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在这间私立高中普普通通的数学课堂上,站着一位"另类"的老师?
他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高考疯子"吴善柳。
18年寒窗苦读10次高考征程,在外人看来这简直是"疯了"。
他曾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却毅然决然地说了"不"。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办
为什么?就为了心中那个执着的清华梦。
如今当年那个不断挑战自我的"疯子",正站在讲台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经历激励着莘莘学子。
但是让人不禁好奇,这样的选择究竟值不值得?
站在讲台上的吴善柳,仿佛还记得2000年那个夏天的滋味。
第一次高考失利的打击,让这个年轻人尝尽了苦涩。
但正如那句老话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打击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成功考入了北京交通大学,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电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并不轻松,但这都不是最难熬的。
真正让他难以平静的,是每次路过清华园时的那种心绪。
望着园内莘莘学子来来往往,他的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
"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他常常这样在心里呐喊。
就这样一个看似"疯狂"的想法在他心中渐渐成型。
没等到大学毕业,他就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退学!
这个决定差点没把他爸妈气晕过去。
没有学位证书的他,在两广地区找工作简直是处处碰壁。
"你觉得你能行吗?"面试官的质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但对吴善柳来说,这些困难反而更加坚定了他重返高考战场的决心。
2007年他第三次走进考场,成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但他还是选择了放弃,因为那个梦始终在召唤着他。
2008年他又一次考入北师大,却依然毅然决然地说了"不"。
到了2011年命运仿佛跟他开了个玩笑。
他以650多分的高分被北大医学部录取了!
这个成绩对很多人来说简直就是可望不可即的梦想。
但吴善柳看着录取通知书,心里却犯起了难。
说实话他对医学一点兴趣都没有,光是想到要做解剖实验就头皮发麻。
"要不要为了名校放弃自己的兴趣?"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好几天。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放弃,继续朝着自己的清华梦进发。
不少人说他是"疯子",可他却觉得比起妥协,这种"疯狂"才更有意义。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拼搏后,吴善柳圆梦清华了!
但他很快就发现,考上清华只是新的起点。
第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时,他差点没当场裂开。
专业排名倒数这对一个年近四十的"老学生"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
但人们常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个打击反而激发了他骨子里的那股劲。
从此他的生活就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一样精确。
每天早上七点半,当大多数同学还在和周公约会时,他已经收拾妥当冲向图书馆。
上午泡在各个教室听课,中午简单扒拉两口饭就继续学习。
下午在实验室做研究,晚上抱着书本啃到图书馆闭馆。
有时候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抬头就能看到满天繁星。
室友们都说他是"学习机器人",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
毕竟年龄带来的记忆力下降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时候复习到深夜,他会站在镜子前给自己打气。
"老吴啊老吴都坚持十八年了,这会儿可不能怂!"
就这样在不知道熬过多少个难眠之夜后。
他的成绩终于有了质的飞跃,一路冲到了专业年级第58名。
这个进步让很多年轻同学都惊掉了下巴。
谁能想到这个"大叔级"的同学竟然能追得这么猛?
但只有吴善柳自己知道,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每一分的进步都是用一次次挑灯夜读换来的。
其实吴善柳对教育的执着,或许从出生就已经注定了。
要说他们家简直就是教育圈的"世家"。
他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语文老师,后来还当上了副校长。
姐姐和姐夫也都在教育战线上奋斗,堪称是教书育人的"传家宝"了。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村因为出过太多读书人,直接被人叫做"大书房村"。
这个名字听着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墨香。
村里的老人常说,他们村的娃娃一出生,就被书香给"泡"住了。
每到傍晚村里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读书声。
有时候是爷爷在教孙子背古诗,有时候是妈妈在陪女儿读课文。
吴善柳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记得他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总会在晚饭后拿着红笔给他改作业。
那时候他还不懂事,老觉得父亲太严格了。
现在想想或许正是这种严格,培养了他对学习近乎偏执的追求。
也难怪吴善柳会对清华这么执着。
这份执着里既有个人的追求,也有家族的期望。
就像一棵小树扎根在教育的沃土里,自然而然地就向着知识的阳光生长。
家里人虽然也觉得他复读太多次有点"疯狂"。
但骨子里他们都理解这种对知识的渴望。
从"大书房村"走出来的吴善柳,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归教育这片热土。
清华毕业后因为年龄偏大,他错过了考取教师编制的机会。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投身教育的决心。
他选择在一所私立学校当起了数学老师。
从前那个不断挑战高考的"疯子",如今变身为循循善诱的"数学达人"。
课堂上他总是能把枯燥的数学题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们都说:"吴老师讲题,简直就是开了'上帝视角'!"
在他的帮助下不少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有人说他是在弥补自己的"遗憾"。
也有人质疑他当初是不是为了高额奖金才一直复读。
面对这些议论他总是淡淡一笑:"我只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已。"
确实如果真为了钱,他完全可以去做高考辅导,收入肯定比现在高得多。
但他更愿意站在普通的课堂上,帮助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学子。
"不是每个人都要去清华北大,但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梦的勇气。"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看着学生们认真听讲的样子,他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不断奋斗的自己。
或许这就是生命最美的传承。
从一个永不言弃的追梦人,变成了一个播种梦想的园丁。
十八年的求学岁月,终究没有白费。
那些曾经的执着与坚持,都化作了今天育人路上的智慧与温暖。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安排吧,毕竟人生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所谓绕了一大圈,最后发现自己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只不过这一次他不再是坐在课桌前的学生,而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