦地询问小城的情况。
从她那里“我”得知,城里有密不透风的高墙,有巡逻的独角兽,还有蛇形河流汇聚而成的深潭。
“我”绘制出小城地图,感觉分分钟就能找到入城的办法。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心爱的女孩不见了。
她就像一个炫彩的泡沫,“啪”的一声破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明明一切都向着美好前进,“我”还计划着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给她幸福与快乐。
可忽然地,什么都没了!那种丧失感,就像一块从天而降的惨白幕布,瞬间笼罩了一切。
之后整整20多年,“我”不上进、没追求,越活越颓废。
但渐渐地,“我”也适应了这种麻木,吃饭睡觉上班,看上去和正常人无异。
村上春树说过:
“人生一如植物的种子被不期而遇的风吹走,我们都在偶然的大地上彷徨。”
茫茫天地间,起伏命运中,有太多的偶然,太多的无常,将我们吹向四面八方。
但无论往哪儿吹,你都做不得主,无论想去哪,你也都说了不算。
阻碍,就像一堵堵墙,莫名其妙地出现,令人拿不准到底该怎么活。
有人硬碰硬,结果撞得头破血流,有人彻底认怂,甘做命运的囚徒。
但也有人,在一次次与墙的周旋中,选择接纳后灵活应对。
他们顺势而为,不强求亦不屈服。
命运之墙来去无踪,看上去实难把控。
但只要勇敢面对,人也总能在不确定中找到出路。
2
内心的高墙
远比命运的禁锢更残酷
书里的“我”,看似无所谓,但内心却藏着一股很深的执念。
女孩的不辞而别,令“我”耿耿于怀,那座小城,更令“我”念念不忘。
这些年,“我”从未停下对小城的寻觅,只是苦于没有结果。
“我”越来越坚信,只要到小城,就能找回逝去的爱。
就在“我”45岁这年,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
那天晚上,“我”不小心跌入一个大坑,当场晕死过去。
等再次醒来时,“我”发现自己正站在一堵陌生的城墙之外。
而不远处,还有体形硕大的独角兽,正在巡逻。
“这不正是女孩说的小城嘛!”
“我”一边思忖着,一边踱步到城门处。
刚要进城,一个凶巴巴的守门人,拦住了“我”。
他告诉“我”说,进城的代价,是丢掉影子。
“我”想了想,便将影子交出,兴冲冲地入城了。
紧接着,守门人安排“我”去图书馆当“读梦人”,还给“我”配了一个助手。
巧合的是,这个助理,正是“我”苦苦寻找的女孩。
“我”欣喜若狂,正想着再续前缘,却忽然发现,她已经完全不认识“我”了。
“我”恍然明白,当初的她只是影子,现在的她才是真身,她的真身与我从未有过交集。
除了这些,“我”还慢慢发现,小城太无趣了。
这里永远是灰蒙蒙的天,生活中也只是工作和睡觉。
为了打发无聊,“我”会趁守门人不注意,去大门口找“我”的影子聊聊天。
可每次见面,影子都极力劝说“我”和他合二为一,并离开小城。
“我”一想到女孩,又变得犹豫不决。
更何况,小城戒备森严,四面八米高的墙没人能翻越。
关键时刻,一个人的意外出现,扭转了事态走向。
某天,一个穿黄色潜水艇外套的少年贸然找到“我”。
他像个老朋友般和“我”攀谈着,也鼓励“我”说:
“只要相信自己心有意愿,我们也有能力翻越高墙,我们的分身会在墙外接住我们。”
而影子,就是那个可以救赎“我”的分身。
想到此处,“我”匆匆告别了少年,跑到大门那里,召唤回影子。
很快地,“我”和影子,商定好逃跑路线,就被它拽着在小城中飞奔。
就在逃跑的路上,怪事又来了。
“我”明明翻过一座座墙,却又有一座座墙拔地而起,心中不免涌起一阵阵失落。
而见“我”沮丧地放弃逃跑后,墙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更令“我”慌乱的是,墙还威胁“我”说:“不管你跑多远,我都跟着你!”
关于小城中的墙,书里是这样描绘的:
起初,墙是人建的,但人将某种意志,像“咒术”一般灌入墙体。
也就是说,人左右不了心中的念头,将永远被自己圈住。
就像书里的“我”,一会想走,一会不想走,墙仿佛受这份意念的催动,时而出现时而隐没。
信念上的来回摇摆,精神世界的动荡,是我们生活中另一种不确定性。
今天非做不可的事,明天就变了主意;今天不在乎的东西,明天就成了新的欲望。
难以降服内心,意念左右摇摆,我们就像提线木偶,只能被念头牵着走。
比起现实的禁锢,心里不确定性的墙,才是一个人永远走不出的困境。
心门不开,哪哪都是死胡同,走不出自我困境,谁也救不了我们。
3
墙推倒了就是门
心敞开了就是路
面对墙的围追堵截,影子突发奇想,打算从小城的深潭中游出去。
可真当“我”找到深潭,看着深不见底的潭水,又顿时泄了气。
见“我”如此懦弱,影子气呼呼地纵身一跃,从潭水中逃之夭夭。
看见影子离“我”远去,“我”懊恼极了。
“我”绝望地回到住所,做好了老死小城的准备。
可谁曾想,等第二天醒来,“我”竟奇迹般地穿越回了现实。
“我”还是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灰头土脸,窝窝囊囊,一事无成。
但有些感觉变了,小城的经历激活了“我”内心的一点热情。
“我”决计辞去不喜欢的工作,去过一种自己喜欢的日子。
“我”振奋起来,去福岛找了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差事。
正是在那里,“我”认识了最为传奇的子易先生。
子易先生年轻时,原本立志当作家,后来却被父亲逼着继承了家里的酿酒厂。
而后他按部就班地娶妻生子,生活里一切都步入正轨,看上去十分美满。
但遗憾的是,天有不测风云,灾祸从天而降。
先是儿子车祸身亡,后是妻子因为太过悲痛,投河自尽。
似乎一夜之间,命运将子易先生抛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性情大变,从体体面面的酒厂老板,成了穿奇装异服的搞怪大叔。
更多的时候,他会躲去家里不出来,彻底将自我封闭囚禁。
理想的破碎,命运的捉弄,在子易先生的生活中,同时筑起了高墙。
然而,不知过了几年,子易先生又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没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但他积极的转变,却有目共睹。
子易先生开始参加社交,出入各种商业场合,将酒厂办得红红火火;
他到处做慈善,救济穷人,资助晚辈们读书,有了很好的威望。
七十多岁时,子易先生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卖掉酒厂,并将废弃的酒厂车间,改造成镇上唯一的图书馆。
没事就在图书馆看看书,和年轻人聊聊天,去户外溜达溜达。
他曾经很不幸,但最终收获了圆满又自由的一生。
子易先生的经历,让“我”很是感慨。
原来一个人遭受那样的厄运,也依然能走出生活的阴霾。
想着想着,“我”忽然又想通了一件事——“我”是如何逃出小城的?
其实,影子和“我”,本就是一个人,影子逃出去,“我”就逃出去了。
也就是少年说的:我们的分身会在墙外接住我们。
但关键是什么呢?
是“我”有了逃离小城的意识,也做出了逃离小城的行动,这些才是打破高墙诅咒的东西。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那句话: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就在我们内心。
释怀过去的种种遗憾,放弃不切实际的执念,心解脱了,人生就自由了。
书里说,只要相信自己能翻越墙,你就能抵达想去的地方。
永远相信,人本身就有足够可以与“墙”抗衡的力量。
先把自己从内心释放,这世上就再没有能禁锢你的东西。
▽
小说最后,村上春树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结局。
他用最擅长的“双线叙述”,让故事里的“我”处于一种时空交错中。
一边,现实中的“我”,在福岛的小镇上,安安稳稳地生活。
一边,小城中的“我”,仍在和少年讨论着不确定性的墙。
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我”的结局更是扑朔迷离。
但“我”曾斩钉截铁地说过:
“我必须离开小城,迈入下一个阶段,这个决心永远不会动摇。”
村上春树也在书里写道:
任怎么说,人生都是一场持久战,就算丧失与绝望在等着我们,我们都得一步步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
生活是座巨大的围城,充斥着这种变幻不定的高墙。
置身其中的你我,只有推倒这些高墙,才能看见新的希望。
遇到墙就穿过去,没有路就自己踩一条出来。
去做想做的事,去见想见的人,去挑战一切阻碍。
于不确定中做确定的自己,我们就能过上任何一种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