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秋
昨天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了,这个梗不知何时兴起来了。
搜索了下,大约是从2020年开始出现,三年了还在流行,这也许是大家对“被人惦记着”的欢喜,立秋后的奶茶店估计要忙翻了吧?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代表秋季的开始。
立秋节气有三候。
一候凉风至:细细体味一下就能感受到。
我这里,地处江南,白天温度还是在32度以上,但早晚间的风已有丝丝凉意,昨夜开着窗凉风习习,很是舒适。
我国地域辽阔,立秋后,北方一些地区的凉意会更加明显。但也不能小看了“秋老虎”,后续气温还会再上升到35度以上。
二候白露降:立秋后,晚间天气变凉,白天高温蒸发的水气遇冷后,会凝结成剔透的露珠附着在花草上。
三候寒蝉鸣:寒蝉是指身体青红中带有黄绿斑点、翅膀透明的蝉,立秋后寒蝉开始鸣叫,似乎是提醒人类该加衣了。
立秋有哪些习俗呢?
1、啃秋
也叫“咬秋”。
这一天很多人家会在围坐在一起啃西瓜,为了消除暑气, 缓解秋燥,还有啃西瓜能啃掉瘌痢的传说。
2、晒秋
是一种民俗活动,在立秋前后晴好的日子里,把各种农作物拿出来晒。
3、贴秋膘
立秋时要称体重,如果比立夏时轻了,那便是“苦夏”,则需要吃些肉类补充营养。
2
立秋节气的11首古诗
快节奏的日子,还是需要仪式感来增添一分趣味。
除了口腹之欲,立秋之际也可以来读读诗呀,品味古人的初秋,分享11首古诗,你会选择读哪一首呢?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穿越千年感受古人眼中的初秋吧!
立秋日
宋代 · 刘翰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宴散
唐·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
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秋词二首 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望庐山瀑布其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3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什么要读书、读诗词?
朱广权这样说:它可以让你在看到落日余晖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哇,夕阳真好看。
在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时,能够脱口而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不只是惊呼:哎呦,雪真大被惊呆。
如果不读书,别人会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你只会说我好嗨;别人会说:曲径通幽处,你只会说路好歪;别人会说不如相忘于江湖,你只会说我想和你掰。
被诗词滋养的孩子,明显精神面貌更加丰富多彩,语言上也是精辟。
武亦姝就是这样的孩子。
她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获得总冠军,惊人的诗词储备量令人叹服。
她从小爱读诗词,提起古诗词就兴奋,她表示很享受古诗词带给她的快乐。
尹建莉也曾说过: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她的女儿就是最好的例子,她从小读古诗词,写作文时常常引用,高考时语文140分。
《唐诗三百首》序言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即便平时用不上,自己读一读,陶冶情操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信多读诗词,定能给孩子的未来增多一份可能性。
靴城2023立秋》 入梦犹暑夜, 晨醒立秋天。 前时大雨落, 草盛过腰间。 靴城人怀旧, 宏图话六三…… 楼筑渐歇市, 车行无号闲。 季节相交替, 风来到西边。 岁月往往复, 一年又一年……